媽,我想喝湯了~
天一冷的時候,人就喜歡喝些湯湯水水。
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有段寫祥子在逃命出來後吃老豆腐,看得人胃口大開:他到橋頭吃了碗老豆腐:醋,醬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熱的雪白的豆腐一燙,發出點頂香美的味兒,香得使祥子要閉住氣;捧著碗,看著那深綠的韭菜末兒,他的手不住的哆嗦。
吃了一口,豆腐把身裡燙開一條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兩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濕透了褲腰。半閉著眼,把碗遞出去:"再來一碗!"
不管是家裡純粹的大米粥,還是清早霧氣裡熱氣騰騰的餛飩攤兒、羊湯鋪子,都是冬天裡舌尖的溫暖回憶。
馬上又到了臘八節,承守傳統的奶奶爺爺們又會開始熬起一大鍋臘八粥,板栗,紅豆,菱角米...那一天粥的香氣在屋內都久久不願散去。
但是一連喝好多天的臘八粥,簡直成了童年的噩夢。
長大之後來到北京,自己做飯,越來越多的去學習一些快手菜,卻少有自己燒湯喝的時候了。總感覺自己做的湯不夠濃厚好喝,就連效仿長輩烹飪亦不得法。
打電話問奶奶,電話另一頭傳來她顫巍巍的聲音
你忙,時間不夠長、火候不夠慢,湯哪兒會給你好臉子。
沒辦法,時間就這麼多,可是我還想喝清澈見底的雞湯,軟糯細爛的米粥,白如牛奶的魚湯。那怎麼辦呢?所以,我們來從技術的角度來給大家科普一些燉湯煮粥的小竅門。
隔水燉出清澈見底的雞湯
煲湯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煲, 另一個是燉,也就是“隔水燉”。煲是指把鍋子直接放於火上燜煮,配水比例以湯料重量的三倍為最佳。用大火煲滾,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為准。開鍋後,小火慢煲,中途不掀鍋蓋也不加水。不可讓湯汁大滾大沸,以免破壞肉中的蛋白質。所以煲湯會使湯水越來越少,食材酥軟。
而“燉”則是用隔水方式蒸煮為原則。由於溫度始終控制在沸點以下,則是原汁不動,清而不混濁,有點類似于現在分子料理中的低溫慢煮機。
燉湯剛開始的半小時要用猛火,使燉盅內的水燉開,之後改為文火,以綿而持久的熱力讓湯料中的營養物質溶解到湯水中,大約需要3小時。燉湯時火候要一致,不能時大時小,否則燉出的湯不清香。
無論是煲湯還是燉湯,最好一次加入足夠的水,如果中途加水將會影響味道和湯色。
15分鐘煮出兩小時才能熬好的白粥
把淘洗好的粳米在冰箱冷凍一夜,第二天直接煮。就能很迅速的煮出非常香軟又綿滑的粥!因為冷凍改變了澱粉的內部結構從而變得容易煮爛。
請注意水和米的比例,一般為1:8,但是還需要根據火候調整,如果一直開蓋火又比較大,那自然消耗的水比較多,粥就會相對濃稠。如果火小,蓋蓋子,就會少跑很多水。
簡單燉出奶白魚湯
大多數情況下採用的辦法:冷水下鍋,用大火煮開,將火力降為中火,保持至湯水的沸騰狀態,比大火時的氣泡減小;假如轉至小火,則成了清湯;用這種辦法可以煮一些組織比較細密的雞、鴨、棒骨、腔排等。
第二種方法簡單許多,把原材料直接用油煎一下,兩面略微焦黃,然後加入冷水,湯也隨之變成乳白色。這真是做魚湯的不二選擇!我的一位南方朋友,她的外祖母向她傳授的煨湯密笈之一,就是將排骨等食材先用油微煎一下,湯會更美味。
總之,做湯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不過,時間和口感總是不言而喻的形成了正比,所以做湯有時候也變成鍛煉耐心的磨礪。
記得多喝湯,遠離手腳冰涼的冬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