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馬最全錦囊!三大危險時刻謹防猝死!
一年一度的廣州馬拉松吹響了集結號,還有十多天就要正式開跑了。不過,馬拉松也是一項高負荷、大強度、長距離的競技運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對參賽者身體狀況有較高的要求,歷屆馬拉松比賽中,參賽者猝死的狀況也不鮮見。
馬拉松該如何健康開跑?選手在賽前與賽中要注意些什麼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彤教授給出了貼心的備跑“錦囊”。
賽前準備:鞋子宜舊不宜新
王彤教授說,馬拉松賽前準備要注意以下幾點:
訓練:在正式比賽開始前的兩周停止每天20公里以上的訓練,賽前一周日常訓練量維持在5至10公里左右,不要為了突擊適應體力而過量訓練。
其他方面以耐力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相結合,耐力訓練最好選擇非公路的路面,如草地、山地等,而身體素質訓練主要以核心力量訓練,即腹背肌訓練,和支撐力量訓練,即膝關節、踝關節訓練為主。
睡眠:馬拉松賽前的勞逸結合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在飲食方面要下苦心之外,充足的睡眠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賽前三天,一定保證良好睡眠。入眠時間不能過午夜24時,每天睡眠量應在5 、6小時以上或不能少於習慣睡眠量。良好的睡眠才能保證運動員的訓練效果。
營養:比賽前的三天以大量的高碳水化合物補充為主,直至比賽前一天將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提高到70%至90%。賽前飲食應少吃肉,多補水,不要過多飲酒。
裝備:
服裝:即將入冬氣溫比較低,因此要注意保暖。應選擇寬鬆、透氣和吸汗的衣服,不宜穿的太多或太少,以免影響運動或肌肉痙攣。
跑鞋:鞋子切忌選擇新鞋,最好是穿過一兩次用以體能訓練的鞋子,比賽當天要選擇柔軟的棉質沒有縫的襪子,以保證比賽過程中腳底不會磨起血泡。此外,鞋帶不宜系得太緊,以腳部沒有明顯的壓迫感為宜。還應注意,訓練及賽前要把腳趾甲剪短、剪平。
號碼布:最好在比賽前一天睡覺前縫好,避免第二天早上手忙腳亂。
電子錶:電子錶可以讓你清楚的瞭解自己前進的速度,從而有根據地隨時調整速度,避免忽快忽慢。
開跑前幾小時的準備:
早餐:建議白米粥一碗、麵食二兩、雞蛋一至兩個(最好不吃油炸、過甜食品和肉食食品)。賽前三小時內最好不要吃東西,食用少量巧克力或能量棒是可以的。
賽前熱身:不要過早脫衣服,一是保持體溫,二是防止受涼。臨賽前30分鐘可以進行適應性活動來提高自己的體溫和心臟等的適應力。
身體防護:肥胖及腿部較粗的人最好在襠部腋下等塗凡士林膏藥,乳☆禁☆頭貼風濕膏片(創可貼)等辦法防止皮膚磨傷。
比賽當時:感到口幹前就要補水
馬拉松比賽開始後,如何賽出成績,賽出風格呢?王彤教授支招說:
出發:開跑時出發區域會十分擁擠,此時一定要保持冷靜,避免碰撞,起步慢些,隨著人群散開再逐漸加速。
途中跑:建議團隊合作,分段領跑。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前程寧慢勿快,要合理分配體力。馬拉松是一項競技運動,很多人會受到比賽氛圍的影響,會不自覺在開始的時候沖得很猛,這其實是不好的,全程應做到合理分配體力,量力而行,前面十幾公里,應儘量勻速,跑過一半多後,再漸漸提速。
補給:一般喝下去的水至少在半小時之後才能被身體充分吸收利用,所以必須在感到口幹前就補水。從5公里或是10公里處開始,每到一個飲水站都建議喝水補給,每次補水不超過100克,補給後要緩慢啟動繼續跑。如果邊跑邊喝一定要觀察周圍選手的情況,避免發生碰撞和嗆水。
比賽中身體不適與意外情況處理:
呼吸困難:如果在比賽中出現了胸悶、氣急的症狀,應馬上減慢速度,並調整呼吸,以便提高通氣效率,改善缺氧症狀。如果調整呼吸後,身體不適感還沒有改善,應立即退出比賽,並向工作人員示意就醫,這可能是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前兆。
頭暈目眩:出現這種情況時應立即停止跑步,緩慢步行。如果沒有效果,應立即向工作人員示意退出比賽,必要時呼叫現場救護車提供服務。
腹痛:出現腹痛是應放慢速度,哪邊痛舉起哪邊的手臂跑,如果痛得厲害就走上5分鐘,同時做深呼吸,必要時需退出比賽並及時就診。
膝關節或踝關節疼痛:出現膝關節或踝關節疼痛時應立即放慢速度,跑2分鐘後痛感仍然持續,就以最慢的速度再跑2分鐘,如果痛感依舊或加強就立即改跑為走,走5分鐘後開始慢速跑。如果症狀持續存在,需出比賽,並及時就醫,千萬不可逞強堅持比賽。
摔傷:不慎摔傷後不宜立即噴塗紅花油。正確的做法是立即用冰敷,沒有冰塊的,應用冷水沖,千萬不能用熱毛巾敷,或者塗紅花油,這樣做只會讓患處越來越腫,不利於病情恢復。
三大危險時刻謹防猝死
王彤教授說,馬拉松比賽中經常會有突然性的猝死,多數猝死為快速的心室顫動導致。心臟在這種極快且無規律的跳動下,不可能有任何能力去有效收縮來排出血液,使大腦與身體其他機體沒有血的供應。所以如果病人不及時救治,就會出現快速死亡。此情況主要發生在3大“危險時刻”,參賽者需十分注意。
半程段:此階段容易出現極點,參賽者往往抱著“咬咬牙就挺過去了”的心理而堅持比賽,但這種處理方式並不科學。馬拉松比賽中出現運動極限點時,也是人體感到最“難受”的階段,心跳和呼吸加快並感到肌肉無力,意識中會出現放棄比賽的念頭。
這種狀況往往在長跑進行到半程時出現。經過專業訓練的選手也許可以挺過去,但不經常從事長跑運動往往容易在這個時候突發病症,導致暈厥、甚至猝死等意外。
正確方式應為,當面對極點時,跑者應該適當放慢速度,減小身體的負擔,等到身體適應後,再選擇是否恢復速度。
衝刺時:馬拉松比賽的猝死意外多發生在終點附近,主要是心臟功能存在問題,形象地說就是心臟“打”不出血,造成全身供血不足,導致死亡。一般發生在體力不支的情況下,硬要衝刺更容易誘發潛在疾病。
衝刺時的猝死在30歲以下的人群中更加集中。這是因為,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好勝心強,雖然身體已經極度不適,但總想著咬咬牙就挺過去了,但此時心臟已經不能承擔高強度的運動負荷了。
此時正確處理方式應為,在長跑即將到達終點時,不要輕易加速,而業餘選手更應該選擇逐漸減速,以便在到達終點後慢慢停下來,防止跑步驟停帶給心臟的壓力。
到達終點之後:比賽結束後沒有進行“緩衝”階段,之前劇烈運動時血液多集中在肢體肌肉中,由於肢體肌肉強力地收縮,會使大量的靜脈血迅速回流到心臟,心臟再把有營養的動脈血壓送到全身,血液迴圈極快。
如果劇烈運動剛一結束就停下來休息,肢體中大量的靜脈血就會淤積於靜脈中,心臟就會缺血,所謂沒有了“回心血”,容易造成心跳的驟停,從而導致猝死。
正確的方式應為,跑完衝刺後一定不能立即停下來,要做一些緩衝的運。動,例如先走一走,然後做一些肢體的拉伸運動,這些“緩衝”會減少猝死的發生。
以上內容整理自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