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厲害了!蘭溪老奶奶手工GUCCI風棉鞋,秒殺UGG!

大媽們稱霸廣場舞的時代

在浙江蘭溪市明代著名戲劇家李漁的故里

有一群七八十歲的老奶奶

卻熱衷於祖上傳下來的老手藝

10年做了5萬雙純手工布鞋

30多個老奶奶加起來有兩千歲了

最年輕的69歲 最大的87歲

誰這麼有能耐

把這麼多老奶奶聚攏來做布鞋?

其實,這個大人物也是奶奶級了

51歲的李彩蘭原是蘭溪國營鞋廠的職工

1989年下崗後到北京散心時發現

“老北京”布鞋生意很好

一雙賣100多元

比她當時的工資還高20元

回來後她就找附近的老奶奶們幫忙

做一雙鞋子,需要五到七天

工作量最大的是納鞋底

因此,納鞋底的老奶奶們也最多

朱錦蘭

87歲

1天納一隻鞋底

左手拿鞋底,右手握錐子、對著厚厚的鞋底,輕輕一戳,旋轉幾下,拔出,鞋底就現一個小孔,連著苧麻的細針,穿孔而過,“嘶啦嘶啦”,麻線快拉到頭時,鞋底翻個面,錐子柄就勢把繩子繞一圈,使勁一拉,一針米粒大小的針腳就納好了。

這雙鞋底是42碼的,朱奶奶先從鞋腰處下針,沿逆時針方向,逢著鞋形納圈,且每一圈的針腳必定是斜行,而非平行。這樣,才結實。

二三十分鐘的時間,奶奶已納好了最週邊的也是最長的一圈,有156針。

朱奶奶說,她8歲時,就跟著母親學做鞋,已經做了70多年了。現在,她一天還能納一隻鞋底。老奶奶一年工錢七八千元,貼補家用。

徐素香

76歲

1天搓10根麻線

納鞋底用的麻線是野生苧【zhù】麻做成的。麻線搓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鞋子的結實和美觀。

搓麻線,必須有兩樣工具,一是冷水,二是瓦片。幹的苧麻浸在冷水盆裡,分撕成2股,再在瓦片上,搓成線。這些天溫度在4到8℃間,不要說浸著冷水幹活,就是幹站著,手都捨不得伸出來。

一根合格的麻線必須是這樣的:5米多長的麻線,沒有接頭處沒有結節,不然,納鞋底時拉不過去,斷了,整根就廢了。

一般,一根麻線5.5米長。一雙鞋子需要5根麻線。徐奶奶一天搓10根麻線。

諸葛蘇芹

69歲

1天上鞋4雙

上鞋,就是把鞋底和鞋面縫合在一起。它如同房子上樑。一雙鞋子能不能成品,就看這一道工序了。

諸葛奶奶是諸葛亮的後代,她的手也特別巧,上鞋底,這種面子活,幹得快又好。上鞋講究的就是個“正”字。鞋子上下左右,要方方正正,不能歪斜。她一天能上個三四雙,有時還能上個五雙,屬頂尖的了。

諸葛奶奶坐在兒子的三層小洋樓前做活,她說,自己不喜歡打麻將,別的重活也幹不了,就喜歡做鞋子,自己有高血壓、氣管炎,要是去打麻將,輸了贏了都不好,指不定血壓又上去了呢。

西周時就有了布鞋

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一針一線一料古法純手工製作

十年來,老奶奶們做了5萬雙布鞋

她們每天天亮起床

給家人做好早飯再開始幹活

黃昏收工又為家人準備晚飯

晚飯後在村裡走走八九點鐘睡覺

第二天早上又聚在一起

聊著聊著就把活兒幹了

她們說老了老了

每個月還能賺個千兒八百零花錢

很開心

遺憾的是,十年來

已經有十多個老奶奶先後離開

每當有奶奶走了李彩蘭都會去送行

可除了嘆惜又能如何?

她也嘗試找年輕人來做

可是,她們做不了

布鞋的產量一年不如一年,很無奈

冬天來了

老奶奶們最近在忙著做棉鞋

面料是傳統的燈心絨料

鞋底用麥麵糊(麵粉調成)

把它一層層糊起來

共36層

動圖

其中的夾心層是她們琢磨出來的獨家技術

這樣的鞋底既結實又不會弓起來

再徹底晾乾,不會黴爛

鞋綁絮上新年的棉花後

再用手工定點,縫起來

醬紫,絮好的棉花就不會移動,保持均勻

男女棉鞋都有

尺碼、花色可選

樣式請任選“蚌殼”或“綁帶”

鬆緊單棉鞋

鞋底加了層薄棉絮、鞋綁是加絨的

暖和又輕巧,適合當下季節穿

蚌殼棉鞋

式樣古樸,穿脫方便

適合居家或辦公室穿

黑底銅錢紋(有人說古樸版GUCCI),端莊、大方。

黑底白點:傳統經典花色,穩重大方。

綁帶棉鞋

護腳背、護腳踝,跟腳牢

薔薇花比較有朝氣、時尚,富有活力,年紀輕者穿,也不會顯老氣。

紅底銅錢紋亮麗,富有喜感。

黑底碎花:經典花色,婉約典雅,百看不厭。與褲子也是百搭。

看完有沒有很心動!!這種手工鞋真的已經很少了!想要買的請留言噢~小編看到會儘快回復您!

來源:快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