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千年筏子百年橋,萬里黃河第一漂!

“蘭州三樣寶:吉祥葫蘆牛肉麵,羊皮筏子賽軍艦。”如今,羊皮筏子已退出了交通運輸大軍的行列,只是作為一種旅遊觀光的工具繼續存在著,漂浮在黃河上的記憶逐漸模糊。

羊皮筏子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現在已成黃河上乘坐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如今它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項目,滿足了現代人的文化生活需要,仍是黃河文化的一部分,為黃河風情線增光添彩。它的精神意義遠遠大於實用功能。而將這一凝聚著古代文明的工具保存下來。

到蘭州,不乘羊皮筏子等於沒有到蘭州

歷史的由來,

《水經注·葉榆水篇》中記載了1500多年前“漢建武二十三年(西元47年)王遣兵來乘革船南下水”。在《太白陰徑·戰具篇·濟水具》中,更詳細地記載了它的製作過程。“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緊縛其孔,縛於脅下,可以渡也”。足見此俗由來已久。羊皮筏是用羊牛皮紮製成的筏子。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縫革為囊”,充入空氣,泅渡用。唐代以前,這種工具被稱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殺牛、羊後掏空內臟的完整皮張,不再是縫合而成,故改名為“渾脫”。渾做“全”解,脫即剝皮。人們最初是用單個的革囊或渾脫泅渡,後來為了安全和增大載重量,而將若干個渾脫相拼,上架木排,再綁以小繩,成為一個整體,即“皮筏”。它是黃河上游的主要運輸工具。古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濁浪,過險灘的情景。

千年筏子百年橋,萬里黃河第一漂,隨著一聲令下,20架羊皮筏子依次擺開,筏子客們喊著起航的號子,蘭州黃河段再現她的古老與滄桑。黃河滾滾波浪翻,羊皮筏子當輪船,“筏子客”們吼著西北的豪放,在滔滔的黃河水中“揚帆起航”,激流勇進。羊皮筏子唱著歡快的歌謠,穿過古老的黃河第一橋-中山橋,沿河順流直下,兩旁古老的水車咿呀作響,伴著高亢的花兒,筏子在風頭浪尖上飛渡,剪出一道又一道風景……岸上涼亭裡,幾個老人正在彈唱蘭州鼓子,眾人幫腔,韻味悠長的歌聲飄揚在水岸上空……

擺渡時,皮筏子基本上是順流而下,用力劃向對岸,返回時則筏客子將筏扛於肩頭,步行至上游處,再順流回來。“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

精心製作,

製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剝技巧,從羊頸部開口,慢慢地將整張皮囫圇個兒褪下來,不能劃破一點毛皮。將羊皮脫毛後,吹氣使皮胎膨脹,再灌入少量清油、食鹽和水,然後把皮胎的頭尾和四肢紮緊,經過晾曬的皮胎顏色黃褐透明,看上去像個鼓鼓的圓筒。民間說殺它一隻羊,剝它一張皮,吹它一口氣,曬它一個月,抹它一身油即可。用麻繩將堅硬的水曲柳木條捆一個方形的木框子,大約與4根較粗的柳木和60跟較小的柳木進行捆紮,再將皮囊(及單只皮筏)以4,5,4的排列形式紮在上面,羊皮筏子就製成了。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可以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小皮筏系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羊皮筏子體積小而輕,吃水淺,十分適宜在黃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開,而且重量很輕,便於攜帶。

乘坐,

劃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稱為“筏子客”,他們都是有多年經驗、深諳水性的老“把式”。“筏子客”扛著筏子走到河邊小碼頭,將羊皮胎朝下放進水中,在木架子上鋪幾塊墊子,等乘客盤腿坐好了,他也坐下來開始劃槳,筏子便離開碼頭,順水漂流。他說過去做“筏子客”非常危險,是在刀口浪尖上討營生,因此有很多講究,比如不能說“破”、“沉”、“碰”、“沒”、“斷”等不吉利的字,首次出行還要掛紅、放炮、焚香、祭奠河神。會劃羊皮筏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黃河的水情不像從前那樣險惡,為了遊客安全,羊皮筏子也只在比較淺的水域行駛,因此坐筏子的感覺也少了些驚心動魄。坐在筏子上,低頭就能看見黃河水從羊皮胎的空當中悠悠穿過。

溫馨提示

地點:

蘭州黃河邊中山橋附近,黃河母親雕塑往西邊走5分鐘,

價格:

價錢大概100-200,可以討價還價的,一般60-80就差不多

遊玩時間:

遊玩時間:2-4小時

注意事項:

1、遊玩前塗好防曬

2、穿戴好救生衣

3、要聽伐工的指揮,要抓穩筏子

4、多人上伐坐的時候應背對背,體積過大的最好坐中間,兩邊的人儘量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