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停車其實是一個已經流傳了800年的技術

隨著汽車的普及,停車場逐漸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早在汽車還沒有誕生的年代,停車場就已經存在了。

比如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鎮北部有個車廠村,就因為是800年前的金朝時期,作為皇族車輦的停放之處而得名,車廠即“車場”。

到了明清時期,國內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騾子和馬拉的帶布篷的轎車。特別是到了清代中後期,在一些商賈雲集,戲園林立的地方,出現了專門供人停放轎車的場地,北京人稱其為“車場子”,除了停放車輛外,“車把式”歇腳,牲口餵料,都在其中。 

而在十九世紀的歐洲,也出現了類似的“停車場”。

在19世紀後期,戴姆勒和賓士發明了汽車之後,那會兒由於汽車稀少,所以在停放上並沒有嚴格的規定,也沒有專用的停放區域。基本上只要不是停在馬路中央,就不會有人管你。

當福特將流水線引入汽車製造工業後,汽車一不可思議的速度在全世界範圍迅速普及。街上的汽車多了,馬路邊可以停放車子的空間自然就少了。搶車位開始在大街小巷上演,如何在狹小的縫隙中尋找停車的空間,也逐漸成為一項技術活。

汽車越來越多,大家停車也越來越隨意,這給城市管理造成了很多的麻煩。如何能有效管理汽車停放問題呢?罰款大概是全世界管理者能想到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所以有些地區的員警部門專門分出一部分人,成立了一個專門在街頭監督管理汽車停放的部門,主要職責就是給亂停亂放的車子開罰單。

1932年,一個叫卡爾頓·科勒·馬基(Carlton Cole Magee)的記者,在兩位元大學教授的幫助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硬幣控制停車計時器,也就是如今咪表的雛形。

咪表剛一走上街頭,就遭到了大量車主的強烈反對,畢竟如果長時間停車的話,按小時計費可是要付出相當多的停車費。不過這項措施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因此咪表最終普及到了全世界。

路邊的空間畢竟是有限的,想要容納更多的車輛必須要有更大的空間。因此,政府開始嘗試著將一些空地劃為停車區域,停車場逐漸成型。

然而大片的空地畢竟是少數,再加上當時的汽車製造工藝遠不如今天,雨打日曬之下,車子容易出現各種小毛病。於是就有人提出了不如建造一個多層封閉式的停車樓。

1918年,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個多層停車場建成,就是芝加哥的喇沙酒店。當酒店在1976年拆除時,停車場被保留下來。不幸的是,停車場在2005年還是被拆毀了。

PS:豐田家族的豐田英二當年剛畢業就是在類似的停車場工作的。

但是建造這樣一個大型停車庫畢竟需要大量的資金,於是又出現了簡易版的自動式的停車架。這種停車架占地面積小,停放車輛多,而且製造相對簡單,因此在20-40年代的美國,這種自動停車系統隨處可見。

這種自動停車架由於大多採用的是鉸鏈式,所以一旦鉸鏈故障,除了車子可能會被迫懸停空中,還可能會導致車子損毀。

在二戰後,隨著汽車在全世界範圍內普及,停車場所的建設愈加受到人們的重視。美觀且更為安全的多層停車樓再一次受到了歡迎。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還有諸如利用電腦控制的全自動停車庫、機器人停車庫等更加先進的停車場所不斷出現。然而,高科技的停車場真的能滿足得了如今飛速增長的汽車數量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發表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