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開撩杭州人!大媽大伯、網紅都來排長隊!
昨天下午3點,武林路一家手撕麵包店。記者 朱丹陽 攝
手撕麵包真的在杭州火了?
昨天下午,我們前往杭州鬧市區的三家手撕麵包店看個究竟。
一家店開在武林路昌化路口,叫“純牛奶手撕麵包”,開了一個多星期;一家店開在曙光路保俶路口,叫“純牛奶黃金手撕麵包專賣店”,開了一個多月;另一家店開在解放路馬市街口,叫“鷹溪緣傳統糕點”,這兩天剛剛開張。
這三家麵包店的老闆都是江西人。每家店門口都排了15—20人的隊伍;每人排隊時間約20分鐘。麵包現烤現賣。
手撕麵包 記者 朱丹陽 攝
這是家什麼店?
下午3點,武林路昌化路口南200米,在詩憶江南的店面下,“純牛奶手撕麵包”七個大字格外顯眼。20多個人排在店門口,一手交錢,一手拎麵包走人。隊伍如流水般,源源不斷。
老闆姓婁,40多歲,江西人。他說,開店一個多星期,每天隊伍都這麼長,特別是第一天,隊伍排了七八十米,有時候拿到一個麵包要排一個多小時。
“我聽他們說,武林路人流量大,就開這裡了。”婁老闆解釋為什麼選這裡開店,之前他在南京、蘇州等地做食品,做了十多年了,今年才到的杭州。
“我們一個師傅做麵包做了30多年,新鮮、口感好就是秘訣。”婁老闆指了指櫃子裡的荷蘭乳牛純牛奶,“我們用的牛奶算是比較好的。”
保俶路曙光路口一家手撕麵包店,放在模具裡的麵團。記者 朱丹陽 攝
店堂右邊的牆上掛著一個小牌子,用黑色水筆寫了6個大字:每人限購3個!為什麼限購?婁老闆說,這是現烤現賣,一次28個麵包出爐,30分鐘烤一次,“如果前面的人要得多了,後面的人就得排更久的隊。”
一家店的麵包師傅說,他們先用牛奶和麵,發酵後切開烤熟,整個流程至少三四十分鐘。 記者 朱丹陽 攝
下午3點50分,曙光路保俶路口,“純牛奶黃金手撕麵包專賣店”的周老闆去接孩子放學去了,剩下4個店員忙裡忙外。這家店店面不大,人氣不低,每次麵包出爐,8分鐘內必定搶完,排在後面的人深深歎息。
“大叔!大叔!”一個騎自行車、戴眼鏡的少女在不停地叫,又扔掉自行車沖向排隊人群。她叫的不是我,而是排第一的上了年紀的大叔,“大叔還沒買到啊!”原來少女之前排隊買麵包,嫌隊伍太慢,就去浙江圖書館還書了。還完書回來,排前面的大叔還在排……
下午5點,解放路“鷹溪緣傳統糕點”傳來清脆的廣播:“手撕麵包還有十分鐘起鍋!”
原來是一個雙眼皮小美女在吆喝,昨天老闆不在,她來張羅。這家店除了賣手撕麵包,還賣各種糕點,但排隊的20多人,幾乎都只要麵包。
“阿姨,我要兩個手撕麵包!”戴紅領巾的小弟弟拿出10元紙幣。“現在沒有!”營業員阿姨探頭只見紙幣沒看到人,大聲說了句。小弟弟轉身跑了。
這是塊什麼麵包?
三家店走下來,看了,也吃了,他們的麵包大小一樣,“膚色”相近,味道也區別不大。
手撕麵包 記者 朱丹陽 攝
偶爾在價格上略有區別。武林路這家,開店一個多星期,一塊麵包從最開始的3元賣到後來的5元,如今賣到8元,隨著價格上調,隊伍也越排越短了;曙光路這邊,如今也是8元的價格。解放路這邊,因為剛開張還在促銷期,目前5元一塊麵包。
我在武林路那家店買了一塊紅豆味的手撕麵包,帶回辦公室請同事們品鑒,她們一邊撕一邊吃,其中一位吃完抹嘴道:“味道平常,有點油膩。”有人沒吃,說聞起來香的。
是什麼人在排隊?
在曙光路手撕麵包店門口,排隊的有女網紅、下班媽媽、上班族、外國友人、打工妹。
兩個大媽好久不見,聊了起來:“巧的,你也來買這個?”“家裡那個小伢兒鬧,一直吵著要吃。”“每次經過這裡都看到排隊的啊,弄得我都想買個吃吃。”“對的呀,這裡每天的隊伍都老長老長。”
解放路一家賣手撕麵包的店內擠滿了人 記者 朱丹陽 攝
武林路這邊,住在附近的一位藍衣大媽喃喃自語:“還限購!今天人不多還限購,笨蛋,有錢不賺。”
“哐哐哐哐!”武林路開來一輛保時捷,四扇車門同時打開又猛地關上,下來4個女人,都戴墨鏡,排在隊伍的末端。排了幾分鐘又回到車上,原來她們穿得少,天冷受不了。
為什麼排隊?
我問了很多人,大部分人說,看到有人在排隊就好奇,也就來排隊了。一小部分人說以前吃過一次,更小一部分人說吃過兩三次,還有人說手撕麵包,“新鮮實惠,眼睜睜看它新鮮出爐,等了一爐又一爐,終於等到到手那一刻,爽!”
昨天下午4點左右,保俶路曙光路口一家手撕麵包店,一爐麵包剛賣完,顧客眼巴巴地等著。記者 朱丹陽 攝
300多戶江西人 操盤“杭州排隊小吃”
2014年,《每日商報》曾做過報導,近幾年,杭州城裡刮起過桃酥風、綠豆餅風、泡芙風、板栗餅風、烤鴨風、起司蛋糕風,還有烤豬蹄風。你能想得起的“杭兒風”街邊小吃,背後都有江西鷹潭人操盤的身影。
據說,這些江西鷹潭人目前在杭經營著300余家街邊店鋪,最貴的店面年租金甚至過百萬。有人放出豪言:“只要我們商量好一起做的項目,沒有一個不會火!不單單是在杭州!”
“杭州起碼有300家江西人開的小吃店,大家一起賣同一種小吃,哪有可能不火。”彭記負責人透露,他在杭州有多家烤鴨店。老鄉間市場飯局或者電話聯絡,一場夜宵的討論會,或許就拍板決定下一步炒作哪一種小吃。
杭州的300餘戶江西人僅僅是一個縮影,其實全國除東北、西北等偏遠地帶幾乎都有遍佈。紅極一時的“徹思叔叔”起司蛋糕,後來在杭遇到“澈思叔叔”包圍,而“澈思叔叔”的幕後團隊上海矮胖子有限公司負責人就是江西鷹潭人。
這些小吃風靡一段時間後又會悄無聲息地一家家消失,堪稱美食界的“生死時速”。
每次“排隊風”刮起後,這些江西老闆們其實都有四五個預留項目準備著,一旦市場遇到飽和,或者因為季節影響,造成銷售受挫的話,備選項目會在一周內馬上啟用,而撤離的步驟也幾乎同步。排隊是最好的廣告,這些店鋪上都大大方方地打上了加盟電話。
都市快報記者 羅傳達/文 朱丹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