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咬下嘴唇,並不可愛,而且很危險
有些寶寶很喜歡咬自己的下嘴唇,也許大人覺得這可能是他們的愛好吧,就跟嬰兒時期吃手一樣,長大就會好了;而且看著他們咬嘴唇的樣子也挺甜美可愛的啊~所以也沒往心裡去。其實別以為寶寶這種行為很可愛,不糾正的話,不光寶寶會變醜,而且對健康也是不利的。
寶寶有咬嘴唇的習慣,常常和以下幾個因素分不開:
吮吸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處於口欲期的寶寶,常常通過咬玩具、咬衣服、吃手指等小動作來滿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如果這時媽媽強制性地阻止寶寶這些行為,寶寶就有可能通過咬嘴唇的方式,來替代前面幾種行為。
缺乏安全感
大多數寶寶經常性地咬嘴唇,都是由於安全感不足。
無聊、孤獨
由於感到無聊、缺少陪伴,不少寶寶會通過咬嘴唇的下意識行為,來尋求慰藉。
長久下來,這個不起眼的小動作,造成的影響可不小:
危害1、導致牙列不整齊,影響容貌
擁有一副好牙,能為孩子的顏值加分不少。但經常性咬嘴唇,會讓上門牙或下門牙受到擠壓,造成門牙向後移動,牙齒間出現縫隙,導致牙列不整齊,影響容貌。一般來說,孩子咬下唇的情況比較常見,也有咬上唇現象,咬上下唇對牙齒的壓力不同,造成的錯合畸形也有異。
危害2、影響咀嚼功能
長期反復咬嘴唇,上下門牙前後距離會慢慢增大,導致咀嚼時不容易咬斷食物,久而久之影響咀嚼功能。
危害3、帶來一系列的口腔問題
孩子有咬唇的習慣,常常會在唇部留下牙齒的咬痕,容易導致唇炎、唇部的粘液腺囊腫等口腔問題。
家長如何糾正寶寶咬嘴唇的習慣?
讓牙醫來告訴孩子,不能咬嘴唇
如果大人跟孩子說:“寶寶不要咬嘴唇!”孩子極可能會把你的話當做耳邊風,甚至越咬越歡,尤其是缺乏足夠關注的孩子,常常喜歡通過一些叛逆的小行為來引起大人的關注。
這時不妨帶孩子去看看牙醫,讓醫生來告訴他“不可以咬嘴唇。”孩子通常會比較怕醫生,醫生的話對孩子更有權威性,說出的話往往比家長的更有力量。
滿足寶寶咬的需求
這個階段的寶寶一般都長了不少牙,媽媽可以給寶寶提供更多的小零食,如小麵包、水果片、小點心、餅乾等,滿足寶寶的口腔活動需求。嘴巴忙起來了,寶寶咬嘴唇的動作也會減少。
不要總關注孩子的這個小動作
看到孩子出現咬嘴唇的動作,有些媽媽會很緊張,立刻向寶寶發出“不許咬嘴唇”的指令,但這樣做通常只會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倒不如通過其他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要在口頭上和寶寶提“咬嘴唇”這件事。
多陪伴孩子,增進親子關係
說到底,孩子會經常性地出現咬嘴唇的動作,多半是因內心沒有安全感導致的。如果大人經常嚇唬孩子,不告訴孩子就悄悄走開,或者在孩子哭的時候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寶寶就會出現咬嘴唇、摳指甲、咬手指等無意識的動作。
平時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多親親孩子,抱抱孩子,不要嚇唬或恐嚇孩子。孩子內心沒有焦慮感,自然就不會出現這些下意識的小動作了。
一般,3-4個月寶寶的咬嘴唇,很可能是吸吮本能沒得到滿足;6-8個月以後,當寶寶缺乏關愛、不被關注,尋求安慰時就會出現吃手指、咬嘴唇等習慣;1歲以上的寶寶還有咬嘴唇的習慣的話,建議家長多和孩子說話,不要讓孩子感覺寂寞,一定要做出正面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