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選擇的不是工作,是生活
寫在前面:很多人都有一種奇特的浮躁病,在大城市尤為明顯,這種病就是總是為自己找一些很高的收入和待遇比較標準,然後結論是自己的情況為什麼這麼糟糕?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就必然要接受怎樣的生活,這些都是自己的選擇。
我有個朋友,在某知名央企總部上班,從畢業一直就在那裡,在外人看來,這自然是份好工作,因為事情並不多,責任不大,但是他歸口管理著整個集團內大大小小子公司的同一工作,所以經常出差,到地方去了各地都把他好好伺候著,請吃請喝,安排各種娛樂活動,甚至很多時候工作都會安排專人幫他做好大半。
他卻總向我抱怨,總是翻來覆去的幾個主題:太閑了,應酬喝酒太多,賺錢太少。這些理由我都能 一一反駁他,我說按照社會工資水準你賺得其實並不少,還有這麼好的福利。但是我的說法並不能平息他的complaint,實際上這幾乎成為了一種定期發作,於是我終於忍不住了,問他為什麼不考慮換一種生活?其實與其說是發問,不如說是我想讓他認真思考一下。
不安於現狀卻沒有重新開始的勇氣,有時候真的比一無所有還可怕。
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年齡漸長,有了家庭,要承擔對配偶、子女和父母的責任,承受變革的能力會越來越弱,維持一個穩定的現金收入的要求會越來越大。這個時候,縱然有決心去改變,再也難作出什麼。
從職業發展來說,年輕真是寶貴的財富,可以盡情去嘗試和試錯,這個時候任何錯誤的成本都不會太高,因為20多歲的人收入還不會太高,怎麼樣損失都不太大。每一次錯誤都是財富,因為它會讓自己慢慢明確個人的職業興趣、想要的生活。
我們畢業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懷抱著一顆追求財富的心,大抵都會在心裡默默定下一個數字:我一年要賺多少錢之類的。工作能夠給予的其實遠遠大於這個金錢數字,它佔據了白天最主要的時光,構成了生活最主要的內容和關係,就是未來人生的一部分。工作帶來的不僅僅是收入的一個數字。
我們應當做選擇工作的人,而不是被動接受工作的人。選擇工作,不是以金錢作為最大的考量,這樣的工作會更純粹和快樂。在沒有金錢的時候選擇工作能夠超越金錢的考慮,是堅持,在賺到足夠金錢後選擇工作能夠超越金錢,是智慧。很多人始終分不清金錢和工作的關係,將兩者混為一談,卻把金錢和感情的分開看得很重要,實在是奇怪的邏輯。對於男人來說,要有把工作視作情人的態度,和情人談錢,遲早要出問題。往反面說,只要給足夠的錢,什麼工作都願意幹,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個邏輯,我看來如果有個人出於特定理由確實非常需要錢,他可以這麼做,否則這實在是一筆愚蠢的買賣。個人獲得的是一筆固定的數位,但是付出的卻是理想和人生,而後者是無價的。
被動接受工作就是犯錯誤的開始,讓自己越來越被動。每天早上七點起床,你可能想,折磨的一天開始了,要把自己的才華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和同事的鬥智鬥勇、和領導的虛與委蛇上,然後不斷痛恨自己的工作。在熬完上班時間完成了工作後第一時間打卡下班,等待下一個這樣的工作日的開始。人的一輩子也就2萬多天,而我們有些人就把自己的一萬多天花在了這樣周而復始的自我折磨上面了。
我們工作是為了活得更好,或者說得更高遠一點,是活得充實,活得有理想,而不是自我折磨或者出賣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而我們始終追求的,應當是給予生活實感的工作,不是過去工作在未來生活的無機延續。
借用馮侖的一句話:站得高,尿的遠。
來過,尿過,瀟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