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盔能起飛?閃電氣動頭盔耀世登場
與很多整車廠商一樣,來自美國的Specialized閃電也涉及人身裝備領域,閃電的公路頭盔分為幾個等級:頂級的公路大組頭盔S-Works Prevail系列、頂級的大組氣動頭盔S-Works Evade系列、簡約氣動大組盔Airnet系列、傳承頂級元素的Propero系列以及偏向入門愛好者的Echelon系列。
此次,我們談談頂級的S-Works Prevail系列,S-Works代表著閃電的頂級產品線無需多言,Prevail這個詞意味著獲勝、占優,讀作[pri:veil]普瑞(連讀)維哦。不論是上一代,還是最新的17款,Prevail均有Team車隊版與普通版兩種款式,不同之處僅僅是塗裝,另有常規版本(歐版)與專屬亞洲版,對自己頭型沒什麼把握的朋友可以前往附近的Specialized店面試戴。
上一代Prevail歷經幾個年頭,不但在大環賽上引領風騷,在坊間也有相當大的保有量。可以說是令人“耳熟能詳、德藝雙馨”的明星產品。與當時主流的圓潤頭盔設計不同,上一代的Prevail走了棱角分明的路線,在前沿、尾翼以及通風口處進行了特殊的設計。而新一代的Prevail II卻沒有延續這種剛毅的設計,在追求空氣動力學效益的原則下變得更加圓潤。
基本技術對比
看完了整理後的技術含量對比,不難看出,整個頭盔除了外形的改變,在束帶、襯墊等細節處也進行了優化,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個膾炙人口的遊戲——“大家來找茬”。
兩者的差別在外包裝上並不能體現出來,換句話說,新款的Prevail II的外包裝延續了閃電S-Works頭盔的紅色抽屜式包裝,在包裝的形制、色彩上做到了很好的“傳承”。新款Prevail II頭盔的包裝較上一代三圍要寬了1釐米。
“抽屜”正面的科技圖案則從彩色標識改為與整體風格更為搭配的灰色系標識,這些就是包裝方面的改變。
與以往一樣,閃電S-Works Prevail頭盔自帶一套備用襯墊,用以更換被汗水侵蝕、摩擦損壞的襯墊。根據使用強度以及出汗多少,頭盔襯墊能夠堅持一年半到兩年,在此之後有幾率發生開膠、磨損等情況。
兩款頭盔均為S/M碼,與上一代一樣,S-Works Prevail II保持了整體的圓潤,適合亞洲頭型,亞洲頭型偏圓,歐洲頭型偏橢圓,但這只是基於大量資料分析後的結果,個體差異仍然不能忽視,就像亞洲人一樣會有“羅馬腳”一樣,因此最為穩妥的方式還是尋找當地經銷商進行試戴,以挑選最為合適的款式。(相同碼數,一代Prevail內長21釐米,寬17釐米,二代Prevail內長21釐米,寬17.8釐米。)
在頭盔最重要的“正臉”,我們能看到一代Prevail與二代Prevail更為明顯的差別,一代採用了大面積PC材料外覆面吸塑而成,因此在色彩上能夠做到“五顏六色、隨心所欲”,而二代採用了面積更小的PC外覆面,並將大量的EPS泡沫外露,因此僅從外觀上來講有些“赤裸”。前額經典的Mega Mouthport進氣口是當時閃電頭盔吸引一票粉絲的重要元素,但二代Prevail將進氣口的面積壓低並縮小,反而不如一代有“氣勢”。除此之外,橫向的支撐結構也從“人”字形變成了更為常見的“V”字形,這樣的改變可能會優化進氣口的通風效率,同時兼顧氣動效果。
如果一代Prevail與二代Prevail在正面尚能通過前額進氣口等元素進行聯繫,那麼在側面,這兩者的差別進一步加大,二代Prevail的設計更傾向於回歸老款的Specialized S3頭盔。頭盔的收尾沒有採用上一代Prevail與Propero II所採用的“尾翼”元素,而採用了辨識度更低的“溜背”設計,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但在空氣動力學方面確實能夠適應更為靈活的頭部姿勢,減少尾端的絮流。
頭盔的後部也進行了大改,標誌性的“瀑布格柵”出氣口設計還在,但在形狀與角度上進行了調整,產品型號依舊在兩側的豎直C柱上,但在出氣口下方的造型更加成熟。乍一看是不是很像星球大戰裡的克隆軍團?除此之外,頭盔的“懸掛”也進行了更改,新版的Headset後部微調更加精緻,也加入了高反光材質增強低能見度環境下的安全性。
對比內部不難發現,二代Prevail在導流槽的設計上走了“更寬、更大”的路線,通風、透氣、排汗、降溫的效率的提升已經顯而易見,襯墊在面積與數量上也比一代Prevail要多,因此在舒適性上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為什麼同樣的碼數,二代Prevail顯小?一定是黑色顯瘦的原因。(並沒有!二代Prevail優化了外殼造型,通過瘦身減肥獲得更好的空氣動力學效益。)
Specialized S-Works Prevail頭盔佩戴示意圖
SpecializedS-Works Prevail II頭盔佩戴示意圖
整體對比完了,我們再來具體看看細節,實話實說,閃電頭盔最吸引我的並不是什麼雙密度EPS,也不是什麼玄學的內骨架(有誰會真的去切開來看呢?),而是一代Prevail霸氣側漏的“鯊魚嘴”Mega Mouthport進氣口。這個設計在當時,乃至現今都是具有前瞻性的設計,更是成為識別閃電頭盔的重要元素,但二代Prevail將這個進氣口收窄、下壓,圓潤化處理,少了一代棱角分明的性格特點,在我眼裡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但好在變小的進氣口在整體設計上還算協調。
多少“老鐵”購買S-Works頭盔就是為了這麼一個閃電的標誌?有些Logo情節的朋友一定對這個閃電標誌記憶深刻,二代Prevail因為將Mega Mouthport進氣口收窄,也對閃電標進行了改變,更加精緻,更加立體,但不可避免的更加小了。Logo辨識度降低到底是不是好事?
對比一代Prevail,二代的前額突出長度減少,前沿更加平滑,但是頭盔前端與束帶的距離卻增加了10毫米,達到了85毫米,一代頭盔前端距離束帶僅為75毫米。什麼原因呢?很簡單,Tri-Fix束帶的間距縮短了。
二代Prevail頭盔的尾部設計更加精緻,從圖中可以看出,整個頭盔外敷面採用了頂部——兩側——尾側底部一共四段式的PC材質外敷面,能夠在層次感與色彩搭配上獲得更高的靈活性。尾部新增的兩個三角形出氣口能夠利用負壓進行排氣減濕,四段反光材料相比一代更加安全。
一代Prevail頭盔經典的“豎直瀑布格柵”結構來源於老款S3(甚至更早),這裡有個小故事,相傳在早年間,在沒有採用EPS材料的“皮-棉”年代,騎行頭盔更像是騎行皮帽,皮制的條狀物填充海綿、棉花,以豎條的形式排列在頭頂,也有人稱其為“發帶”、“頭帶”,我們不難在閃電Prevail系列上看到過去的影子。
對比尾部,二代Prevail似乎更為棱角分明。
一代與二代Prevail頭盔均採用多密度EPS材料,最大的區分就是頭盔兩側採用了不同顏色。淺灰色(Lighter Gery)代表了稍低密度的EPS材料,誠然,高密度EPS比低密度EPS更加結實,能為耐久,但Specialized研究發現,摔車造成的頭部創傷中,很大比例是頭部受到了來自側方的衝擊,高密度EPS材料“耐撞”,但相反的,會將巨大的撞擊力回饋頭部,造成傷害。雖然一體式頭盔能夠分散衝擊力,但在微觀層面來看,分散後的力度仍舊很大。Prevail的多密度EPS技術同樣利用一體成型工藝,在分散衝擊力的同時,低密度EPS能夠利用自身的崩潰進行吸能緩震,進一步增強對腦部的防護。因此,在安全性上來說,Prevail的理念十分先進,但在使用者頭盔更換的成本來說,可能有些巨大。不過,對於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我覺得多少錢都不能算“虧”。
二代Prevail採用新的懸掛系統,造型上更為精簡,旋鈕質感終於得到提升,手感依舊是清爽無比。
一代Prevail的懸掛系統能夠大面積包覆後腦,同樣也是兼具性能與舒適的設計,並不落伍。
懸掛調節依舊是“5檔變速”,通過拉伸後腦懸掛,達到更強的包覆效果。
親膚材質的柔軟塑膠內襯,是正品閃電頭盔與山寨頭盔的區別之一。
二代Prevail頭盔襯墊通過造型的更改,令前額通風口的實際利用率提升。一代Prevail雖然前額通風口巨大,但是受限於襯墊開口較小,實際效果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使用者又無法私自將襯墊開口擴大(因為會影響前額導汗)。這點在新一代Prevail上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兩款頭盔均使用Tri-Fix束帶系統,與傳統的頭盔束帶不同,內藏在EPS材質中的束帶能夠直接定位耳部,省去了繁雜的調整步驟,但有一點,增加了束帶與臉部的間距。
4DDryLite束帶在保證抗拉、抗汗的同時保證了輕量,是一套非常成熟並經歷了大環賽檢驗的束帶系統。一代Prevail束帶兩側間距中對中11.5釐米,前長11釐米,後長12釐米,二代Prevail束帶間距中對中10釐米,前長9釐米,後長10.5釐米,均有所精簡。但是舊款有精緻的閃電Logo刺繡,新款卻遺憾的缺失。卡扣手感相同,就不贅言。
二代Prevail在前額的閃電Logo處做了不少文章,在EPS中內置了安裝座,可以將閃電Logo拆出。
隨頭盔附帶一個造型相當飄逸的遮陽罩,這是一代Prevail所不具備的。看造型是否能夠聯想起飛機機翼、跑車尾翼?反正我第一眼還以為是閃電為了彌補取消了頭盔後部的尾翼造型而提供的“可拆卸尾翼”。
安裝後效果圖
SpecializedS-Works Prevail II頭盔加裝前額遮陽罩佩戴示意圖
SpecializedS-Works Prevail II頭盔加騎行小帽佩戴示意圖
想和美騎“老獅姬”一起來聊聊產品技術嗎?想和產品大技師探討更多“新姿勢”嗎? 請持續關注美騎達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