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中的堅守
在躁動的縣城,文豐書店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一塊簡陋木牌子下,是兩小扇玻璃門。推門而入,65平方米的小屋,空間被利用到極致:約4萬冊圖書擠在書架、擱板及過道兩側,密密麻麻的,有點兒淩亂。書,新舊都有,有的舊到紙頁泛黃、封皮用牛皮紙重新糊過,有的裡面還是豎版繁體字。店內似一座書架頂到天花板的微型圖書館。看書的人,蜷在過道角落,舉卷個把小時都不覺累。
坦白說,書店的氣質與縣城格格不入,除了慣常的少兒讀物、教輔書、速食式暢銷書,裡面還擠著繁多的文史社科類書籍,甚至能找到醫學、機械、國畫、植物學等冷僻門類。
老闆自己很喜歡看書,就把興趣變成了營生。復員之初,他曾到鎮上某工廠上班,三年後,工廠倒閉,工人都下崗了,他便開始在大街上擺書攤。用現在的時髦詞該叫“自主創業”。老闆一邊賣書,一邊看書,斷斷續續兩三年。就像他剛開始也認為,在本縣這種小地方也開不成書店一樣。
縣文化局要求地攤“進店”,劉新友被動擁有了自己的書店。生意還可以,他又搬到更為繁華的鐘樓路口,對面就是國營新華書店。店面極不起眼,但一開便是十五六年,其間還並購了50米外的競爭對手欣欣書店。
其實在縣城一級,最賺錢的是賣教輔書和速食類讀物,社科類圖書真不怎麼賺錢。為了迎合市場,前兩類圖書文豐書店也在賣,而且堆在進門的顯眼位置。但有些東西老闆說他割捨不掉,比如“好書”。儘管店裡可利用空間越來越小。老婆為此多次埋怨他:淨整些不賺錢的書回來。但他覺得,人活著總不能只為了錢。
曾經,對面的新華書店開不下去了,靠出租場地為生,文豐書店還在堅挺。一線城市時不時傳來實體書店倒閉的壞消息,書店好像也沒受到多少衝擊。只是老闆,從沉默的瘦高個年輕人,變成鬢角藏不住白髮的中年大叔。
老闆多次提到一個人,中學歷史老師黃海聲。兩人私交十多年,黃老師是他見過最癡迷讀書的人,常到店裡買書、借書、換書,家裡也全是書。黃老師2011年的博客中,記錄了他當月所買的部分圖書:《陳寅恪與中國文化》、《陳寅恪與傅斯年》、《薛濤詩箋》、《中國文學八論》、《歷代印譜序跋彙編》、《選堂序跋集》、《中國考古地圖》、《活法》(稻盛和夫)、《當代書法創作與文化建構——中國美術館中國書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他在博客中寫道,“穿越一個個路口,多日來心靈漂泊的終點依然是霸州文豐書店,在其落拓堅忍而隱約浩大的書籍氣息中暫獲安寧”,“你要到霸州,記得去‘霸州文豐書店’,其文化底蘊的水準、刻度以及含金量之高在霸州在廊坊地區實屬罕見,甚至在河北都當之無愧。”將一家書店視為心靈港灣,看得出,這位黃老師確實是愛書之人。
社會繼續浮躁,文豐書店仍舊每天開敞兩扇玻璃門,迎送縣城每一位渴望閱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