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開車不累坐車不遭罪,全因做到了這8點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人開車時間越久,身體健康狀況就越差,生病的風險也越大。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每天人們平均在車上度過的時間是4小時。

?在這段時間裡,如何才能保證健康呢?今天,豐盛榜就專門為大家總結了8點開車、坐車必備的健康知識:

?1. 開快車時關上窗

據美國廣播公司最新研究顯示,汽車車窗開得太大,開快車時的風雜訊和開慢車時的交通噪音是損害聽力的主要原因。

?除了外界噪音,如果車內音響超過90分貝,不光會損害聽力,噪音還會讓眼睛區別光亮的敏感度降低,引發交通事故。

?在車廂內這樣的封閉空間裡播放音量高、節奏強的音樂時,音響會與車身的震動發生聯合作用,不知不覺中很容易達到95分貝。

?建議:快速行駛時不要開車窗或天窗,並注意控制車內音響的音量。

?2. 經常急刹車最傷腰

正常人體腰椎從側面看凸向前方,每節腰椎之間靠小關節、韌帶、椎間盤以及周圍的肌肉維繫。行車過程中急刹車時,慣性及前衝力會使司機身體向前急沖,此時腰椎也會隨之向前猛地屈曲,之後又彈回原位,長此以往就容易「被搖擺所傷」。

?此外,將座椅調得過前或過後也都不利於腰椎健康:座椅太靠前,四肢的活動空間減少,四肢及腰部肌肉處於持續緊張狀態,時間一長就會感到酸痛;座椅太靠後,四肢需要努力伸向方向盤及踏板,軀體就會前傾,增大了腰椎間盤的壓力,容易讓椎間盤變得突出。

?建議:根據自身情況來調節座椅位置;對路況提前做預判、平穩駕駛。

?3. 每駕駛2小時休息一下

開車時身體長時間處於呆板僵硬的狀態,造成血液迴圈不暢,頸肩部與腰部肌肉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便會出現疼痛。頸部肌肉甚至會發生痙攣,手也會出現發麻、發涼或發脹等現象。

??建議:採用正確的握方向盤的姿勢,左手握方向盤9點鐘位置,右手握方向盤3點鐘位置,手掌稍用力收緊,拇指自然搭放。盡可能避免長時間開車,或者在連續駕駛2小時後停車休息,活動活動肩頸。

?4. 不要吃太飽,少吃油膩食物

城市生活節奏快,承擔著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量的同時就意味著運動時間減少,再總是以車代步,平時可能毫無感覺,但過段時間就會發現自己之前的衣服全都變小了!

?建議:每天抽出20~30分鐘鍛煉,減少油脂攝入,避免飲食過量就能有效預防變胖。值得注意的還有最好飯後20分鐘再開車,否則,容易因為心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困倦的情況,造成交通事故。

?5. 要特別保護眼睛

??新車主連續開車一段時間後會感覺眼睛酸痛。這是因為開車時,因為要集中精力睜大眼睛,觀察前方情況,易引發視力疲勞。

?建議:眼睛實在酸痛的時候,最好把車停在安全地帶閉目養養神——哪怕是短暫的休息也比用咖啡或茶強行「提神」來得更安全有效。此外,晴天還應戴上品質好的太陽鏡或者專業偏光鏡來保護眼睛不受強光的傷害。

?6. 車內外溫差不宜過大

??車內溫度過低或過高都對健康不利:夏天車內空調調得過低,會讓局部血管、肌肉處於收縮狀態,各類炎性因數局部堆積於組織間不易清除,產生疼痛感;冬季車內溫度過高,則容易讓皮膚毛孔張開,下車時更容易讓腰背部著涼。

?建議:車內溫度以體感舒適為宜。如果已經有腰痛症狀,可以進行腰部熱敷理療,佩戴腰托,對腰椎支撐保護。冬天儘量在車內不要穿外套,以防車內外溫差過大,引發感冒。

?7. 做好膝關節的保健

在活動量較大的中青年人群中,膝前疼痛,行走時「打軟腿」,上下樓、跑步和跳躍時疼痛加重的現象可能是由重複伸屈膝動作造成的。剛開始學習駕駛的人、剛開始上路的人和長時間開車的老司機總是反復伸屈膝,使得髕骨與股骨關節面摩擦加重,容易膝蓋疼。

?建議:應注意勞逸結合,平時可以適當地進行膝關節保健訓練,如蹲馬步。

?8. 降低車內空氣污染

在美國,車內環境污染已被列為「人類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車內有害物的含量是家居和辦公室中的5~10倍。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空氣監測中心的一項檢測資料表明:90%以上的轎車內,苯、二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氣體嚴重超過國家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最高者竟超標10倍以上。而且不論高檔車還是中低檔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車內空氣污染問題。

?建議:新車的塑膠包裝要儘快撕掉,最好放2個月再用。地膠、地墊、貼膜、方向盤套、座椅套、毛絨玩具、靠墊等,都是甲醛等有害氣體的大本營,所以車內裝飾別光圖便宜。

?每次開車前,最好先將四個車門全部敞開,將空調開至最大,徹底給車內通風換氣後再駕駛;車裡別放香水,可以放活性炭、車載空氣淨化器等來真正改善空氣、減少污染;每3個月清洗一次空調濾芯、每行駛3萬公里更換1次空調濾芯。

?最後,還要記得定時清理後備箱,以免後備箱中存放的輪胎、潤滑油、清潔劑等的污染車內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