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24節氣,如何吃才健康——“秋”篇
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經歷著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規律,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命活動,一刻也不能脫離自然條件。人們只有順從自然的變化,及時地做出適應性的調節,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今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小編特地分享此策劃,願您順應天時休養生息、健康長壽!
24節氣【秋】
8月7日 立秋
春華秋實,植物快要成熟。這一天起,氣溫逐漸下降,秋高氣爽,月明風清。“立秋之日涼風至”、“立秋十天遍地黃”,一個金色秋天就要到來了。
氣機變化:陽氣漸斂降,未入土之熱氣開始被壓入土內,以作為新春生命迴圈的能量源泉。
常見問題:脾胃病多見。若素體陽虛濕熱,兼過食發物,感濕熱潮氣,則有風濕熱痹類病症的發生。還易心浮氣躁、汗多、神疲、注意力下降。
養生之則:秋來“伏”不去,祛濕養脾胃。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應早臥早起,以斂陽氣,皆以“收”為原則。
飲食:適當減辛增酸,多吃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等酸味食物,而少吃蔥、薑、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傷損脾陽。
養生方:羅漢果杏仁燉瘦肉、桑葚桂圓飲。
8月23日 處暑
“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捩點。表示暑天終止,也是氣候變涼的象徵。 “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
氣機變化:陽氣下降,暑氣漸斂,涼氣漸生,易出現霧氣彌漫。
常見問題:秋季燥邪當令,處暑以溫燥為主,人們容易出現眼睛乾澀、口鼻乾燥、咽幹嗓痛、口渴心煩等症狀。
養生之則:白天酷熱,夜間涼爽,秋燥也越來越明顯,故處暑養生重點在於養陰、護陽、防溫燥。
飲食:燥易傷陰傷肺,需適當補充水分。“朝朝鹽水,晚晚蜜糖”可謂秋季的飲水養生之道。不宜滋膩太過,潤燥時可適當佐以辛潤之品,如蘿蔔豬骨湯、銀耳杏仁湯等都是適用於本節氣的調養膳食。
養生方:大麥茶、橄欖沙參瘦肉湯。
9月7日 白露
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增多。露凝而白,故稱“白露”。
氣機變化:金氣初收,天地之間熱氣漸進入地面,碰到地面後熱氣凝結成水珠,是為白露。
常見問題:金氣肅殺,肺上多咳及皮膚過敏。
養生之則:真正的秋涼開始到來了,防止涼氣傷損中陽:晝夜溫差增大,需注意穿衣保暖;不可過度貪食生冷瓜果,以防中陽受傷,導致腹瀉、腹痛諸症。
飲食:少吃辣椒等燥熱的食物,多吃梨、葡萄、蘋果等當季的蔬果或是用沙參、麥冬、百合、銀耳、花膠等食材煮粥煲湯飲用。
養生方:淮山黑芝麻糊、麥冬茶。
9月23日 秋分
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 “一場秋雨一場寒”。南下的冷空氣與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
氣機變化:“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秋分之後,金氣斂降壓力增加,天氣漸涼,萬物漸見蕭瑟之象。
常見問題:天氣漸燥,感傷燥氣,易傷津液,致口乾舌燥、咽喉腫痛、胸悶咳嗽。
養生之則:養陰、清火、潤肺。
飲食:養陰清火潤肺:蘋果、梨子、松仁、甘蔗等;清補柔潤:百合、蜂蜜、白木耳、廣柑、白果、紅棗、甘蔗等皆可。潤肺清火:白蘿蔔。
養生方:烏雞栗子滋補湯、銀耳淮山排骨湯。
10月8日 寒露
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氣候將逐漸轉冷,水氣凝成白色露珠,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氣機變化:燥金的肅殺之象顯露,天寒而清,露寒而冷。
常見問題:燥邪之氣易侵襲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人容易出現咽幹、眼澀、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狀。
養生之則:寒露以後,養生應以保養陰精為主。注意保暖。“春捂秋凍”,添衣勿太多、太快,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能提醒肌體開始收斂陽氣,對於冬之收藏陽氣有利。早睡早起,節食少動,勿太辛勞、出大汗。靜心獨處。睡前熱水泡腳。
飲食:在飲食調理上要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則,少吃生薑、蔥、大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免耗傷陰精,可多吃雪梨、蜂蜜、杏仁、芝麻、柿子等柔潤之品。
養生方:黑芝麻桑葚羹、杏仁露。
10月23日 霜降
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
氣機變化:陽氣斂降、藏于腎水中,人亦應之,感覺精力旺盛,健康有力。
常見問題:霜降時節的秋涼,易致風、寒、濕邪侵襲腰、腿,造成經脈受阻、氣血不暢而發生疼痛。
養生之則:霜降寒意至,保暖不宜遲,尤其是注重腰腿部的保暖。霜降宜淡補調胃。
飲食:淡補脾胃,應選用氣味平淡、作用緩和的食物,以湯類、粥類為宜,有利於吸收。“春天吃花,秋天吃果”,柿子、石榴、獼猴桃、柑橘等水果,以及板栗、山藥等都適宜在此節氣進食。蘿蔔更是當令蔬菜,有順氣、寬中、生津、解毒、消積滯、化痰熱等功效,是霜降時節的養生佳品。
養生方:白蘿蔔煲羊腩湯、玫瑰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