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別聽廣告忽悠,剛需怎樣才能買到對的房子

“買房”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大部分人必須經歷的一件人生大事。

特別在房價飛漲的當今社會,買一套房往往會耗盡幾乎一輩人一生的積蓄,特別是第一次買房的剛需們。他們懷揣幾十萬的首付款甚至是上百萬的現款,小心翼翼的挑選著符合心意的房子,卻往往在漫天飛的樓盤廣告中迷失方向。

在房價節節攀高的刺激下,多少剛需忙不迭的躋身于房奴大潮中。然而,剛需,這個幾乎等同于新手的購房者們到底真的會買房嗎?

兩難!剛需們購房的縮影

購房者小K在選房時遇到的兩難選擇幾乎可以說是大部分剛需們的購房縮影。

他在A樓盤和B樓盤之間猶豫不決。A樓盤地段好,地鐵房、學區房、大開發商,但是離工業區較近,價格也不便宜;B樓盤位於郊區,離地鐵口有一定距離,配套不如A,周邊自然環境卻很不錯,價格也相對便宜,占很大優勢。

當然,對於小K來說,A自然是不錯,但是價格太貴,光首付就要咬咬牙才能湊齊,後續的房貸更是有一定壓力,然而忍一忍也能接受,B就相對來說輕鬆很多。那麼對於需要購買自住房的小K來說,到底哪套房子更適合他呢?

看起來小K的考慮因素已經相當齊全了,包括了距離與交通、生活配套、教育配套、開發商(社區環境)、空氣品質、升值空間與區域潛力、價格。

但是在我看來,他卻忘記考慮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房子對於他來說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就像大家在挑選房子的時候是出於什麼原因在考慮哪些交通,教育、商業這些因素的。

說到底在買房的時候大家是否想過“我和家人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買的只是一套房子嗎?

首先是房子的交通配套。看起來當然是交通越便利越好,不過與此相比,你付出的是購房成本,交通配套越好房價當然是越貴的。那麼是不是遠的交通對購房者來說就越不利呢?並不是的。

比如,你會考慮每天多付出十幾公里交通你是否願意承擔。尤其是你(現在和不遠的將來)是否需要每天打卡上班、是否經常會加班到地鐵關閉這些工作狀況。

再比如如果你換工作了,現在的配套地鐵是否對你還有價值?你買車了,地段好的優勢會不會變成每天要面對交通堵塞的助因?

其次是房子周邊的商業配套。你需要考慮自己的生活習慣,你是否是個每週會超市大採購的居家人士,還是生活隨性,夜間出沒的夜貓子?你真的需要邊有綜合體滿足你,還是便利店就可以了。

然後是房子的教育配套。很多單身剛需客們買房的時候會覺得好像婚姻對自己來說很遙遠更別說孩子了,所以教育配套往往就覺得無所謂。可是誰知道你未來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呢?或許你結婚會來的比想像更早,亦或者你換房的速度更快。

當然,房子的教育配套不僅僅代表著你的孩子能享受相對應的文化教育,還有你未來房子的人文氣質!

還要關心的是房子的升值空間。首先千萬不要覺得既然是自主,那麼升值潛力大不大好像並不怎麼重要。實際上,一套房子的升值潛力往往關係著你未來的幸福感。當周圍的房子都在上漲的時候,如果你的房子卻在原地踏步,那麼雖然你沒有換房的想法,相信你內心一定也是有點不甘的。

最後就是你對願意房子付出的多少會影響你的生活。

在我看來,房價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個社區裡鄰居的階層。說的或許有點刻薄,但是剛需盤的鄰居層次組成必然是比不上豪宅專案的鄰居層次的。與此同時,這些因素還影響著未來這個社區的居住氛圍。

另外,一個購房者願意在房子上付出的成本應該取決於自己這個家庭的消費結構,甚至是他對未來收入上的信心和預期有多高。

在一個家庭的生活中,能夠應對基本的生活開銷,看病能夠有應急的存款,能夠從容的一年出去玩一兩趟,然後有閒錢理財升值等等都是基本的訴求,是影響你和你的家人生活品質的根本。房子不是全部,是生活的一部分。剛需購房者應該清楚,買房這件事在你的消費結構中到底佔據怎樣的角色和比重?

沒有完美的房子,只有合適的房子

有時候,拋開房價本身,才能真正想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真的挑選到對自己來說合適的房子,哪怕這套房子對現階段的你來說並不十分完美,但是確實你在整體消費計畫裡作出的相對合理的選擇。

所以,別只聽開發商們那些看起來很美的廣告宣傳,而是要想清楚自己的置業目的,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才能作出不後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