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買買買的一字箴言(上)

吃的在它接觸你舌尖的刹那就能下判斷;穿的你瞄它一眼就能知美醜;但用的,可能試一個月都不行。你在春天用著好的,可能它的隱性問題要在冬天的溫度下才能顯現。就像我用U型枕,

是經歷三次長途飛行,換了三種完全不同的產品,暫時還沒找到更好的替代品之後才敢推薦的。這期間大約經歷了兩年時間。

從我開始獨立買東西開始到現在也有十幾年了,不少生活必需品的更新換代其實比庫克還敬業,於是把終於找到痛點的日用品拿出來分享分享。外觀美醜、材質高低什麼的大家自己去拿捏,我只說一個我覺得痛中之痛的關鍵字。

杯墊:沉

我也喜歡過很多布的杯墊。比如說共墨家的蓮蓬和葉子。

真是盈盈一握宛如曲水流觴,但只適用於雅致無比的品茶。弄個馬克杯坐上去哐哧一聲葉脈就壓平了,而且大小也不合適。更重要的是我懶,一想起杯墊還要定期洗就覺得:人生咋這麼艱難呢?

於是後來買了木頭的。

買的時候是冬天,一開始用著哪兒都不錯。到了夏天喝了兩天冷泡茶就發現問題了。冷飲液化的空氣中的小水滴會讓杯墊和杯子產生一定的吸附性。經常一拿杯子杯墊就跟著起來了,如果不及時發現很可能喝到一半杯墊還能掉下去。雖然不會死人,但場面依然尷尬。竹的和軟木還有很多創意的杯墊因為同樣輕所以也有同樣的問題,雖然它們都很美。▼

於是我發現以前買杯墊一直沒想過的一個必須點——沉。自重大,一點小水吸不上來的。比如瓷的和金屬的,都可以。不過這兩類的出品不論中日,多數走古典禪意路線。或者性冷淡的路線,你要是個洋氣裝修還真不太好配。但如果是新中式和日式都會很不錯的。▼

馬賽克的也比較沉,就是市面上產品配色和圖案城鄉的多,像下面這倆好看的少。而且還是材料包,要自己做的。非常絢爛,非常點睛。▼

不過我近期買到最喜歡的是瑪瑙片的杯墊,暫時滿足了我對這一目類產品的一切幻想。耐髒、防水、隔熱、耐磨、沉,整片天然瑪瑙切割下來有可以無限欣賞的天然花紋。▼

暫時來看,瑪瑙片杯墊唯一的問題就是略滑略硬,下手重的人放杯子的時候磕碰的聲音會比較大。我給出的解釋是:你用了瑪瑙當杯墊,你就是上等人,你就要學會輕拿輕放。因為瑪瑙的花紋極多,價差也很大,從十幾塊一片到九十幾塊一片都有(海珠廣場的價格)。我平時總看不慣商家的設計,但一按美醜區分價格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回事又總和店老闆不謀而合,反正我那幾塊均價也是相當不便宜。不過杯墊嘛,也不是消耗品,貴點就貴點吧。▼

最近還發現一種新產品是矽藻土的杯墊,據說吸水能力是杠把子。但是感覺又有點過於沒設計了。如果能吸水,就不一定非要沉。但能吸水的東西質地一般都不密,不密的東西一般都容易髒。究竟怎樣,客官們有用過的可以說兩句,給個指導。▼

玻璃杯:貴

其實所有東西都可以適用於“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古樸的定律。但玻璃杯跟其它比,則更加特別適用。因為現在玻璃杯要便宜起來實在是太便宜了。我也買過宜家的玻璃杯,開始還行,用著用著就自然籠罩上一層洗不去的黑氣。後來買了貴的就發現這個問題消失了。當然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貴所以洗得特別專心的緣故。

玻璃產品,日本的和歐洲的會多些。玻璃在日本叫硝子,我現在用的就是津輕硝子,有手工錘目紋。看圖片的時候覺得如夢似幻,半透明裡有色暈開。拿在手裡才發現特別厚重,我摔過兩次都毫髮無損。▼

但是人的貪欲啊,還是會不斷膨脹的。只要你生命的小船還沒沉,最後就一定會泊入職人和藝術家的港灣。我的一個對玻璃杯美學沒有什麼知覺的朋友,本來準備買芬蘭Iitalla,我把大迫友紀的雨音給他一遞。他立刻哭喊著著“怎麼可以這麼好看啊”,一邊撤銷了訂單。不過這個杯子要預定很久才有,有時候長達6-8個月,真的是考驗耐心。▼

當然我還有個私藏的,連名字都不會念的玻璃大神——艸田正樹,他的代表作“風の人”像個倒過來的旋轉舞裙子,用有形模擬無形,十分佩服。我個人對每天喝水的東西比較有追求,所以喜歡找點貴貨來惦記,其實日常只要買點品質略高的就行了。▼

茶壺:側

如果你是潮汕人或是茶藝高手,這一條算我沒說。然而不怎麼想勤學苦練,又想能附庸風雅佈置個茶席什麼的,我勸你買個急須壺,也就是側把茶壺。以前我也買過很多茶壺,然而不論是設計感的還是傳統的,我的笨手腳永遠無法從提梁壺、捏把壺裡倒出優雅的一碗。尤其是提梁的,分分鐘蓋子就能掉下來。不用練,還能倒得特順的還真的就是這個像藥罐子一樣的東西了。而且相比提梁壺,急須壺的清洗也更方便。因為沒有一個橫樑礙手。急須壺除了傾倒順手之外,一般出品還都不錯也是個優點。大約因為本身不是主流設計的緣故,所以生產的廠家少,而願意選擇這麼不主流的器型來做的,就不太會潦草。可能也是因為它太像藥罐子了,多數產品都走古樸之路。也逃開了兩個月膩煩的魔咒。▼

後來我逐漸發現,喝茶對我來說更多的是為了提神,其實我並不具備品茶慢生活的耐心。於是,更加簡單粗暴的事情發生了。我用七姑送我法壓壺來泡茶,效果竟然出奇得好,完全符合我好泡、好倒,好洗的三原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玻璃比瓷器的質地更細密的原因,茶漬難洗的問題也很少,或者說是很久以後才出現,真是太適合懶人了。不過如果是泡綠茶和花茶的話就欣賞不到茶葉飄飛的姿態了。▼

雖然一邊沉浸在懶人真是有天賜的發現,但內心還是隱隱地覺得這麼名不正言不順是不是有點對不起國粹飲料。不過後來發現不少店家在賣法壓咖啡壺的時候也會寫上“沖茶器”三個字,內心也便釋然了。而且從現在的市場趨勢來看,茶器也越來越多造型,泡法也越來越多樣。比如冰滴茶就是從冰滴咖啡脫胎來的。還有這個水塔式泡茶器,真是公司茶水間必備以及拯救活動現場的偉大發明。此前每次參加活動喝到的茶水基本都是泡太久的澀水。▼

生產水塔泡茶器的Hario公司還有個小茶壺也特別適合對茶只有解渴提神需求的人。內置的茶濾可以提出水面,而且稍微一扭上方手柄,就可以可以懸在半空。工作的時候就再也不用擔心茶泡過頭了。真的特別適合日常喝茶,不端著,不費神,當然更不會累著自己,更不會虐著自己。▼

今天就先寫到這吧,之後再寫寫肥皂盒、收納盒、耳機繩什麼的,感覺我十年的購物衣缽也後繼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