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潞河督運圖》中的天津風物:市井百態(中)

《潞河督運圖》中的天津風物之二十三

市井百態(中)

高 偉

天津是退海之地,遍地葦塘灘地,沒有廣袤的沃野良田。移民至此,大都以小本經營為生,故明嘉靖時汪來在《天津整飭副使毛公德政碑》中說:“天津無沃田,人皆以賈趨利。”“五方雜聚”的津門百姓,從商為賈成為謀生的主要手段。天津城市從形成開始,就與商業活動結下不解之緣。從侯家後、北大關、估衣街的商業繁榮,到大街小巷的各種吆喝,說明了天津人從商風氣之盛。

這一點,從《潞河督運圖》中也可見一斑。《潞河督運圖》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民生教科書,史上少有記載。1954年,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去江南考察,發現此畫,把它帶到北京並於第二年春捐獻給中國歷史博物館。縱覽此畫,作者精心描繪的八百多個形色各異的人物中,有二百餘人經商或從事小買賣兒。從鈔關浮橋起至紫竹林村止,畫中描繪十餘裡長的地界,隨處可見商販的身影。粗略統計了一下,估衣街、鍋店街、單街子、宮南宮北、糧店街等地的坐商就有棉花店、酒鋪、錢鋪、雜貨鋪、米麵鋪、銀號、中藥鋪、布鋪、鞋帽鋪、染坊、水鋪、瓷器鋪、飯館、酒館、肉鋪、油坊、南味店、糕點店、雜糧店、豆腐房等商鋪。從商鋪門前的招幌,也能看出店鋪的經營內容,同樣懸掛銀號標記,櫃檯上放天平的就是“整錢換零”的錢鋪,帶內櫃的是銀號,為的是匯兌銀票有私密性。門前攔櫃上有一個罎子的是酒鋪,屋裡有座的就是酒館。有好幾個罎子的基本上都是雜貨鋪。挑擔的行商和擺攤的小販就更多了,從畫面上可以分辨的就有賣魚的、賣蛋的、賣柴的、賣水的、賣蝦的、賣菜的、賣鹵雞的、賣茶湯的、擺茶攤的、賣野藥的、賣豆腐的,市井百態,經營各異。

讓我們感興趣的是三百多年前,能允許小販們在浮橋上、街道邊、大道口隨意擺攤設點。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座浮橋上有賣醬貨的、賣茶湯的、賣魚蝦的、賣豆腐的,有的攤位支起案子,扯起遮陽傘,儼然固定攤位的樣子。這在今天看來,是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