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南方人過年吃這個,北方人卻吃那個?
春節的到來總是讓人愉悅,除了可以和親朋好友歡聚,更可以讓口腹之欲得到極大的滿足。從南到北,觥籌交錯,雞鴨魚肉,把酒言歡。雖說都是吃,卻有些差別,不同地區各有各的偏好,即使是相同的食材也會有不同的吃法。
【北方篇】
▲東北代表年菜:燉菜
東北人的豪爽完全融入了他們的美食文化之中,在年飯上,這個特徵體現得尤為明顯。東北人的年飯看上去很“粗獷”,正如東北菜一樣,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從這菜名裡都透著股淳樸勁。
豬肉燉粉條是分量十足的大菜之一,所用的粉條是用東北特產土豆澱粉軋製而成的,香氣四溢,暖意頓生。小雞燉蘑菇則是東北人偏愛的主菜之一,選用鄉下吃五穀雜糧和蟲子長大的雞,味醇香濃;而蘑菇則是長白山上的榛蘑,越燉越香。此外,“酸菜燉白肉血腸”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五花肉為主要原料,加上酸菜、血腸一起燉,大年三十兒晚上熱騰騰地一上桌,又香又暖和。
但如果,你就此認為東北人年飯吃得粗糙,那就大錯特錯了!東北人對年飯的要求很高,這頓飯必須包括所謂的“四大件”,即雞、魚、排骨和肘子,少了任何一件,那就不“東北”了!大燴菜、紅燒鯉魚、醬骨架等都是過年時的必吃菜。
▲山東代表年菜:過年菜
如果要評選一道最能讓人感覺到新年氣息的過年菜,非山東的這一道莫屬,因為它的官稱便是“過年菜”!豬血、豆腐、豬肉、白菜、粉條等聚於一鍋之內。原料平凡,做法上並無多大講究,這樣一道菜怎麼能成為過年的必吃菜?據說,過去的山東人,生活不富裕,吃剩下的菜捨不得丟棄,便將它們重新煮在一起,於是便成就了這道“過年菜”。吃豆腐象徵全家都“福”;白菜則表示要清清白白;肉丸子表示要團團圓圓。
▲北京代表年菜:芥末墩兒
早年的老北京年夜飯是非常講究的,“四涼、四熱、四肉、四湯菜”,但是只有有錢人家才能享受到這樣一桌年夜飯。而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家,多是全家人齊動手,各顯其能。此外還有個講究,北京人年菜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魚,因“魚”和“餘”諧音,象徵著“吉慶有餘”,也預示“年年有餘”。
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肴很多,但芥末墩兒依然保存了下來,一是這道菜太有特點了,二是因為用大白菜做原料具有普遍性。芥末墩兒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講究的家庭都要做芥末墩兒。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末墩兒最好不過了。再有就是北京特有的“辣菜”,入冬即有售賣的,系用芥菜頭切片,及大蘿蔔切絲,煮熟後,連湯傾入壇中,不可透氣。食時加香油、生醋,新年大肉後,吃它實在是一服清涼劑啊!
【南方篇】
▲湖北代表年菜:三全宴
年三十的團圓飯,湖北人的“三全”宴可吃得相當講究。年夜飯中,一般要用“三全”,即全雞、全魚、全鴨,還要有“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為了避免菜變涼,近年來湖北人習慣在年夜飯的桌上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有節日氣氛。
荊楚大地一直流傳著“無糕不成席”的說法。這糕,首要的便是魚糕。魚糕是採用魚糜、雞蛋及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蒸制而成的食品,入口鮮香嫩滑,是湖北菜“吃魚不見魚,吃肉不見肉”這一說法的代表作品。
而湖北特有的過年菜——蛋餃也很有意思,它是在鍋裡包的餃子,雞蛋打碎下鍋即可平整為蛋皮備用,取碎肉與蔥花、鹽等拌勻為餡,包入蛋皮。
▲湖南代表年菜:辣炒年糕
南方各地過年都有吃年糕的習慣,然而最具個性的恐怕是湖南的辣炒年糕了。與甜味十足的紅糖、椰汁年糕不同,湖南人過年的年糕一般選用鹹味的,而與廣東人常吃的蘿蔔糕也有差別,年糕本身並沒有蝦米、臘肉丁、芋頭丁等各種材料,原味的咸年糕作為基本的主料,與辣椒豆豉一起,入鍋翻炒,才是湖南人中意的口味。
實際上,“小炒”在湘菜中可謂最頻繁,且最能顯現出湘菜的本質,辣椒、豉油、豆豉,可以作為最常用的調料,搭配各種菜式。在年夜飯的餐桌上,辣炒年糕同樣是簡單且常規的一道典型湘菜,而它的含義則被豐富了不少,既有“年年高”的寓意,也意味著紅紅火火的好兆頭。
▲上海代表年菜:春捲、八寶飯
上海人春節的菜肴講究好意頭,一定要吃的東西還真不少。除魚肉雞鴨外,還添上春捲,寓意“一年之際在於春”。而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備八寶飯,不少人家會自製八寶飯,當然也有人買現成的。八寶飯一上桌,“渾圓一體”,別有一番隆重,是上海傳統年夜飯必不可少的滋味。
四喜烤麩是上海人的拿手菜,也是年夜飯中的經典冷菜之一。所謂四喜,就是除了主料烤麩外,還必須要加上香菇、金針菜、黑木耳、花生米這四味配料。這道菜充分滿足了上海人嗜甜的天性,因此深受喜愛。
羊城晚報記者 王敏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