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雅集】 “花開見佛”張金玫中國畫展在南京

展名:花開見佛——張金玫中國畫展

主辦:揚子晚報《揚子鑒藏》

展期:12月4日-12日

開幕時間:12月4日下午三點

地點:揚子創美工廠

(江東中路363號粵海大酒店507,地鐵二號線十號線元通站二號口出)

12月4日下午三點,“花開見佛——張金玫中國畫展”將在揚子創美工廠(江東中路363號粵海大酒店507,地鐵二號線十號線元通站二號口出)開展,現場將展出著名的美女畫家張金玫的中國畫精品20幅,展覽將展至12月12日。

畫如其人,清新雅致有禪意

清新、雅致和富有禪意,這是張金玫的人和她的畫給人的第一感受。張金玫,字逸雲,江蘇揚州人,孔子書畫院副院長、江蘇省佛教書畫院特聘畫師。作品曾入選各種大型展覽,並被眾多繪畫愛好者和機構收藏。張金玫1989年畢業于蘇州工藝美術學院。1990年師承“陳少梅的嫡系傳人”李竹邨老先生學習工筆重彩畫。遂潛心于敦煌藝術和重彩繪畫的研究;201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師從劉文潔教授,獲碩士研究生學位。多年的綜合學識融匯于一身,鑄成張金玫今日之藝術成就。人物、山水、花鳥皆精,繪畫藝術從傳統入手不囿成法,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達到一種法于自然,超于自然的境地,具有清新淡雅之風。此外,集多方面繪畫才藝于一身的張金玫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和營造的畫境還具有極強的現代感。在她的藝術觀中和畫法中既有受傳統的影響,更多受現代藝術觀念和畫法的啟迪。因此在繼承傳統中更多重視自我的內在精神抒寫,是從傳統走進現代的藝術。

前方寒冬預警,我們需要“溫度”

本次展覽張金玫創作了20件水墨佳作,包括山水、花鳥和觀音三類題材。她的山水畫賞心悅目,畫法有工有寫,工中有法度,寫中有隨性,她是在畫自己胸中的山水,拙中見趣,不求形似求意趣,有傳統亦有現代感。她的花鳥畫也別有風格,圖式與筆墨散淡清新雅致,行筆著色輕鬆自由,似有輕心而精心,不著意而有意,頗有大寫意畫宗師、明人徐渭說的“不求形似求生韻”的意境,她是在借散淡隨意營造抒寫自己的清雅、寧靜、閒適的性情。從主題“花開見佛”即可感受到本次展覽濃濃的禪意,沒錯,觀音畫也是整場的“重頭戲”。佛教中的觀音菩薩是張金玫主要的人物畫題材,也是很多畫家最愛畫的題材之一,在不同的畫家筆下又呈現出不同的容貌和精神氣質。作為女性畫家,張金玫依自己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情感塑造了一位屬於她心目中的觀世音形象,豐腴、沉穩、善良、高貴、美麗、慈悲。她畫中的觀音寧靜安逸、與世無爭,造境具有閑、靜、淨、清、空、淡、遠的空靈意境,禪境滿滿。這種造境與她自身的藝術和精神修煉相關,畫如其人。

清新雅致入禪境

——張逸雲的繪畫藝術

文/左莊偉

我畢業于揚州中學入畫門,所以凡是從揚州來見我的畫家都感到格外的親切。我初見張逸雲和她的畫作,留給我的印象是清新、雅致和富有禪意,這是她人的品位也是她的畫境。

逸雲曾受教於工藝美術學校,師承過工筆重彩畫名師,潛心于敦煌的佛教壁畫研究,深造在中國美術學院國畫專業。這些綜合學識融匯于一身,鑄成她今日之藝術成就。她能山水畫,在她的山水畫中有傳統,畫法有工有寫,工中有法度,寫中有隨意性,不受陳法制約的童真趣味,墨與色相映熱情爽朗,她是在畫自己胸中的山水,超乎自然之形而寫自然之神情進而藉以抒發我之情意。抽象中雜具象,拙中見趣,筆不到意至,不求形似求意趣,有現代感。

她的花鳥畫也別樣,圖式與筆墨散淡清新雅致,行筆著色輕鬆自由,似有輕心而精心,不著意而有意,頗有大寫意畫宗師、明人徐渭說的“不求形似求生韻”的意境。她那積色的筆痕,從用筆、用色和經營的造境藝術效果審視,隱約有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名師吳山明和何水法的藝味,她是在借散淡隨意營造抒寫自己的清雅、寧靜、閒適的性情。

佛教中的觀音菩薩是逸雲的主要人物畫題材,她畫佛事意在畫人事。佛教中的人物不是神而是人。在印度誕生的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以來,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中的釋迦牟尼和觀音菩薩最受信奉,尤其是觀音菩薩在民間最為受敬仰,也是畫家最愛畫的題材,逸雲最擅長畫觀音菩薩。觀音原叫觀世音,是佛國的第一菩薩,又叫觀自在。因為在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略去“世”子簡稱“觀音”,意為:世間眾生在受苦受難時,念誦其名,菩薩就“觀”到這個聲音,立刻前來解救,這名字本身就顯示了這位元菩薩的大慈大悲和神通無邊。其實觀音的最初原形為一對神馬駒,後來又被改造成男人身,據傳他有三十三個化身之說,其中有一位女身,實際上他為了說法需要可以任意變換性別和賦予各種身份,在佛教傳入中國本土以後就逐漸被徹底漢化了,他的國籍、民族以至於性別全部按照我們漢民族的意願脫胎換骨,終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位高貴、端莊、美麗、智慧、賢淑、楚楚動人豐豔的女性,但是在不同的畫家筆下又富涵著不同的理想和情感,因此又呈現出不同的容貌和精神氣質。

作為女性畫家的逸雲,她依自己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情感塑造了一位屬於她心目中的觀世音形象,她豐腴、沉穩、善良、高貴、美麗而動人,她來到人世間就是為了普救眾生於苦難,她如同基督教中的聖母下凡救世之形象。逸雲在《渡海觀音》畫中,將觀音置於蓮花寶座顛簸于海浪之上,徐徐來到人世間;在《紫竹林中的觀自在》畫中,她將觀音置於竹林中間,她那寧靜、安逸、閒適,與事無爭、與人無爭的超脫紅塵、目視遠方,這又給觀賞者帶來無限遐想。等等。逸雲在觀音的姿態動作上既遵循了傳統的程式,更多為坐禪姿勢,以瑜伽禪定為尊,造境具有閑、靜、淨、清、空、淡、遠的空靈意境,這就是畫中的禪境。這種造境與她自身的藝術和精神修煉相關,畫如其人。她在畫法上擅長於工筆重彩為語言,用線精到飄逸流暢,線的運動依人體動作結構而施,精准有序,頗有唐人和敦煌壁畫造型遺風,略帶她原本的學工藝的裝飾性融於繪畫性,因此所寫形象生動。

我在觀賞逸雲的畫作之後,確認她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和營造的畫境具有現代感。這是因為她成長和發展於開放以後,在她的藝術觀中和畫法中既有受傳統的影響,更多受現代藝術觀念和畫法的啟迪。因此在繼承傳統中更多重視自我的內在精神抒寫。她感悟到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人人都在為生存和發展緊張拼搏,個個都在處在生態失衡環境污染中生活,危機和不安的人們精神需要平衡和慰藉,她所作的超脫紅塵的禪境藝術無疑是當今人們理想的精神家園,因此我認為逸雲的藝術具有現代感,是從傳統走進現代的藝術。

(作者系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榮獲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榮譽)

張金玫 ,字逸雲 , 江蘇揚州人; 1989年畢業于蘇州工藝美術學院。1990年師承“陳少梅的嫡系傳人”李竹邨老先生學習工筆重彩畫。遂潛心于敦煌藝術和重彩繪畫的研究;人物、山水、花鳥皆精。201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師從劉文潔教授,獲碩士研究生學位。張金玫的繪畫藝術從傳統入手不囿成法,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達到一種法于自然,超于自然的境地,具有清新淡雅之風。作品曾入選各種大型展覽,並被眾多繪畫愛好者和機構收藏。

孔子書畫院——副院長

江蘇省佛教書畫院——特聘畫師

中華文化促進會會員

現研修於人大藝術學院-胡抗美書法高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