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遍全世界,旅途中如何點餐才不會錯?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對吃貨來說,更是“世界這麼大,我想全吃遍”。但旅途中在異國他鄉點餐,似乎對不少人而言,是一件尷尬又苦惱的事。最直接的障礙就是語言不通,當服務員遞上寫著密密麻麻外文的功能表時,無從下手;再加上飲食文化的差異,老外眼裡的美味則可能變成我們所說的黑暗料理,在熱情的廚師面前,含著淚也要優雅地咽下去。因此,當旅行去國外時,究竟該如何點餐?
想要在旅途中不錯過當地美食,尤其是不要點錯餐食,那麼最好在出發前通過網路瞭解當地的特色美食或者是出色菜品,心裡有了主意,到了當地就不會手無足措。與此同時,適當地學習一些點菜的外語或者是菜名,也能幫助點餐時優雅應對。現在的手機軟體很發達,可直接在手機軟體上搜索當地的出名餐廳,根據顧客的點評和推薦來進行選擇,既方便快捷也不容易出差錯。
記住了,國外飲品基本都是冰冷的,包括水,熱飲只有紅茶或者咖啡。要喝熱水需要特別說明。而牛排就是大概分成這幾種熟度:Rare(一成熟),Medium rare(三成熟),Medium(五成熟),Medium well(七八成熟),Well done(全熟)。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點,但如果吃不慣比較生的牛肉,建議點七八成熟的,紅色部分較少,肉還比較嫩,不建議點全熟,全熟的牛肉太老了,並不好吃,難以下嚥。
三種特別菜式的點餐用餐
1.法國菜
提到西餐,基本上大家都會想到法國菜。的確,法式大餐一直位列世界西餐之首,也是唯一能和中國菜相提並論的菜系,法國菜選料廣泛、品種繁多、烹飪講究、造型精緻,還特別追求進餐時典雅的氣氛和情調,點餐、配酒、餐桌禮儀皆是學問。有人說,掌握了法國菜相關的知識,基本上點西餐就沒問題啦!去到當地必點的是聖雅克扇貝、白葡萄酒青口、酥皮洋蔥湯、法式幹煎塌目魚、舒芙蕾乳酪、法式油封鴨腿。
♫保持優雅姿態入座用餐
在世界各地,法國人普遍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優雅。當我們想走進高檔的法國餐廳吃飯,穿著打扮要相對來說整齊,注意儀態。男士一切以女士為先,幫忙拉下座椅,當女士入座後,男士再入座。入席之後,坐姿要端莊。一言一行,都要表示自己的素養。法國人認為用餐要用愉悅的心情慢慢享受,所以一次正式的用餐至少要預留兩三個小時。
♫套餐貴一點,配酒記住基本原則
法國菜的點餐可以分兩種,一種是單點(a la carte),無論是高級料理還是家常菜,前菜、主菜、甜點是基本要求;第二種是套餐(menu),這種是由餐廳的特色菜或者招牌菜組成,每道菜的分量少、菜數多,對於不知道如何點菜的顧客來說是很好的選擇,但是這種套餐的價格會比較昂貴,而且每個人都必須點一份,所以需要好好考慮。法國菜配酒很重要,有開胃、去膩或者是增味的作用,但也不能隨便點。面對眾多葡萄酒不知如何選擇時,我們只要記住,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甜餐酒配甜品就基本不會錯。
2.義大利菜
當說到法國菜是西餐之首時,義大利人往往會很不服氣,因為畢竟義大利菜才是“西餐之母”。當然,義大利菜可不是只有意面和比薩,它菜品的複雜程度可不輸法餐,規格還不止三道菜。去到當地必點的是意式番茄肉醬面、焗茄子千層面、蘑菇燴飯、黑醋鵝肝、霜淇淋、奶凍。
♫意面是一道菜,比薩不是
義大利菜調理上的六大靈魂食材分別是橄欖油、黑橄欖、芝士、香料、番茄和葡萄酒。相比法國菜的繁複細膩,義大利菜就簡單質樸一些,主打橄欖油,突出食物的原滋原味,連餐桌上,都會擺上一瓶橄欖油。意面和比薩都很出名,但意面可以單獨作為一道菜,比薩可沒有這麼好的待遇,大多數餐廳基本不提供,喜歡吃比薩的遊客也不用失望,義大利有比薩店可以直接去品嘗。
♫參加義大利人宴席不必拘束
義大利人無論男女都愛喝酒,甚至在喝咖啡的時候也會摻入酒來增加香味。義大利人有句口頭禪“不願花時間就別喝酒”,他們在請客開席時也是先喝點香檳酒,瓶塞“砰”的一聲彈出意為吉兆,大家就鼓掌祝賀,開懷暢飲,客人在宴席上沒有必要拘泥,可以大膽地吃喝,義大利的主人會非常高興。
3.土耳其菜
有一種說法是世界有三大菜系,土耳其菜就躋身其一。土耳其這個國家並不耀眼,但當地菜肴還是值得一試。這種菜系代表的是伊斯蘭和地中海的文化圈,融合了地中海風格和阿拉伯的飲食。去到當地必點的是烤肉、優酪乳、土耳其比薩(Pide)、牛肚湯、土耳其紅茶。
在土耳其,最常見的就是烤肉。土耳其的祖先是遊牧民族,飲食以牛羊肉為主,最常見的做法是燒烤。對於牛羊肉的評判,也自有一套方法,在製作過程中會用黃油、橄欖油、鹽、洋蔥、香料、大蒜來突出口感。即便是在世界各地,也可以看到片片牛羊肉被串在鐵杆上,轉著烤著,老遠就聞到陣陣肉香。烤熟的肉片再配上蔬菜、裹上麵包或者是卷餅,就可以大口享用了。
TIPS:
由於東南亞飲食文化相對來說受中國影響比較大,所以在用餐方式和就餐禮節上接近,米飯是主食,食材大同小異,所以大部分中國胃都是可以適應的。去到當地必點的菜式有泰式鳳梨飯、冬陰功湯、咖喱雞焗飯、肉骨茶、越南湯粉。
新快報記者 毛靜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