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有個“從農場到餐桌”的飯館,它新近擴充成了市集
而建築物要同時擔負餐館和市集的功能。
2014 年,背包客嘉明的有機農場在大理開業,它取名為柴米多,“柴多、米多”之意。這個小農場由最初的蔬菜和穀物種植慢慢發展,逐步養起了奶牛、雞和魚。再後來,嘉明在大理古城內運營起了柴米多餐廳,主打“從農場到餐桌”的健康生活理念。另外,還借助農場本身的空間舉辦露天的生活市集,包括手作、音樂表演和主題派對。
“柴米多”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在大理小有名氣的生活方式品牌,它就像是一個生活與藝術融合的大社區,吸引著來自八方的客人。隨著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嘉明需要一個更大更舒適的空間,來運營同時柴米多農場餐廳和市集。
位於大理古城葉榆路上的這一處“柴米多大院兒”其實早在兩年前就被嘉明租下來了,它位於大理古城的主要街道上,旁邊有不少新移民開的商鋪、餐廳、酒吧、咖啡館。大院兒占地為 640 多平米,它包括一個白族樣式的木結構建築,一個磚混結構的平房和一個約 200 平方米的庭院。只不過,從租下來,到正式運營,整個大院兒的設計過程經過了一場漫長的接力。
最初參與設計這個院子的是長居大理的藝術家夫婦阿 Wing 和 Henrik,他們把大院兒北側的平房加建為兩層,大木屋變成展廳,把就餐空間延伸到院子裡。但是,改造進行到一半,夫婦二人應邀去了紐約,大院兒的改造過程就這樣被擱置了一陣子。
2015 年,同樣紮根在大理的趙揚建築工作室受到委託,負責接著完成這個大院兒的設計。趙揚的建築項目基本上都位於大理,他關於鄉土建築如何與自然相融,探索建築實踐在轉型期的中國城鎮和鄉村的可能性。
此前,趙揚做過“雙子客棧”精品酒店以及私人住宅“竹庵”的設計,豐富了他在大理的建築實踐經驗。
在 2012 年,他還獲選“勞力士藝術導師計畫”,在日本建築家妹島和世的指導下,完成了日本氣仙沼市的共有之家項目。氣仙沼市曾遭受過 311 海嘯的毀壞,這個共有之家則是在災難之後,為漁民重新建造的聚會場所。
“竹庵”
氣仙沼市共有之家
共有之家提倡“分享”與“相聚”,在柴米多大院兒的設計中,趙揚也有著相似的看法。柴米多作為一個聚集多方來客的社區,它踐行“從農場到餐桌”,把健康的食物分享給客人,同時,這裡還是一個定期舉辦市集活動,製造“相聚”的場所。
趙揚認為,“設計的核心其實是‘大院兒’的空間氛圍,而決定這個空間氛圍的自然是東南西北四個截然不同的介面。” 在設計中,他通過改變大院兒的四個介面,來重新定義整個大院兒空間。整個設計以竹子為主要的裝飾材料,竹柵欄可以過濾光線,同時營造一種溫暖的氛圍。
大院兒的北面是餐廳伸出來的鋼結構亭子,它有四四方方的形體並且兩側封閉。於是,趙揚把這個將要用作餐廳的亭子正對著院子的立面完全打開,並且敲開了亭子與一樓的餐廳的隔斷,讓這個西班牙餐廳的吧台能夠朝南面對庭院。亭子的平面被改成了一個不規則四邊形,立面則用竹子進行包裹,在面向院子的一側,竹立面可以開啟,市集活動的時候加強內外空間的聯繫。
開放式的餐廳吧台
從餐廳望向院子
大院兒的西側是一個二層的木結構建築,一樓將作為柴米多的展廳進行開放。設計師把整個一樓的隔牆和老木門全部拆掉,在外側增加了一層竹柵欄推拉門,推拉門遮擋了建築主體的已經斑駁的紅色木柱和大理石柱基。一樓的木結構形象被徹底取消,同時,大木屋二樓出挑的外廊、瓦屋面和頗具年代感的木欄杆得到了強調,整個院子在視覺上也顯得更為和諧。
庭院的主入口則位於大院兒的南側,在這裡,設計師加蓋了一個輕鋼結構雨棚來增加空間的層次感,竹元素再次出現在這個雨棚上,從視覺上與大木屋和餐廳形成了呼應。除此之外,這個雨棚改變了大木屋從入口處一目了然的印象,同時也為市集上的售賣活動提供了遮蔽。
西側是種植著三角梅的花壇,在這一面的處理上,趙揚只是把花壇加寬,做成了可以用作長凳的榻,在這裡可以進行室外就餐,也成為了市集活動中休息和玩樂的場所。
目前,這個更新後的生活市集和農場餐廳開業已經快半年了。用趙揚的話說,“實用、輕鬆、好玩就是我們在設計時對市集生活空間的考量。運營到目前看來,還是很受歡迎的。”
圖片來自:designb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