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發佈澎湃S1手機晶片,與驍龍625、聯發科P10、麒麟650相比怎麼樣?
日前,小米發佈了其麾下合資公司研發的手機晶片澎湃S1,那麼這款晶片的性能究竟怎麼樣呢?和華為、高通、聯發科的手機晶片相比處於什麼水準呢?
一、澎湃S1性能到底如何?
澎湃S1的CPU為四核1.4G主頻的Cortex A53+四核2.2G主頻的Cortex A53,GPU為Mali T860MP4,基帶支持5模LTE Cat6,製造工藝為28nm HPC+。那麼,這個硬體設定到底如何呢?
從CPU上看,高通驍龍616、驍龍625、聯發科P10、海思麒麟650和澎湃S1採用的都是ARM的Cortex A53,而且都是集成了8個Cortex A53 CPU核,差別僅僅在於主頻高一點,或者低一點。在CPU核相同的情況下,相對有限的主頻上的差距帶來的性能影響是比較小的,可以說,除了高通驍龍625因8核主頻都在2.0Ghz,且在發燒友的實際使用中贏得了“打死也不降頻”的美譽之外,在CPU性能上澎湃S1與麒麟650、聯發科P10和高通驍龍616屬於同一檔次。
在GPU上,澎湃S1集成了四核Mali T860,GPU的性能明顯強于麒麟650和聯發科P10。相對于華為麒麟650和聯發科P10在GPU上的“吝嗇”,澎湃S1顯然更捨得堆料,正是因為集成了相對較強的GPU,而這也是其在一些跑分測試中能夠匹敵高通驍龍625的原因所在。
在製造工藝上,澎湃S1採用的是28nm HPC+製造工藝,相比之下,麒麟650採用的是台積電16nm製造工藝,驍龍625採用的是三星14nm製造工藝。相對于前兩者,澎湃S1顯然處於劣勢。
總而言之,澎湃S1在CPU、GPU和基帶上都屬於中規中矩,完全能夠滿足日常使用,適合在中低端移動版和聯通版的手機中替代高通驍龍615、驍龍616、聯發科P10等SoC。
二、澎湃S1並非一日之功
技術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任何技術都不會憑空冒出來,小米要想從事研發手機晶片,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就是與一家老牌手機晶片公司合作或者合資。而國內從事手機晶片開發的主要有華為海思、展訊和大唐聯芯三家公司,另外中興微電子也是一個選擇。海思是華為的全資子公司,加上華為終端業務和小米的手機業務天然存在衝突,與海思合作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展訊在被紫光收購後,又接受了Intel 15億美元的投資,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資金上,展訊都抱上了大象腿,小米也很難通過合資或者合作的方式從展訊那裡獲取技術。
作為華為的老對手,中興一貫採取跟隨戰略,在華為麒麟晶片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之後,中興也投資了24億元人民幣開發手機晶片,目前幾款產品已經用於機上盒等產品,加上中興家底豐厚,以及和華為一樣有自己的手機品牌,和小米存在商業競爭關係,合作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小。
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聯芯了。雖然大唐也曾經有做過手機,但市場份額微乎其微,近乎不為人所知,也就免去了手機產品在商業上的競爭關係。加上和小米合作的話,聯芯的手機晶片就可以獲得一個穩定的搭載平臺,這使就產生了合作的基礎。
在2014年,小米就和大唐聯芯開始了技術合作,大唐電信將全資子公司聯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並擁有的LC1860平臺以1.03億元的價格許可授權給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由小米和聯芯共同投資成立,小米持股51%,聯芯持股49%。
值得一提的是,LC1860就被用於紅米2A手機,而且當年出貨量超過500萬部,全壽命週期出貨量達1200萬部,市場表現大幅優於華為海思早期的坑爹之作K3和K3V2,甚至已經逼平或超越了海思第一款夠用的SoC麒麟910的市場表現。
隨後,以聯芯的部分班底為基礎,加上從國內其他IC設計公司挖過來的人才,共同組成了澎湃S1的研發班底,並在2015年7月26日完成樣片流片,在2016年9月26日,松果晶片第一次點亮了螢幕。
正是得益於與聯芯科技之間的技術合作,使得北京松果有能力參與開發面向4G多模的SOC系列化晶片產品,並用於小米的手機之上。而外界因此傳言澎湃S1是聯芯的馬甲,雖然未必全真,但也有一定凝結了部分聯芯的技術結晶。
三、澎湃S1有何重要意義?
澎湃S1的意義有三點:
1、有利於市場行銷。
澎湃S1有利於小米的宣傳行銷。從小米開開創互聯網上的病毒行銷模式之後,華為、中興、聯想、酷派等老牌廠商紛紛效法,這使得小米的行銷優勢大幅縮水,而在近年步步高、華為線上下管道發力,更使小米在手機行業上頗有後繼乏力之感。
與此同時,某手機大廠在行銷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經常用“不服造個U”來調侃小米,這使小米在宣傳上非常被動。而澎湃S1上市後,小米粉絲則可以用“小米造了,你買麼”來回擊友商。
而且從華為手機崛起的歷程看,其手機的崛起一大關鍵因素就是海思麒麟晶片,榮耀6、Mate7的成功與麒麟920/925系列晶片的神助攻脫不了干係。而且採用自家晶片為華為贏得了宣傳上的主動,迎合了一些有拳拳愛國之心的國人的全力支持。同時,海思麒麟也使華為獲得了技術上的光環,使企業形象更加高大上。
而正如華為開創榮耀品牌複製小米的互聯網行銷模式。在成功研發澎湃S1之後,小米也就有了以澎湃S1為基礎複製華為海思麒麟的成功模式的可能性。
2、提升與聯發科、高通的議價能力;澎湃S1還能提升小米麵對高通和聯發科的議價能力。
眾所周知,在與小米簽下協議後,聯發科副董事長謝清江曾向表示:“我只有2個選擇,一個是含淚數鈔票,一個是含淚不數鈔票。”雖然話說的煽情,但從聯發科的財報上看,謝清江的淚點也太低了:2016財年聯發科的總營收為2755.12億元新臺幣(約合60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9.2%,全年的毛利率為35.6%,淨利潤為240.31億新臺幣(約合52.8億人民幣)。
從中可以看出,儘管謝清江自稱含淚數鈔票,但鈔票還是沒少賺的。而小米有了自己的澎湃S1之後,在議價上的優勢會更大。更進一步說,如果小米能夠在自己的中低端手機上全部使用澎湃S1全部替換或部分替換掉聯發科或高通的中低端晶片,高通、聯發科將失去一個大客戶。如果展訊能從旁助攻再侵蝕聯發科的部分市場,謝清江的“含淚數鈔票”有可能會變成“兩眼淚汪汪”。
3、有可能獲得一定程度上的專利保護。
對於成立時間較短,以互聯網起家的小米而言,專利門檻始終是一個大問題,比如小米在印度就曾經因專利糾紛被起訴。這對小米進軍國際市場非常不利。和聯芯合作,則可以和大唐電信搭上關係——大唐電信作為傳統通信廠商,在通信專利上有一定的積累,而且還是TDS技術的主要擁有者,大唐電信所持有的專利能對小米在海外市場有一定保護作用。在國內市場競爭近乎於白熱化的情況下,獲得大唐電信的專利保護,這有利於小米擴張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