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戰事”:自虐,證明還活著
李安導演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將於11月11日在北美和中國內地同步上映。昨日,李安攜主演喬·阿爾文、李淳、出品方博納影業集團總裁于冬等亮相北京的首映式。李安希望大家抱著開放的心態,接納新的拍攝方式,好好體會比利的內心世界。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改編自北美作家本·方丹的暢銷小說《比利·林恩的漫長中場休息》。影片通過19歲美國士兵比利·林恩的視角展現了一段奇妙的“英雄之旅”。比利在伊拉克戰爭中因勇敢救援戰友被譽為美國英雄,並與戰友一起被召回國內進行巡迴宣傳。在參加一場感恩節橄欖球公開賽中場表演的過程中,比利經歷了人生中“最榮耀又最糟糕的一天”。
李安表示,拍攝這個故事是因為自己雖然62歲了但還在成長,“成長包括我對電影上追求的成長,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對這個世界的觀察,還有我內心的觀察。我也好像經歷了戰事。這兩個東西對比一下,好像我最近的心情,反映出來帶給觀眾。”與故事相比,李安對新技術的挑戰更為讓人矚目。在影片中,李安嘗試了“120幀/4K/3D”(每秒播放120格、4K解析度、3D立體效果)的版本。全球僅有紐約、洛杉磯、臺北、上海、北京五家影院可以上映這個版本。
李安拍攝更高幀數電影的想法從拍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就已醞釀:“拍少年派的時候我第一次接觸3D,第一次接觸數位電影,拍了之後就感覺24幀不行,看都不能看,感覺不對。”24幀的幀率帶來的抖動和頻閃的問題,讓李安下定決心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
李安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用120幀/4K/3D的規格拍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認為數位電影就應該是3D的,這跟人眼睛處理資訊的方式也很匹配。120幀讓畫面沒有抖動,4K讓畫面更清晰,再加上3D,你會覺得離角色沒有隔閡,這才是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不過,李安並非沒有掙扎過,“要不要超過60幀,我經過一年的猶豫,最後決定拼了。我的骨子裡有個聲音告訴我,就是要做120幀。我就是想看到它做出來的樣子。3D電影對畫面的要求更高,幀數到80、90幀以上,畫面的閃爍就消失了,看上去會非常流暢。”觀眾該以怎樣的心情迎接如此“真實”的電影呢?李安導演笑言:“不用特意準備什麼,開放你的感官,放鬆心情,跟著比利一起去感受就好了。”
只有少數幾家影院才可看到這個高技術版本,那些看不到此版本的怎麼辦?別著急,李安導演都安排好了:“因為採用高規格技術拍攝,資料量充足,所以即使是24幀也會非常清晰,每個版本我也都親手去調,都會很好看。”
雖然在技術上大膽突破,但技術依然是為故事服務的手段。談到新片的故事,李安說:“這部電影探討的是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少年比利從戰場回來,經歷了純真的喪失,最後變為成人。”片子從畫面到故事都力求真實,畫面貼近現實,故事真情實感。“我想傳遞給觀眾的概念就是軍人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希望大家去瞭解真正的軍人的想法,關注這個群體。”
在新片中李安一如既往,大膽起用新生代演員擔綱主角,其中飾演比利的喬·阿爾文更是第一次參演電影就與世界頂級導演合作。對於和李安導演合作的感受,喬·阿爾文談道:“李安導演是一個有極強洞察力的人,他對自己要的東西非常清楚,對我也非常耐心。有些特寫鏡頭對情感的要求很微妙,李安導演就很仔細地給我講怎麼演。我對自己在影片中的表現比較滿意。我想比利很像我,都對周圍的世界非常敏感,會經常處於迷惑和思考中。”李安稱讚喬·阿爾文有天分:“他非常像我,很有悟性,也很帥。如果要拍我的自傳,就找他來演。”
李安的兒子李淳也參演了該片,角色是比利·林恩在B班中的一個兄弟。李淳談到了拍攝戰爭場面的經歷,坦承,“最難拍的就是戰爭戲,拍之前我們都參加了軍事訓練。本來是打算最後拍,兩天完成,但中間出了各種狀況,13天才完成。發射火箭炮那場很危險,不過是一次非常奇妙的經歷。”李安導演也透露,當時最大的爆炸物就在李淳身邊,讓他有點擔心。不過,能讓自己的兒子開火箭炮,也不是一般的爸爸能做到的,導演對此非常“自豪”。
李淳說:“李安導演在片場用普通演員的標準要求我,非常嚴格。相比生活中的父親和作為電影導演的父親,我覺得前者給了我愛,後者給了我成長。”對此李安說:“李淳悟性很高,在片場表現很好,我為他驕傲。”
也許因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批判了美國人對於英雄的盲目虛偽的崇拜和對於戰爭的錯誤解讀,該片在美國上映時被認為平庸之作,但是,中國觀眾卻非常認可此片。昨日提前觀影后,李安的膜拜一派,依然力挺李安,感覺到影片的震撼。但也有觀眾同意好萊塢的說法,認為李安的影像中缺少了以往的細膩,比如對於兄弟情的描述有些粗糙。對此,李安則認為,戰火中那種生死一瞬的情義是不能用平時的方式解讀的,他要用新的技術、新的方式來表達士兵之間那種性命相依、無所畏懼、無所羈絆的深厚情感。
其實,李安帶著質疑和反思之眼去審視美國文化其難度甚至比技術層面更大,為什麼每次拍電影都要這麼“虐”自己?李安說因為自己需要感覺活力,需要讓他證明自己正在活著這件事情:“活著這件事情需要障礙,因為沒有障礙,人是沒有思想的,很難保持新鮮度,久而久之感覺僵硬,那種感覺沒有辦法忍受。我很喜歡電影,有人出錢讓我去學對我來講是很大福分,我也很珍惜這些學習的機會。每次爬一個高峰不僅學到東西,還能學到謙卑,中國人學然後知不足。你學到一個東西,找到一個答案,又開始新的十個問題,這是我保持活力的方法。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就像我們呼吸一樣。”
李安說,活一天就要奮鬥和學習,這個信仰是老天爺賦予他的:“怎麼自處,安全感在哪裡,在不安的時候怎麼自處,都是我切身研發的主題。藝術這行、或者說娛樂這行,不是說點亮自己照亮世界怎麼樣,感覺就是燃燒,這個燃燒是必須的。”
當李安感覺到疲累的時候,他承認自己也會變得脆弱,但他學著慢慢地與心裡的那個彆扭和解:“去觸摸人生的真實東西挺難受,要經過美化、藝術,製作過程會摸到自己的真誠,就像打仗一樣感觀可以打開,很容易受到傷害和磨損。像我最近很累,也會發牢騷,我太太就會對我聳聳肩說,‘你已經過癮了吧,那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其實用‘痛苦’形容不太好,用‘燃燒’點亮我們的內心形容比較好。我為什麼喜歡這麼近看人?看清對方就是看清自己,這是我們的工作,瞭解人性是對我們自己的觀察。我也是累的時候才會講一些很累的話,我其實是一個幸運兒,我經常這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