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或及時處理寶寶的燙傷
現在已入大寒,北方普遍降溫,媽媽們,特別是奶奶姥姥,總是擔心寶寶著涼。洗手洗澡的水溫要高一點,食物也更溫熱了些,各種熱水袋,電暖氣用起來,恨不得給孩子一個溫暖如春的冬天。
初衷本來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12月中旬,就有新聞報導過一位元媽媽本想用充電熱水袋給奶瓶保溫,結果在充電加熱的過程中,熱水袋炸開,水濺到3個月大的孩子腳上,造成深二度燙傷……
同樣是上個月,公主嶺市某26個月大的男童,在玩耍時不慎剛燒開水的鍋中,造成三級重度燙傷……
開水、熱湯、取暖器……類似的事件自入冬以來已經不是一兩起了,可以說是兒童燙傷的高發季。
而這些意外,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好像只在新聞裡出現,可一旦發生在自家寶貝身上,往往令家長們措手不及。更何況眼瞅著就是春節假期,走親訪友難免分心,寶寶的好奇心又重,總喜歡這裡看看那裡摸摸。所以,為了避免“一個不留神”,作為媽媽,我們既要讓危險遠離孩子,也要知道,萬一意外發生,應該如何及時處理,把傷害減到最低。
那麼先看:如何遠離危險?
熱水、熱水壺
媽媽給寶寶準備溫水喝時,一定記住先倒涼水再兌熱水!以免不留神,寶寶自己抓摸到水瓶燙傷!
給寶寶調溫水洗手洗澡的時候同理,一定要先放涼水,不然寶寶踢翻臉盆或者不小心跌入就很容易燙傷!
而正在加熱的電水壺,無論是寶寶拉扯電線將電水壺拉翻,還是用小手去摸電水壺,都會造成燙傷,所以要注意收整好電線,放在寶寶夠不到地方!電飯煲之類的電器同理。
熱湯,熱鍋也不要隨意放在地面上。
飲水機
也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因為當他們看見大人使用飲水機接水難免會好奇。去模仿,但如果不小心打開熱水開關,就很可能被燙傷!
或者在購買飲水機的時候選擇有開關防護設計的產品。
熱水袋
熱水袋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它容易造成“低溫燙傷”,就是雖然摸起來是溫的,但其實熱力在慢慢滲透,如果寶寶接觸熱水袋的時間長了,會造成軟組織燙傷。而如果熱水袋沒擰緊,或者熱水溢出,就更麻煩了!
而充電式熱水袋“爆炸”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
所以儘量避免給寶寶使用,或者提前把熱水袋放在寶寶的小被窩裡,待寶寶要睡覺的時候取出就好。
電暖氣
南方更喜歡用電暖氣,在使用的時候儘量不要把寶寶獨自留在房間,或者在電暖氣前放一些“障礙物”,桌子椅子之類的,畢竟寶寶直接接觸。
熱飯熱菜
不管是在家吃,還是去飯店,都要把剛出鍋的熱菜放的離寶寶遠一點,避免他們直接用手抓。
儘量不要用桌布,避免寶寶用小手抓著玩然後將桌子上的熱湯熱碗之類的拉下來,造成燙傷。
寶寶的餐具要選擇不導熱的兒童專用餐具。
再看:萬一發生意外,如何緊急處理?
員警蜀黍曾經教過“五字真言”,即:沖,脫,泡,蓋,送。
沖:燙傷後應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或至疼痛明顯緩解,讓引起燙傷部位的熱量被完全帶走,這是燙傷急救最關鍵的第一步,目的是中和餘熱,盡可能減輕損傷。
冷水可不是冰塊啊!冰敷因為溫度太低,會導致創面下的血管強烈收縮,並不利於恢復。
也別急著找牙膏,醬油,鍋底灰之類的,不僅沒有治療燒燙傷的作用,還會使受傷皮膚變色,掩蓋創面,使醫生無法立即確定創面的大小和深度,給後續的治療帶來困難。
脫:沖夠時間,再輕輕脫下患處的衣服。及時脫去衣服可以避免餘熱持續損傷孩子的皮膚,當脫下有困難時可用剪刀剪開衣服。
但是!!!如果衣物已經嚴重粘連,就不要硬脫,否則可能會連皮帶肉一起撕下來。這時只需輕輕地把患處周圍的衣服剪開即可。
泡:經過前兩步的處理後,再用一盆冷水浸泡約30分鐘,只要涼水就可以了,不要用冰塊,更不要在傷口上抹任何東西!
蓋:用清潔敷料(譬如紗布)覆蓋以保護創面。
送:如果嚴重的話,在做完以上四部,再及時送醫。
一定一定不要再傷口上塗抹任何東西。之前有位濟南的爺爺相信“偏方”,用獾油給燙傷的孫女塗抹傷口,結果非但沒有減輕症狀,反而延誤了病情,導致孩子送醫時已休克,差點釀成慘劇!
最後,希望寶寶們都可以遠離意外,過一個健康,安全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