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出回轉:從反擰到反弓
在小回轉和mogul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上身不動,滑行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能把上身固定到一個什麼樣的水準。高手每一次瀟灑的回轉都是凝固的上身和靈活的下身的完美結合。大家都知道上身要不動,但這個表述太泛泛,那麼什麼才算“不動”?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用數學的語言定量的描述。上身可以運動的關節有頭、肩、肘、腕,以幾何的角度來考察,我覺得所謂“上身不動”應該包含著8個方面的要素,簡而言之就是:
不前不後,不左不右。抬頭鎖肩,揚腕固肘。
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實例,來探討“不動”的真諦和修煉的道路
1、不前不後-從站姿開始
正確的滑雪站姿簡單而又重要,我們從側面觀察,應該包含3.5個動作彎曲,由下而上分別是踝部、膝部、腰部和頭部彎曲。其中的頭部彎曲因為幅度比較小,所以只能算0.5個。
我們討論上身不動,首先要做到“不前不後”。這包含兩方面的含義,首先上身要挺直,不能含胸駝背,不能在3.5個彎曲之外再出現一個胸部彎曲;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挺直的上身與雪面形成的夾角要維持恒定,如果在滑行中上身有前後的變化,那麼這個夾角也會變化,從而影響了高品質的滑行。這個夾角的理想度數是90度,比這個值小是可以的,而超過了則意味者上身的後仰,從而導致整體重心後置,大忌!
四面彈結構纖維面料,加入耐洗防潑水工藝,光滑表面減少污漬附著,荷葉滾珠效應保持乾爽舒適,全方位立體修身裁剪,讓戶外運動溫暖而不失臃腫!
2、鎖肩固肘-“反擰”的收穫
滑雪中的上身與下身就像是愛情小說裡的男女主角,雖然彼此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但卻一定要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只有這樣才能演繹出最動聽的故事。所謂上下身的分離,其美學意義也在於此。
在連續的回轉中,雪板的指向總是不斷地變化著,如果不施加控制,那麼上身會自然追隨雪板的方向發生旋轉。要想固定上身,首先要抑制這種旋轉,方法很簡單,就是施加一個反向的力拒,讓上身轉向與雪板的相反方向,如同擰毛巾,左手和右手工作在相反的方向,而不動的是毛巾,所以這個動作就叫做“反擰”,見圖2。
無懼風雨,勇敢前行。防水透濕面料,三層面料,高度防水。防水拉鍊胸袋,便捷儲物空間,經久耐用的YKK拉鍊,內膽與外套零距離接觸。
“反擰”是固定上身的中級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正確的“反擰”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對動作的規格要求很高,至少應該包含以下三點:首先,肩線和肘線要與雪道平行並與滾落線垂直;其次,點杖時只有小臂和腕的動作,象用小錘敲釘子,上臂不能參與,否則就成了輪大錘打鐵了;最後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要抬著頭滑行。
“反擰”的練習要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在緩坡上以橫滑的方式慢速、分解滑行,見圖2。重點體會“擰”的感覺以及肩、肘、手、頭的位置關係。這個階段一定要慢,在慢中找感覺,一快腦子就是一片空白,等於沒滑。
圖2:慢速下的“反擰”動作。示範:veve,攝影:非常口令
在慢速滑行熟練後,逐步放開速度,同時牢固地鎖定肩線和肘線。在圖2中veve的肩線(綠線)雖然與滾落線垂直,但卻向山下傾斜沒有與雪道平行,這是常見的問題,必須糾正。肩線與滾落線垂直使上身面對山下,與雪道平行讓上身端正。肘線的要求和肩線是一樣的,固定的肘線進一步限制了上身只能有小臂和腕可以運動。圖3中浪客劍心的“反擰”就象教科書一樣標準:肩線和肘線位置和諧,小臂與腕構成錘擊式點杖,抬頭目視前方,整個動作規範而流暢。
三合一匠心衝鋒衣,從面料的選擇到全新科技的應用,再到細節的設計,12處匠心亮點,顛覆性改變,舒適度,安全性,透氣性,防護性全面提升。
圖3:標準的“反擰”動作。示範:浪客劍心,攝影:非常口令
3、不左不右-拉滿你身體的這張弓
沒有前後,沒有旋轉是否就是不動的全部?在一個三維的世界裡,上身還有一個向左右運動的維度。在古典小回轉中,上下身做為一個整體向一側傾倒,從而立刃實現轉彎。在圖4中,LitoTejada-Flores的下身軸線(黃線)與上身軸線(粉線)基本重合,肩線和肘線與滾落線垂直但與雪道不平行。上身的參與讓立刃變得簡單,滑行起來非常省力,所以古典小回轉總是那麼瀟灑和氣定神閑,但同時,它也註定了相對緩慢的回轉頻率和較大的回轉半徑,難以應對更陡和更複雜的雪道。
圖4:古典小回轉動作。示範:LitoTejada-Flores,攝影:《滑雪的突破》
現代小回轉(如裡奇的6級小回轉)為了提高回轉效率,進一步要求上身不能向左右傾斜,至此上身被徹底凝固,在所有的維度中均不能運動。由於沒有了上身參與,轉彎是完全通過下身的傾斜來帶動雪板,實現立刃的。傾斜的下身軸線和豎直的上身軸線形成一個美妙的夾角,這就是“反弓”,見圖5。
遊走在城市與戶外之間, 旅行系列風雨衣,適用中寒,小雨,多風環境,抗風,防撕裂,防撕裂,抗寒。外禦寒,內保暖,潮流撞色的時尚款。
“反弓”是固定上身的高級階段,也是需要漫長積累才能達到的技術境界。反弓與反擰的區別就在於上下身軸線的夾角。圖2、3中的滑雪者也實現了這個夾角,不過這個角度過大,甚至接近直線,所以還不能稱為“反弓”。只有這個夾角縮小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算做反弓。
圖5中的qt,有著完美的肩線和肘線,銳利的“反弓”角度,翻腕型點杖,整個動作舒展而優美,稍微有些低頭但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另外雪板與滾落線趨向垂直,身後揚起的大片雪沫證明這是一次有力的回轉,反弓的意義就在於此。雖然沒見過qt的視頻,但可以想像他的mogul滑行一定是圓潤而有深度。
通向反弓的道路是從反擰開始的,不斷的練習使上下身夾角逐漸縮小,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並非沒有捷徑。力通過弓弦的傳遞,作用於弓的兩端進而拉滿一張弓,那麼如何拉滿身體的這張弓呢?原理是一樣的。上身的“反擰力拒”和下身的“立刃力拒”構成了拉弓的兩個必備要素,其中上身的反擰已經講了很多,相對簡單,難就難在立刃,立刃幅度最終決定著反弓的幅度。那麼如何提高立刃幅度呢?我認為竅門就在mogul上。在平整的雪面上提高立刃幅度並非易事,但在mogul中就會變得簡單,每一個雪包都是回轉的嚮導,雙板結實地踩在雪包上的時候,你就是在立刃,其幅度等於雪包的坡度,而此刻的立刃要比平地的省力得多,因為板刃本身並不吃勁,全部是板底受力,再仔細觀察圖5中qt的雪板。事情就是如此簡單:你越是滑過一個陡峭的雪包,就越有可能獲得一個優美的反弓J
4、上身為什麼不能動?
之前我們都在討論如何才能讓上身不動,但卻沒有回答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答案並不複雜,但要涉及到一點物理知識。在高中,我們都學過動量,這是描述物體運動的物理量,動量=品質×速度(p=mv)。人體的上身大約佔據了2/3的體重,如果讓這一陀肉不動,那麼在相同的動量下,占1/3體重的下身就可以獲得3倍的回轉速度(mv=1/3m×3v),這意味著更高的回轉頻率;或者在相同的回轉速度下,只使用了相當於原來1/3的動量(1/3m×v),這意味著更省力的滑行。
滑雪就是這樣一項充滿著科學的運動,每一個漂亮的動作的背後都有著合理的數學和物理解釋,所以回轉之美從來就是自然之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