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關於女性,我想說的話都在這部電影裡

說起來奧斯卡的喧囂

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

有一部今年頒獎季的遺珠

小殺覺得有必要借

三八節這一天來聊聊

關於三個女人的電影

[二十世紀女人]

看到“二十世紀女人”

這個宏大的命題

是不是都有點不想點開這部電影了

不過請放心

沒有女權癌

沒有嚴肅的心靈雞湯

這部片子用輕鬆的筆觸描述女性

勾勒出一副二十世紀各類的女性形態

嗯,很巧正是小殺喜歡的樣子

年輕時候蹦迪

追逐夢想

年老的嘗試

女性最美好的模樣

都在這部電影裡面

[二十世紀女人]的故事發生在1979年的美國,那一年正處在美國第二次女權浪潮時期,其實熟悉美國的人都知道60年代到70年代末的美國無論政治圈還是藝術圈都比較有故事。

雖然這部電影的主角也是很有故事的人,但從來不是浪潮中的中心人物,她們只是生活在美國小城聖芭芭拉,過著自己的小生活。

1925年出生的桃樂西婭,在四十歲高齡產下了獨子傑米,而後丈夫離她遠去,她只有獨自撫養傑米。

傑米在成長的道路中缺乏父愛,與母親的溝通也比較有問題。

嗯,15歲的少年對55歲的“過時”母親的所作所為時常表達不屑。

正值叛逆期的傑米還直接和朋友玩起了可以讓呼吸短暫停滯的假死遊戲,誰知他一停就是半小時,這可急壞了家中的老母親。

身為人母,自然要在兒子的教育上下點功夫,於是桃樂西婭鋌而走險,將兒子的教育重任分擔在其他兩個“新時代女性”身上,一個是她家的租客24歲的攝影師阿比,還有一個則是傑米的青梅竹馬17歲的朱莉。

朱莉一直以來都會在晚上從窗子爬上傑米的床,就躺著聊天睡覺,撩得小處男傑米蠢蠢欲動。

這種話題都聊:

嗯,她還會教他如何成為一個帥氣的男孩子,好吧就是從抽煙開始。

熱愛藝術的阿比給傑米帶來的“教育”來源於她大學時候學習的女權相關教材。

傑米從書上學到一些超越他年齡段的知識,當然,是關於女性。

比如關於女性☆禁☆高☆禁☆潮的乾貨就學到不少,還自稱“女權主義者”,立志服務女性到底,這個精神麻煩各位直男學一下。

但是這種事吧,一賣弄就要出事,在直男小馬吹噓自己昨晚讓女孩兒高☆禁☆潮了三次時,學成歸來的傑米選擇無情拆穿。

“她可能是裝高☆禁☆潮的,女人總是裝高☆禁☆潮”

小馬一氣之下暴打了傑米一頓,還順便黑了一發Talking head的成員都是基佬。

這裡導演明顯調皮的黑了一發直男:說他活兒不好一點就燃,覺得罵人最髒的詞彙就是基佬。

總之傑米在這三個完全不同的女人跑偏的成長教育課下,倒是也走過了青春之痛,母子和解等等成長的必經之路。

但要是你覺得

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十五歲少年的

青春傷痛物語的話你就錯了

十五歲少年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才是這部電影的核心。

安妮特·貝南飾演的桃樂西婭時年55歲,離婚之後再也沒有一個男人能長存于她生命之中,當然傑米除外。

她年輕的時候夢想成為飛行員,開著戰鬥機馳騁沙場,可惜畢業之後戰爭剛好結束沒趕上。於是人至中年,她依舊會時不時穿著飛行服,或許正是在不經意間懷念自己少年時代的崢嶸吧。

她不是很懂那時在核恐懼滋生下癲狂的一代,聽著吵鬧的朋克樂,反叛著醉生夢死。

對青年文化的質疑更是一套套的。

但是她還是願意試著去和年輕人蹦迪,回來之後長歎時代變遷。

好在這個孤獨、懷舊的女人最終還是得以敞開心扉迎接全新的關係。她在新世紀來臨前離世,名副其實的活在二十世紀的女人。

憑藉[孩子們都很好]、[成為茱莉亞]、[致命賭局]、[美國麗人]拿下四次奧斯卡提名的貝南,演技毋庸置疑,也正是她的演技撐起了這部電影。

在酒吧格格不入。

為兒子苦口婆心:

每一個細節幾乎都在說:今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沒提名我簡直是一個巨大的失誤。

格蕾塔·葛韋格飾演的阿比頂著一頭紅發,愛音樂學藝術玩攝影。

她幾乎是70年代青年文化的代表,因為看了大衛·鮑伊的[天外來客]而染了一頭紅發,日常穿著就是各種樂隊logo T·恤。

lou Reed

可是她卻因為母親流產後服用的藥物患有子宮癌,被醫生告誡生子困難。

她在餐桌上若無其事的談論月經,讓保守分子咋舌。

如同她的代表作[弗蘭西斯·哈]一樣,她將不羈張狂的靈魂最終留在了那個不安分的70年代。

艾麗·范寧飾演的朱莉,是個17歲的叛逆分子。

雖然沒有過高☆禁☆潮,但是她依舊與不同的男孩尋歡,只為了一時之間的快感。

她與傑米聊天談心,卻堅持不越過雷池半步,堅守著這段少年人的友誼。

17歲,試圖擺脫家庭做著性探索的迷茫少女。

小殺想起去年她那部驚豔四座的[霓虹惡魔],堪稱美輪美奐人間尤物,但是明顯在[二十世紀女人]中她的表演更為成熟,嗯她是時候可以擺脫小范寧這個稱號了。

這部電影用三個女人輕描淡寫又意味深長的勾勒出一幅二十世紀圖景,保守、開放、探究,都是那個時代的樣子。

[二十世紀女人]是導演邁克·米爾斯的第三部長片。

他的前作[初學者]是半自傳性質的電影,主角在母親離世後,父親對他突如其來的出了櫃,年近中年的他又開始重新學會與父親的相處。

這部電影探討的是父子之間的關係。

片如其名,在這段父子關係之中,他們都不過是初學者而已。

而60年代出生的導演,在1979年無疑正經歷他的少年時代,這部[二十世紀女人]無疑就是父子關係之前成長中的母子相處之道。

導演用平常人的生活來表現二十世紀美國社會的變遷。拍立得、朋克樂、黑旗樂隊、雷根總統,都有著輸入那個時代強烈的符號性。

但是這幾個平凡人似乎都沒有得到一般戲劇性的蛻變,生活終歸是生活還在繼續,除了最後母親為傑米染上了一頭金髮,兩人的關係得到了躍升外,其他的人與事並沒有戲劇性變遷。

就這點而言,幾乎可以說它完成了反成長片的使命。

其實生活有時候也沒有那麼多說變就變,或許這才是這部電影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吧。

至於女權主義,這部電影中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的也只有15歲的傑米,對於傑米接受“硬核派女權思想”他媽媽是表示不認同的,另一方面阿比卻是舉雙手支持。

可以說電影中的三個獨立女性都代表著一種“女權”。

在最近幾年,“女權”這個詞有點不敢碰一碰就燃的趨勢,女性問題也成為網路上的敏感話題,而“直男癌”似乎也站在了“女權”的對立面。

小殺想說“女權”與否是思想站隊從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個女性都能像片中的“二十世紀女人”一樣活出真正的自己。

新時代的女性主義不該是刻板的反對“直男癌”,而是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