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Book倆月體驗,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過去的兩個月,我放棄了MacBook Pro和HP Spectre 13,將華為MateBook當做唯一的辦公電腦來使用。
體驗的這款Matebook由華為提供,採用英特爾第六代Core M5處理器,8GB記憶體,256GB SSD存儲。該配置的官方售價為7388元(含鍵盤套,不含手寫筆和擴展塢)。另外,華為在送測的這款產品中提供了擴展塢(官方售價588元),但沒有手寫筆(官方售價488元)。
所以,我用的這款MateBook接近8000元,這個價格足夠買兩款小米筆記本Air低配版還有富餘。
相信很多人已經從無數媒體上看到了MateBook的測評文章,多數洋溢著讚美。按照慣例,我不會對這款電腦進行各種跑分軟體測試,而更注重實際使用中的感受。當然,指出問題是本文的核心。
精美而充滿質感的設計,以及細膩的做工
作為華為首款二合一電腦,MateBook的設計和做工都相當出色,平板部分的設計類似iPad,比iPhone 6還薄,背部全金屬一體機身在經過磨砂處理、邊緣經過45度倒角切割後,顯得很有層次感。
其螢幕四周的邊框很窄,只有1釐米寬,屏占比達到84%。12英寸的螢幕比例為3:2,解析度為2160 x 1440,達到2K級別,顯示效果非常細膩,採用的IPS面板可視角度大,官方說能達到160度(IPS面板通常能達到178度的可視角,所以,或許是華為謙虛了),支援10點觸控,可以像操作手機或平板一樣使用它,除了作業系統是Windows 10外。
在使用的過程中,我極少把它當做平板電腦用,除了偶爾想起來的時候刻意用一下,可能是我下意識中將它看做一款PC,而不是平板電腦。加上Windows 10本身就無法像iPad或者Android平板一樣安裝海量的APP,娛樂性就所剩無幾了,所以我用它當平板電腦,有些傻。
續航很雞肋
說一下大家最關心的續航,在60%亮度下,我基本上是開著音樂、打開多個網頁(多以流覽和碼字為主)、偶爾用PS處理一些圖片,差不多4個半小時(或更短)後電量剩餘20%,剩餘的20%基本上撐不到1個小時。所以整體上MateBook的續航在5個小時左右,如果亮度更高,續航時間則更短。
這樣的續航比我預期的要差很多。華為官方稱,MateBook的續航能達到10個小時,而實際續航縮水近半,以至於我第一次拿著MateBook出差特別擔心它中途沒電,所以還背上了MacBook Pro以備不時之需。
我本來指望著在手機續航上有著豐富經驗的華為能夠讓MateBook的續航同樣驚豔,但是顯然我過於樂觀了。
指紋識別是最大的亮點
這款產品最大的亮點是指紋識別,非常實用,就像我們操作手機一樣方便,要比密碼解鎖方便得多。這避免了有時候密碼輸入不正確而不得不重新輸入的狀況。所以華為另闢蹊徑用做移動設備的思維來做二合一電腦的確是帶來一股“清流”。
現在,只需要將右手食指放在電腦右上角、位於音量加減鍵之間的區域,就可以迅速解鎖。
鍵盤還不錯
華為MateBook的鍵盤和蘋果12英寸的MacBook的巧克力鍵盤設計同樣很相似(實際上二者的大小也一樣,除了厚度),鍵帽很大,排列緊密,雖然鍵程較短,但回饋還讓我滿意。不過一開始使用的時候,這麼緊密的鍵盤配置讓我不太習慣。
下面說重點。
糟糕的支架設計
第一天拿到MateBook,當我將放在腿上打字(外出參加發佈會或採訪的常用姿勢)的時候,平板部分掉下來兩次,幸好被我及時接住了。後來,這兩個月陸陸續續發生過幾次類似狀況,即使我刻意注意避免跌落,仍然防不勝防。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華為將公事包式的鍵盤後蓋設計成了背部支架,靠後蓋的磁吸吸住MateBook平板部分的下半截,只有兩種支架開合角度可以選擇,但磁吸的吸力較弱。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人將微軟Surface Pro當做MateBook的假想敵,儘管二者形態上都是二合一設備,顯然Surface的支架設計相比MateBook更容易討好消費者。
但其實我想建議華為MateBook參考微軟另一款產品Surface Book的插拔設計,後者通過卡扣機構件將平板牢牢和底部的鍵盤結合,然後通過鉸鏈隨意變換角度,不需要擔心平板部分跌落,真正做到了拔下來是平板電腦,插上去是筆記本。
MateBook這種支架設計更適合老老實實放在辦公桌上,即使如此,後面多出來的那部分也顯得比正常的筆記型電腦更占空間。
電源鍵的位置容易誤關機
自從Windows 8開始,我習慣了合上電腦就裝到背包裡走人,經常一兩個月不關機。但顯然,在我外出採訪、參加發佈會或者在工位與會議室之間來回切換時,當我習慣性地隨手將MateBook合上、抱在懷裡、然後再打開時,發現它多次意外關機,而不是自動休眠。
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電源鍵被設計在了電腦的右上角而非兩側,當我將這個“公事包”隨後合上如上圖所示後,就會導致電源鍵和公事包親密接觸,導致誤關機。所以我建議MateBook的下一代將電源鍵設置在側面,這樣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外置的擴展塢不方便
MateBook為了讓機身變得輕薄,整個機身只有一個Type-C介面,這種最開始出現在12英寸MacBook上。華為為MateBook提供了外置的擴展塢,含有HDMI、VGA和2個USB介面,還有一個網線網口,但588元的售價不菲。
華為還為這個擴展塢提供了一個套,但這個套對擴展塢沒有任何固定作用(有一丟丟磁吸力,但幾可忽略不計),所以,它很容易滑出來。在使用過程中,並不是很方便,每次要往電腦裡拷東西時,各種連接、插拔非常繁瑣,很影響用戶體驗。
儘管整個鍵盤套的皮革設計很有新意、很有質感,但為了輕薄而犧牲這麼多核心的用戶體驗是否值得?使用者到底需要一款好看的電腦還是一款實用的電腦?何況,套上這個鍵盤套後,它的整體厚度要比MacBook厚很多。
如果你想買一款電腦當做自己的主力辦公設備,顯然華為MateBook並不適合你。這個價位你有更多的選擇,幾乎任何一台筆記本的性能都要比它好,因為它搭載的是酷睿M處理器,更像個上網本。
如果你想要超薄的設計和出色的體驗,這個價格再加上1000多元也可以購買12英寸的MacBook。
MateBook更適合那些習慣了Windows作業系統,本身有一款筆記本當做辦公設備,但是為了出差或者外出(或者只是為了體驗一種與眾不同)的輕商務人群。
總之,無論是作為一名普通用戶,還是站在媒體的立場,我不是很建議你買MateBook。顯然,作為華為的第一款PC產品,它還有很多的功課需要補,儘管用打造移動設備的思維打造PC給長期破罐子破摔的PC市場注入了一股新鮮感,但它的價格讓它並不平易近人。
何況,小米筆記本發佈後,華為MateBook必然會被拿來跟小米筆記本進行比較,儘管華為可能非常反感這種比較。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那,誰傷害誰呢?
英特爾寄望於MateBook能給死氣沉沉的PC帶來一股春風,或許還為時尚早,考慮到第一代產品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或許看一款產品或系列能否成功,應該看它後面版本的反覆運算是否在往用戶的心裡走。
一個非常現實的例子是,當2012年秋末冬初,微軟發佈了其首款二合一電腦Surface RT時,一片罵聲,來自廠商和用戶的,體驗糟糕到讓人暈血,但到了第三代、第四代的進化,Surface Pro儼然成了PC裡最成功和最受矚目的產品。所以,我們不該買華為MateBook第一代,但或許第三代、第四代是值得買的。不過那是一年後或者兩年後的事情了。
整篇文章都是用MateBook寫出來的,除了本段。當我切換回HP Spectre 13後,在解鎖的時候,我的右手食指總是慣性的去觸控式螢幕幕右上角的位置想用指紋解鎖。我已經習慣了每天將Matebook往單肩包裡一丟的那種暢快,也習慣了MateBook的高解析度帶來的每一個字、每一張圖片的細膩。再回到自己那台有些衰敗的HP Spectre XT上,滿眼的粗糙。
或許,這就是MateBook給我帶來的唯一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