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慶國如今掛甲,隱匿津城中的寧靜
掛甲禪寺稱得上是“津門第一廟”
很多天津人
逢年過節更多的願意來此處祈福
天津掛甲寺
隱匿于繁華中的一抹寧靜之色
寺廟內很是莊嚴雄偉
外表一眼看上去倒是很有氣魄
掛甲寺內的羅漢堂與眾菩薩的造像與影壁
讓人不禁對佛門充滿了崇敬之意
內在有些地方的裝飾更為精美絕倫
令人嘖嘖稱奇之餘
又懷揣著敬畏之心來觀摩參拜
掛甲寺雖不如大悲院有名
但是每逢初一十五的人還是蠻多的
且占地面積很大
每逢臘八的時候還會送粥
不過要排很久才能領到
掛甲寺位於天津市河西區
中環線鄰近海河的地方
地處天津市河西區新圍堤道1號
掛甲寺原名“慶國寺”
傳說西元698年
唐太宗御駕征遼奏捷
大將軍尉遲恭率軍在此地修整
尉遲恭與許多官兵將身上的甲胄
脫下來放在寺院周圍晾曬
在此之後
周圍的住戶便將寺名改叫掛甲寺
而寺院的和尚也只好按照
鄉鄰的意思更名成了掛甲寺
史料中的掛甲禪寺
要上溯到一千多 年前的唐朝了
掛甲寺在天津的歷史上可謂年代久遠
已經找不到具體的修建年代
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時該寺已經存在
如果按照民間傳說
掛甲寺可能修建於唐朝以前
算的上是天津最古老的寺院
可惜,即使在史書中
也只是記載據傳說修建於距今
1300多年以前的隋唐時期
這座有著太多歷史記憶的
掛甲寺是1994年開始動工重建的
歷時三年多的時間,於九七年7月完成
並舉行了盛大的佛像開光儀式
至此,時斷時續穿越了1300多年的
掛甲寺鐘聲得以延傳至今
▼不管傳聞中的主人公是唐太宗
還是尉遲敬德
慶國寺在唐代就已存在
從來就沒有人懷疑過
而慶國寺後來改稱掛甲寺又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掛甲寺在歷史上
也像佛教傳入的歷程一樣起起落落
興衰不定
在《重建掛甲寺碑記》中我們知道
掛甲寺到明代萬曆年間
已經變成令人憑弔的遺址了
而掛甲寺的再次興盛仍然與“掛甲”有關
明萬曆十年
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為了緩解國內矛盾
佔領朝鮮覬覦中國
將目光對準了明朝的首都北京
因此天津一地成為抗倭重鎮
明萬曆二十八年,遊擊將軍張良相
來到掛甲寺的遺址,聽說了唐朝舊事
感歎日後得勝也將效法前人在掛甲寺掛甲慶祝
於是命部下捐資重修掛甲寺
只用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
而張良相也真的很快蕩平倭寇
在掛甲寺慶祝勝利
此後掛甲寺對於定國安邦似乎有了特別的意義
尤其受到武將的青睞,凡是出征上前線的
很多人都要來掛甲寺朝拜,成為當時流行的時尚
到了清朝,掛甲寺
還是四官莊之首,代管四十八村
四官莊為皇宮中娘娘的脂粉地
所納的錢糧專供娘娘後妃們享用
明末崇禎時,全國大旱
唯有海河兩岸獲得豐收
因而受到娘娘後妃的讚賞
特賜給大孫莊半副鑾駕
村民們將這半副珍貴的鑾駕
珍藏在掛甲寺中
我們今天有幸
還可以看到這套東西
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今存
“鑾駕”部分實物照片
1932年,村民們又募集了財務
改建了光緒時期修建的菩薩殿
使之成為前後兩座殿堂
1944年增建山門
以後又陸續補建寮房、圍牆等
最終成為符合規制的寺院
占地兩畝半
那時掛甲寺主要供奉菩薩
每年陰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誕辰日
是開寺朝佛的日子
屆時會舉行盛大的掛甲寺廟會
(今年的3月16日)
一時間燒香拜佛的人擠滿了寺院,香火鼎盛
掛甲寺也由此再次成為天津地區名聲極響的寺院
從此以後,開寺朝佛
善男信女,香客遊人
聚集寺廟,進香膜拜
到了1997年,經過數年努力
一座規模恢巨集、型制嚴整、建築精美
古樸幽靜的掛甲寺重現在人們面前
由廟前廣場、牌樓、天王殿
大雄寶殿、藏經樓、禪堂
千佛塔、東西配殿、鐘鼓樓等組成
樓閣殿宇錯落有致
佈局協調,渾然一體
再現了千年古刹當年的輝煌
掛甲寺重建之中發生許多傳奇的故事
似在冥冥之中有神的扶佑
寺內大雄寶殿左側有一口古井
這是掛甲寺的古跡之一
過去被荒草斷垣所覆蓋
在一次偶然之中
人們發現了這口古井
誰知井口正好面對著重修後的
大雄寶殿塔頂上的龍嘴,令人稱絕
漫步於歷史之中
享受一種喧囂城市之外的寧靜
走著走著
斑駁的痕跡、遍佈古老紋路的牆壁
似乎每一處都專門為你
講述著歷史的滄桑變化
開放時間:早9:00—晚16:30
交通資訊:乘坐公交47路外環、48路內環、503路空調、676路空調、685路至光華橋站下。
(文/天津市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