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們都說雨田走下神壇了,我親自去吃吃看

全成都第二牛的蒼蠅館子雨田搬家過後,你去吃過沒有?

是十年如一日的好吃,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已然不再,這個真的很難說。畢竟網上對於雨田走下神壇的叫囂一直存在。在某個飯點大榜鑽進了新的雨田飯店,依舊還是滿滿的人,看起來絲毫沒有走下神壇的樣子。

想知道新的雨田究竟味道如何,有沒有走下神壇,大榜最後告訴你!

那天吃完後,我們繼續散步,去離新店不遠的老店緬懷了一下。冷冷清清,該圍的都被圍起來了,包括那條巷子。此處昔日的熱鬧被封印。

雨田飯店最早所在的華興街,一排臨街破舊老房子,街上種滿開紫色花朵的泡桐樹,典型成都蒼蠅館子藏匿的地方。華興街煎蛋面、自力面店,都在這條街上與它比鄰。商業場走到底,一出門左拐有條一米寬的巷子,第一家就是雨田。

在成都,要說哪家蒼蠅館子敢把泡菜拿來賣錢,估計只有雨田這種少數紅透的館子敢,完全不愁生意。

生意再好,雨田的人都沒有慌過,跑堂的端菜的一個都不會搞錯。當初大榜還在雜誌社,做完一個活動後直接殺到雨田吃飯,經營總監吃high了發話說,“要是再搞活動我就要把雨田的員工全部挖來!執行力太強了!”

雨田最先是做冷啖杯生意,很小一個攤攤兒,扯幾張桌子,只賣豆腐乾、鹽蛋、皮蛋和花生米,人均消費幾毛錢。

當年成都人民的男神李伯清就是在這附近的悅來茶館講評書,會耍的人都是在下班後先去雨田吃個冷啖杯,喝得個二麻二麻地再去聽評書。

雨田的名聲能夠很快起來,除了當年味道好,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它處在離商業場很近的位置。

那陣的商業場有很多時髦的小店,茶館劇院也多,人流量很大,吃過雨田大家都說贊,就口口相傳開了。

後來,媒體也喜歡寫它。雨田隔壁著火要被大肆報導一番;面臨拆遷,也出篇稿子;新店在原址不遠處開業,自然更是不能放過。更火了。

在雨田飯店的老店,吃飯的地方分三塊,底下一層,樓上一層,還有條兩棟老樓之間的巷子也擺滿了桌子。

老闆自己一大家子也住在樓上,不過後來聽說是搬到了紅牌樓某個大洋房裡住起了。可見生意做大了。

生意好了,服務員忙不過來,必須動作麻利,腦子也要好。當年雨田上菜速度是真的快,服務員身套圍腰,做事很機靈,執行力強記性好,隨便加什麼菜永遠不會忘,立刻就端來了,加一碟泡菜這種小事也從來不會忘記。

10多年前大榜在雨田吃飯的時候,還有個太婆在門口收錢,看起來很歪但是又感覺很親切——她不是真的歪,就是嗓門大,腦殼清醒算帳非常厲害。

雖然雨田上菜已經算麻利了,但是一旦人多,想要催菜的話,必須找這個婆婆鬧,找老闆都不管用,老闆答應得好,根本不得幫你催。

後來去雨田吃飯,再也沒看見婆婆來過店裡了,也不知道她還健不健旺。

從開賣燒菜之後,雨田的攤攤越扯越寬,基本形成現在你吃到的雨田風格。據說老店最盛的時期,服務員有30多個人,飯桌50多張,門面4間,每天來吃飯的顧客有一兩千人。

各式各樣的人來雨田吃。當時慕名而來的人,看到腳手架下都還有成群的人在吃,不由得感歎這是“因特納雄耐爾在腳手架下的實現”。不管是以前王府井的高級經理還是旁邊工地的農民工,各個階層的人因為口口相傳的美味聚在一起,簡直不能再和諧。

那二年辰的雨田,還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每到飯點,通常兩三個人一夥,比乞丐穿得乾淨,可能是無奈的流浪漢吧,就躲在那個進門的小巷深處。他們手裡拿個盆盆那麼大的碗,等到有桌子吃完老闆還沒來得及收拾的時候,瞬間移動出來,把剩在桌子上的好菜,秒趕到碗頭,然後瞬間再次移動到小巷深處。

一切就在兩分鐘內完成。

傳奇過後,樹大招風。追捧的人多了,一說雨田就翻白眼的也多。本來口味這個東西因人而異。以前嫌棄它的衛生環境,漆黑的地上白色紙巾格外顯眼,桌子油膩得不行,抹桌布稀爛……現在搬了新店衛生好了不少,又有人開始吐槽味道:典型的味精菜;水準真的非常一般;又貴又難吃。“名氣大,除了鹹還是鹹。” ⇓⇓

“一般館子水準,味道很家常。” ⇓⇓

“小店一旦做成了品牌味道就變了。” ⇓⇓

“不知道賣點在哪裡,總覺得是被行銷號吹捧起來的。” ⇓⇓

新店開業後,網路上,民間,雨田走下神壇的說法愈盛。大榜和小夥伴去吃了一盤。點的菜都是當年的爆款,我們想測評一下雨田的味道究竟變沒,究竟還好不好吃。

先申明,

阿塔從2000年左右開始就是雨田的食客

以前經常吃,這幾年沒咋吃過。

其他人均是第一次吃雨田。

藕湯

阿塔:原來的配方,好喝,沒有味精味。最喜歡咬一口藕,絲絲在臉上亂飛的感覺。

小糊琴:藕的不耙不脆很合適,湯應該沒放任何調料,但是味道很鮮,唯一不好的就是不主動給大勺子,要用小勺子自己一點點的舀。

康康:剛吃覺得普通,但是在吃過其它油重味大的菜回頭一喝藕湯,真的超級清爽且有天然的甜味,甘甜好喝。

彭主任:藕的口感很好,很面很糯。清香味不夠,湯喝起來也沒啥鹽味。

蔣拉:熬出來的湯很鮮甜,清爽不油膩。

袁蘑菇:寡淡得像食堂的免費湯水。修修:藕湯給好評!小時候最愛的藕湯就長這樣,甜眯眯的藕塊微紅,一口下去滿嘴是絲er。

冒小菜

阿塔:不錯,還像以前的味道,就是那種有麻油香的老冒菜味道。很下飯。

小糊琴:正常冒菜的味道,不難吃也不特別。

彭主任:味精很重,湯少,調料半天謔不轉,稍微鹹了些。

蔣拉:油辣子超級香!雖然冒菜偏麻了點,但看在辣椒那麼香的份上就原諒它。

袁蘑菇:冒菜味道真的驚豔到我了,沒有別的冒菜店那種油膩。

紅燒豬蹄

阿塔:也是以前每次必點的菜。耙軟入味。高分。

小糊琴:耙嚕嚕的,很贊的是一點也不鹹不膩。

康康:好吃,耙,但是,依然略鹹。

彭主任:吃了一個,很耙,一抿肉就掉了,啃起不麻煩。

蔣拉:紅燒豬腳有股鹵豬腳的味道,醬香濃郁,很耙糯,但不會入口即化連肉的感覺都吃不到。

袁蘑菇:豬腳好評!Q彈軟糯,不用啃過抿都可以。

修修:偏鹹,吃一口要刨三口飯,沒有平日裡啃豬蹄,那種耙嚕嚕的幸福感。

土豆燒排骨

阿塔:味道口感都不錯,土豆很軟很進味。缺點是作為燒菜吃起來冷餿餿的。

小糊琴:土豆軟糯化渣,排骨也燒得入味。

康康:除了有點鹹之外,和食堂的菜也沒什麼區別。

彭主任:排骨的肉挑得好,肉香十足。但總感覺像是熱過的陳菜,有股糊了的味道。

蔣拉:紅燒的醬香味,土豆入口很耙糯,不粉。排骨很香,就是分量有點少。

袁蘑菇:土豆和排骨都還是燉得耙糯,排骨一口就抿下來了。

修修:作為土豆的死忠粉,面對這盤土豆燒排骨,只能用生無可戀來形容,土豆太不新鮮了!感覺像是很多天前的陳菜,今天吃不完明天又在鍋裡咕嘟咕嘟燒熱,繼續賣給下桌。

蒸蛋

阿塔:經典中的經典。蛋蒸得還是嫩,臊子比以前還更多了。但缺少了那碗香噴噴的泰米飯,蒸蛋也失了魂。(雨田居然不賣泰米飯了簡直不可接受!!)

康康:覺得火候真心控制得很好,口感嫩得恰到好處!蒸蛋本來就吃個本味,上面的臊子不管味道如何都可以省略不計。

彭主任:賣相很好啊,一小碗,上面滿滿一層肉末,就是蛋蒸得太嫩了,不是我喜歡的口感。

蔣拉:蒸蛋質感剛剛好,完全不會像水加多了濕噠噠,也不會像蒸老了過硬。加上炒好的雜醬,一口悶,蛋香肉香混雜,超級濃郁。

鹽菜回鍋肉

阿塔:每次必點的菜,現在不好吃了。太鹹。以前肥瘦相宜的肉被炒得幹香,現在火候差了點。

小糊琴:很下飯的一道菜,就是覺得肉有點肥,鹽菜多吃兩口還是覺得有點太鹹了。

康康:回鍋肉很大塊,油膩,同樣也很鹹,加上鹽菜,鹹的二次方。

彭主任:鹹。

蔣拉:正常回鍋肉的味道。鹽菜和回鍋肉不夠幹香,再脆一點就更好了。

袁蘑菇:味道還是不錯,肥肉都沒有那麼討厭了。

芹菜肉絲

阿塔:簡直沒有印象了。可能沒挾兩筷子。

小糊琴:額···吃不來芹菜···、

彭主任:比家常味低一個等級,肉裡面放了太多澱粉,粘起了。

蔣拉:泡椒味,肉絲還是澱粉加多了,抹殺了一點肉的質感。芹菜好吃入味。

袁蘑菇:作為一個不愛吃芹菜的人都覺得這裡面的芹菜好吃,就是肉絲很少,有些小到夾都夾不起來。

韭黃肉絲

阿塔:肉老,韭黃老。小糊琴:分量很足,肉絲和韭黃都多,家常味道,不特別。

康康:食堂水準。

彭主任:可能是這個季節的韭黃不行吧,很老氣。

蔣拉:味道比較清淡,鹹香味。韭黃沒全黃,有點偏綠。不過這樣吃得出一點韭菜香。肉絲澱粉醃得有點多,肉的質感有點欠缺。

袁蘑菇:無感,普通炒菜的水準。

泡椒土豆絲

阿塔:高水準。土豆絲軟硬適度,回味有泡山椒的辣味。

小糊琴:喜翻兒!略略有點辣,但是很下飯。

康康:嗯……記不得了,那可能就是普通吧。

彭主任:抱歉,真沒有吃出泡椒來。家常味。

蔣拉:炒過了點,變得略粉了,不脆。

袁蘑菇:泡椒味好淡,還沒我自己炒的好吃下飯。

修修:脆度適中,泡椒酸辣,我一人可以吃一盤這玩意兒。

泡蘿蔔

阿塔:最失望的一個菜。代表雨田靈魂的泡蘿蔔,不脆,不酸,甜唧唧的,差評。唯一的安慰是還是一元錢,沒有漲價。

小糊琴:甜脆甜脆的,紅油拌的也好,很想加個饅頭!

康康:感覺沒咋泡好,還過分甜了,口感也是脆中微帶綿。

彭主任:蘿蔔皮要吃脆,可是這一份是綿的,甜味重。酸甜不適中。

蔣拉:太甜,太軟,連很香的油辣子都救不了它,差評!

袁蘑菇:像是撒了白糖一樣甜,泡的時間太短了。

修修:洗澡泡菜是檢驗一個館子功底的殺手鐧。但是雨田這倒泡菜並沒有驚豔到我,酸度不夠,感覺這個澡沒有洗好。

所以,你要不要去新的雨田飯店吃吃?它在你心中的印象是否如初?歡迎告訴大榜你的吃後感!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冒犯請後臺聯繫嘴吃刁了的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