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該怎麼去看一篇音訊文章?淺析那些聲音的「玄學」

其實很早就想寫這樣一篇文章了,但自己平時手頭上的事情還是蠻多的(實際上就是懶),所以也就這麼一直拖著,剛好最近不算太忙,也就抽空把它完成吧。先說說我為什麼想寫這樣一篇文章,原因有三:

一、

音訊圈子是小眾的,真正理解這個圈子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或許都是抱著“幾千塊就買條耳塞真是有病”的態度去看待的。“音訊就是玄學”這樣的想法並不少見,每次我撰寫的音訊文章下面也不難看到有尾巴會這樣去回復。那麼,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告訴你們,音訊到底是不是像你們想的那麼玄乎。

二、

我平時經常會收到一些尾巴的私信或者是詢問,內容基本都圍繞著耳機或者播放機的推薦為主,但有些尾巴可能並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或者說自己的喜好,那麼,這篇文章也希望可以讓你更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三、

音訊文章看不懂或許是大部分尾巴的共識,通篇看完也可能不知道在說些什麼,什麼瞬態、動態到底是指什麼意思,什麼低頻、高頻到底什麼才算優秀,這些也是這篇文章希望告訴你的。

另外特別提一句,由於本人水準有限,如有任何錯誤還請及時指出,謝謝。

▎玩音訊是不是就是玩「玄學」?

首先要說的是音訊並不是像大多數人想的那麼玄乎,無論是耳機還是播放機,都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去設計製作的,只不過使用者和廠商對於音訊產品的側重可能有所不同,用戶更在乎聽起來怎麼樣,廠商則可能更加在乎測試資料好不好,這其實也是使用者對於音訊產品誤解的一個開始。

無論怎麼說,測試儀器總歸要比人耳敏銳,對於聲音信號的微弱變動都可以感知,但使用者聽到的資訊並不會這麼直接,這也就導致了很多人聽兩款耳機覺得沒什麼區別,所以就得出一個“音訊都是玄學”的結論。聲音對於人來說是飄渺虛無的,不過大腦在處理聲音信號時也還是會形成一個實體,這種實體是可以被人類感知的,就好像有些歌你聽得出是在錄音棚還是在演唱會現場,聽得出人聲離你耳朵是遠還是近,聽得出樂器在你頭的哪個方位等等,而從這個實體裡面去聆聽細節和優劣就是對比判斷音訊產品好壞的方法了。

說到“音訊玄學”,很多人都喜歡拿“核電、水電、火電”這樣的梗去嘲笑,然而這個梗其實也就是一個圈子裡的一個自嘲笑話,不明真相的人還真把它當做真的了。不過這個梗也說明了一個道理,玩 Hi-Fi,說到底就是在玩電。電的優劣對於電路的影響還是很重要的,這可不是什麼玄學,學過類比電路的尾巴估計都清楚,而且耳機線材材質不同,電阻也不同,這樣出來的聲音又不會不一樣,所以電其實在音訊產品裡起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

Hi-Fi 播放機之所以比手機音質好,也就是因為前者的電都用在了處理聲音信號上,而後者則還要兼顧各種功能,這種本質上的區別就已經決定了手機音質不會比專業播放機好,而那些音樂手機也正是犧牲了續航才換來了音質。

那麼回歸標題,玩音訊是不是就是玩“玄學”?我覺得並不完全是,我不否認音訊產品確實存在一些“玄學”元素,這些“玄學”元素主要還是表現在一些人自己的心理暗示,比如價格貴的就一定好聽,價格便宜的就不好等等,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決定了音訊“玄學”的地方。雖說這個特性使得音訊產品容易變得玄乎,但我倒是覺得這也是它有意思的地方,同一件產品,你聽的和別人聽的或許不全相同,這也使得交流的時候有不同的聲音出來,人和人的討論、溝通才成就了這個圈子。

▎你到底需要的音訊產品是什麼?

這個問題可能也就只有你能回答了,我的目的也只是希望你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需求。第一步,自己買器材是為了什麼?除了發燒友以外,大部分普通人買音訊產品應該都是為了提升一下原配耳機或者是手機的音質水準,那麼這裡就涉及到了兩點,一個是使用場景,另一個是購買預算。

使用場景就是指你買的器材在何時使用最多,譬如如果是睡覺時候聽,那麼方便側身、佩戴舒服是你首先要考慮的,由於在安靜的家裡聆聽,所以隔音性就屬於次要了。這個時候或許就有人說,我什麼場景都用啊,那麼都備一套是最佳方案(笑)。至於購買預算,顧名思義,打算投入多少資金這一項其實十分重要,很多人找別人推薦卻不說預算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甚至還有人說預算不限,那麼直接最頂級我覺得沒毛病。

往細的說,播放機一般以 2000 元作為劃分界線,2000 元往下基本屬於面向大眾基本的消費級產品,2000 元往上則基本屬於發燒級別的產品,如果你希望有更加優秀的聲音,那麼預算放到 2000 元以上基本沒錯,但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台播放機來聽歌,那麼投入 2000 元以下的預算就可以了,沒必要多花冤枉錢。其中消費級的播放機由於價位親民,所以功能性上容易和手機重疊,所以入門級別的播放機主打便攜性的有很多,出街帶著也不累,相比高端播放機的那些大磚頭要輕鬆多了。

耳機方面種類頗多,包耳式、壓耳式、掛耳式、入耳式、平頭塞等等等等,每種類型的耳機都有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簡單來說,包耳式,隔音好、佩戴舒服,缺點就是容易熱、體積較大。壓耳式,體積小、帶著方便,缺點就是佩戴不舒服、時間久了耳朵疼。掛耳式,佩戴舒服且不會破壞髮型,缺點是漏音。入耳式,隔音好、佩戴穩定,缺點是耳道窄的人會不習慣佩戴、不適合睡覺帶。平頭塞,適合睡覺壓耳佩戴、不太挑人,缺點是隔音差、時間久了耳朵會脹痛。總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你並沒有播放機,但預算不足卻又想投入,那麼我還是建議你先買耳機比較好,然後手機直推就行。現在大多數的耳塞拿手機直推問題都不大,如果預算有限那也沒必要一定搞一台播放機,不要為了買而去買。

講完器材,再來說一說聽音習慣。聽音習慣簡單來說就是指你喜歡聽什麼,流行、搖滾、民謠、古典等等,這裡特別提一下一個誤區,那就是經常會有人說自己聽歌比較雜食,什麼都聽,然而很多說這句話的人其實也就常聽流行罷了。我眼中的聽歌雜起碼要古典、爵士等等都有涉及,這才叫雜食。確認好自己偏好的音樂風格,再去挑選音訊產品才不會出現不喜歡的情況。

所以當你需要購買音訊產品時,先想好自己的目的、預算和喜好,再去選擇,這就是一個正確的過程。至於讓別人推薦始終是別人的喜好,有條件的能去實體店試聽就最好了。記住,每個人的聽音觀都不同,無論是誰的推薦,都只能作為參考,自己喜歡才是王道。

▎那些音訊文章裡的「玄學」詞彙到底啥意思?

總會有人被音訊文章裡的那些專業名詞弄得頭暈眼花,這裡也就挑一些常見的詞彙和知識與尾巴們分享,希望你下次再看音訊文章時,就基本能搞懂作者到底在說些什麼了。

三頻

:人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 20Hz - 20000Hz,在這其中,20Hz - 40Hz 為極低頻,40Hz - 80Hz 為低頻中段,80Hz - 160 Hz 為低頻上段,160Hz - 320Hz 為中頻下段,320Hz - 640Hz 為中頻中段,640Hz - 1280Hz 為中頻上段,1280Hz - 2560Hz 為高頻下段,2560Hz - 5120Hz 為高頻中段,5120Hz - 10240Hz 為高頻上段,10240Hz - 20480Hz 為極高頻。

如果你夠細心會發現,有一些頂級耳機的頻率回應甚至超過了人耳可以聽到的範圍,雖然耳朵聽不見,但這些聲音實際上是可以被大腦感知到的,這樣帶來的聽音效果才會足夠出色、逼真。

瞬態

:主要是指聲音信號從擾動到平穩的過程,這個過程越乾淨俐落越好,好的瞬態會讓你體會到磅礴的氣勢感。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古典樂裡,從少數樂器溫柔地發聲到眾多樂器的齊鳴,這樣的過程不顯失真,不脫離帶水就說明瞬態到位了。

動態:

主要指聲音信號從弱到強的大小變化,這個範圍越廣還原曲目的水準越高。同樣,古典樂考驗動態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開頭低聲的鼓聲到後篇激昂的重奏,這樣的大動態就是否考驗耳機的水準。這其實也是為什麼測試耳機一定要去聽一聽古典樂,普通的流行樂真的反映不出什麼聲音素質來。

推力

:準確來說應該叫做驅動力,主要是指播放機的輸出功率,數值越高的則代表推力越大。驅動力大的播放機可以輕易驅動低敏高阻的耳機,完全發揮耳機的本來實力,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給電燈泡足夠大的電流,那麼電燈泡就會很亮,實現它自身的價值,但如果電流不夠,電燈泡也就偏暗,發揮不了什麼作用。這裡的電燈泡其實就相當於耳機,電流的大小也就相當於播放機的推力大小。

雖說推力大是一件好事,但這並不代表驅動什麼耳機都使用大推力,這樣會很容易產生過推的情況,就好比給電燈泡太大的電流,它也會容易損壞一樣。一般來說,市面上普通的耳塞手機的推力就完全足夠了,大推力一般都用在難以驅動的頭戴式耳機上面。目前很多專業播放機都有著增益的調節,低增益用於易推的耳塞,高增益則在需要一定推力的耳機上使用。

數碼味

:指的是一些數位設備在重放音樂時產生的乾澀和缺乏感情的聲音,這樣的聲音聽久了容易疲勞,缺失音樂的真實感。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數位信號轉成類比信號時的失真所導致的。

音樂感:這個詞彙比較虛,而且也沒有一個十分準確的定義,簡單來說器材再現出來的聲音飽滿、富有感情、聽感優秀,那麼你就可以說這套器材音樂感不錯,反而出來的聲音乾冷、刺耳,那麼這套器材的音樂感就是比較差的。音樂感的好壞在器材聽感上起著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些素質十分出色的設備音樂感未必很優秀,追求音樂感實際上是一個正確的方式,一味地追求素質只會偏離聆聽音樂的根本目的。

解析力

:主要指器材重放聲音時其中細節量的多少,好的解析力可以讓你聽到更多音樂中的細節,譬如歌手的換氣聲、遠處的樂器聲或者是細微的掌聲等等。高解析力的器材會爆料音源中的瑕疵,所以在使用高解析力的器材時,音源是否高品質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聲場

:主要是指由前後、左右和上下組成的一個聲音空間,該空間越大,也就是所說的聲場廣,該空間越窄,也就反之。聲場寬闊的器材可以讓你聽出音樂大廳的感覺,聲場窄的器材則只能讓你聽出 KTV 房間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開放式的耳機由於結構上的優勢,相對而言會比封閉式耳機的聲場要廣,但這並不是絕對的,也有封閉式耳機做到了很棒的聲場表現,譬如極致家的大耳就是如此。

▎玩音訊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樂於其中

無論是哪個圈子,理性的看待和友善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像音訊圈這樣主觀性較強的領域,我覺得無論是誰都應該尊重別人的選擇或者是愛好,不能因為別人的偏好與自己不同就一言不合地開噴。音訊所帶給我們的是還原音樂的本質,每一款產品的聲音都包含著設計者對於聲音哲學的思考,它不同于普通的數碼產品那麼冰冷,它自身更多的是一種藝術形式的體現。

最後,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記玩音訊的目的,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