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怪”電影讓人腦洞大開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
聖丹斯電影節上
有一部新片
斬獲了評審團大獎
那就是梅肯布雷爾的
[無處為家]
[無處為家]將荒誕、犯罪、喜劇等元素奇妙混合,劇情更是多次反轉,腦洞大開。
比起只是在陳述客觀事實的中譯名“無處為家”,電影原名I Don't Feel at Home in This World Anymore,更像是片中的主角魯絲在晚上回家後,癱在沙發上,對著電視,拿著剛從冰箱裡取出的啤酒,呼天不應時發出的一句感慨。
[無處為家]的主角魯絲,中年發福、沒有伴侶,在一家康復中心得過且過地當護士。
她的一天是這樣過的:早上聽著快要去世的病人滿口F字眼的“遺言”;
下午去超市,前面把貨架上的薯片碰下來的人大搖大擺揚長而去,她只好自己把薯片撿起來;
傍晚去酒吧喝杯酒,旁邊的路人大叔竟然也在掉書袋子的時候,把自己正在讀的偵探小說劇透了,件件都是小事,但天天月月,這點點滴滴消磨著魯絲對生活的熱情。
但對這糟糕的一切,她也只能無動於衷。直到自己家被盜了,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員警的不作為使魯絲更崩潰。
能給自己庇護感的家被不壞好意的人進來過,祖母的銀器不翼而飛——自己的個人空間已經不再完整了,對魯絲來說,這是個更大的打擊。
所以當晚魯絲就去了自己的好朋友家借宿,在給朋友女兒講故事的時候,講到“宇宙是無窮無盡的”,魯絲大哭了起來,那種感受大概就如電影名所言I Don't Feel at Home in This World Anymore。
電影的另外一位主角——魯絲的鄰居托尼,在這個社區裡,沉默寡言的托尼是個看起來非常奇怪的人,他喜好東方的忍術,熱愛雙節棍、會講中文,家裡也佈置著中國結、八卦。
另一方面,托尼是個道德感非常強的人,他的世界非黑即白、對錯分明,也正因為這樣,對不小心在魯絲花園裡丟狗屎這件事他覺得抱歉極了,在愧疚感的推動下,托尼決定和魯絲一起尋找小偷和魯絲丟失的東西。
來魯絲家偷竊的人其實真的是三個窮凶極惡的慣犯,在這幾個人的激發下,本來隱私感道德感強烈的魯絲和托尼,都做出了一系列超出自己意料之外的事,以暴制暴,變成了真正的亡命之徒。
這個段落裡爆頭、爆手、斷肢、撞車、殺巨蟒等等血腥暴力的鏡頭層出不窮,不過布雷爾用了一種喜劇化的處理方式,讓這股血腥味沒有直接湧上來,而是串聯在這些惡趣味十足的cult片段中,散發出一種氣質獨特的“怪”,這可能也是[無處為家]拿下聖丹斯劇情片單元評審團大獎的原因。
梅肯·布雷爾說他認為角色比劇情更重要,所以儘管[無處為家]中有如此之多的cult細節,但這還是關於兩個怪人——覺得“人人都是混蛋”的魯絲和沒有朋友的托尼的故事。
電影最主要的線索,也是兩個怪咖如何在後來的這段雌雄雙煞追凶之旅中,給彼此的格格不入找到一種歸屬感的故事——魯絲遇到一個自己覺得“不是混蛋的人”,而托尼擁有了一個朋友。
在這個故事裡能看到不少布雷爾非常喜歡的[哈洛與慕德]的影子。
布雷爾在接受訪談的時候還說明了一點,魯絲的人設並不是只為這個故事服務而已,某種程度上講,魯絲這個角色投射著他自己的影子。
在電影中,當別人問魯絲,“那你到底想要什麼”的時候,她答“我只希望人們能變得好一點”。
導演通過魯絲說出了這個想法,但這部怪電影、這個想法又很像是還沒告別青春期的人發出的感慨——認為自己孤獨和與眾不同,也因此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但這種感覺又隱隱包含一些優越感和小聰明,比如魯絲總強調“人人都很糟糕”,隱含的後半句難道不是“不包括我”。
僅從人設的方面講,“人人都很糟糕,但除了托尼和魯絲這樣又怪又可愛的人”,這種小聰明也被導演抖落在電影的邊邊角角裡。
跟隨著第一視角的鏡頭,看在超市撿起薯片的魯絲,看在停車場禮讓司機的魯絲,觀眾們理解了魯絲;
家裡遭竊之後,看著冷漠的鄰居和只是按章程辦事的員警,觀眾們感覺氣憤。
導演用這些頗為主觀的表達操縱著觀眾們的感情,我們理解魯絲為什麼會變成她從前認為的“混蛋”,但是那些已成為混蛋的人呢,跟老婆離婚又複合的員警、有兩個孩子、經濟拮据的黑人鄰居……除了主角之外的人都只能以一種被嘲諷的形象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