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2016年裡,這幾款產品是否吸引到你?

時代在變,人的生活習慣和口味也在變。印象裡“十多年前”這個概念總是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然而初代iPhone發佈的2007年,已經是10年前了。這10年間,曾經的霸主諾基亞、摩托羅拉都已經走過幾次輪回了。

每年的科技新品多如點綴夜空的星點,但總有些產品猶如漆黑中的螢火蟲,那麼鮮明、出眾,它們註定會成為那個時代的界碑。即便幾十年後回看,它依舊會像任天堂遊戲機、PlayStation、諾基亞手機、蘋果的iPhone那樣,在歷史長河裡成為一段歷史的象徵。多年後如果說起2016年,你的腦海中可能會閃過的產品:

手機:已逝機皇,三星Galaxy Note7

經過高通驍龍810一年的頹廢期,2016年有驍龍820/821、麒麟950/955/960、三星Exynos8890的集體爆發,中端位置有堪比前代旗艦的年度黑馬驍龍650/652,讓2016年的手機市場迎來了一大波換代潮。小米一年內推了小米5/5s/5s Plus/小米Note2/小米MIX五台旗艦,魅族更是發佈了10多部新機,華為、vivo、OPPO、LG、華碩、中興、錘子等大批廠商也沒閑下來。

但機皇位置,依舊還是得留給受電池燃燒事件影響而黯然退市的三星Galaxy Note7,也許失去的才是最美好的吧。Note7的配置和年初的S7 edge高度一致,都是驍龍820/Exynos8890+4G記憶體,電池分別3600mAh和3500mAh,全圖元雙核對焦的IMX260感測器。雖然因為發佈時間較早,沒能用上驍龍821,但系統、拍照都有一定提升,再度升級的S-pen、漂亮的外形和配色、更上一層樓的拍照、IP68防護機身都是現役旗艦的頂級水準。

平板: 9.7英寸版iPad Pro

自蘋果的初代iPad開創了後PC時代,至今依舊沒有能在體驗上超越iPad的平板出現,平板類目基本上就是iPad之間的內鬥。而9.7英寸版的iPad Pro,則是iPad的集大成之作,在平板類目簡直就是欽定封皇。

雖然已經是2016年3月更新的產品,而且記憶體從12.9英寸版iPad Pro的4G縮水成2G,但它依舊配備了2.26G主頻的雙核A9X(記憶體減半導致整體跑分有所下降),GPU依舊是現今移動設備的最強音(CPU已經被9月推出的iPhone7上的A10超過了)。兇殘性能帶來的巨大餘量,讓它即便在2、3年後也能有不錯的流暢度表現。

iPad Pro回歸到大家熟悉的9.7英寸後,便攜性和價格也要親民得多,而iOS的平板應用生態則是安卓和windows平臺無法逾越的高牆。即便主推生產力的iPad Pro系列配上Apple Pen和鍵盤後,在生產力上還是無法和surface相提並論,但論娛樂體驗,9.7英寸版iPad Pro的對手,最快也要還得等2017年3月才會出生(如果蘋果在那時候的MWC發佈新iPad的話)。

電腦:微軟Surface Studio

傳統的電腦/筆記本領域今年也非常熱鬧,雖然英特爾的7代酷睿還在日常擠牙膏,但英偉達NVIDIA一口氣更新了全系列的顯卡,1050/1060/1070/1080/新Titan /P5000/P6000不但遠遠拋離AMD,還把自己的前代產品秒飛了,各路廠商也爽快地在年中開始陸續更新自己的產品。

但PC領域上榜的微軟Surface Studio,靠的並不是性能,而是工業設計和使用場景。28寸4500×3000解析度的PixelSense觸控屏,六代i5/i7處理器+8G起步的記憶體+1TB起步的記憶體,顯卡則是2G顯存版的GTX 965M或4G顯存版的GTX 980M,這些配置都肯定不是同價位最出色的,但足夠應對設計、視頻等大多數生產力場景。

Surface Studio的賣點是極具未來感的機身設計,有超高PPI、可以輕鬆改變角度、可以“躺下來”的螢幕,它有自己的手寫筆和專門設計、交互體驗科幻的輔助操控轉盤配件Surface Dial。

無人機:大疆“禦”Mavic Pro

2016年依舊是無人機的爆發年,除了零度DOBBY,小米、GoPro都推出自己的無人機,後面連高通都推出了自己的無人機平臺,這些都讓這個市場變得相當熱鬧。但大疆的霸主地位並沒有出現動搖,其在9月出其不意地推出的“禦”Mavic Pro再次技驚四座。可以粗略理解為,Mavic Pro就是把精靈4的性能和拍攝能力塞進了一個水瓶大小的機身裡,准專業級航拍無人機第一次獲得可以隨身攜帶的便攜性。

特殊的折疊機身、精巧漂亮的工業設計、創記錄的超小三軸防抖雲台、幾乎和精靈4持平的運動性能和拍攝參數,再加上比精靈4還要便宜的價格。對這個預期價位段附近的普通用戶來說,根本找不到買其他產品的理由了。

智能手錶:Apple Watch 2

智慧表領域最早成名的產品,是用電子墨水屏的Pebble和首發圓形錶盤的Moto 360,但真正打開市場、普及並壟斷智慧手錶市場的是蘋果的Apple Watch,後者市場佔有率一度超過70%。2016的全球智慧手錶市場並不好過,聯想Moto宣佈暫停智慧表業務的研發,原巨頭Pebble更是已經被fitbit收購,但國內智慧手錶市場的增長率在40%的級別。

Android Wear陣營外觀選擇更多,顏值更高,但受Google退出中國市場直接影響,它們在可用度和實用性上遠不如Apple Watch。而Ticwatch、華米等國產廠商,在軟體生態和知名度上還遠不如Apple Watch,這些都讓蘋果壟斷平板領域的局面,在智慧手錶領域上再次發生。

蘋果今年更新的Apple Watch 2毫無懸念地上榜,但產品外觀上除了變厚外,幾乎沒有變化。蘋果只是擠牙膏一樣地在螢幕亮度、性能、電池、防水級別上進行升級並加入GPS。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是現在最好的智慧手錶,而且還是大多數用戶唯一的選擇。

VR虛擬實境:HTC vive

VR虛擬實境和AR增強現實的名聲在外,但還未大規模普及,能喊得上號的產品不多。2016年,在VR領域有 Oculus Rift 、HTC vive、索尼PlayStation VR開賣,國內也有各路國產VR眼鏡上市。AR領域的風頭則要更大一些,先有Magic Leap(做懸空手勢識別那個)拿到C輪、Hololens正式發貨,年中之後是Pokemon Go大熱、聯想Project Tango AR手機發佈,年末則有Magic Leap承認宣傳片造假和支付寶AR紅包。

在VR領域,三巨頭中開賣最晚的索尼PlayStation VR價格最低銷量最好,而且預計的內容數目也會相當龐大,但實際體驗和Rift、vive還有差距。更早開賣的Rift因Oculus Touch遙控跳票到12月才開賣等原因,在露出率上稍遜一籌。2016年,HTC Vive無疑是三巨頭中表現最好的一個。

vive由HTC與Valve聯合開發,在2015年3月的MVW2015發佈,國行零售版售價6888元。機器搭載雙1080*1200解析度,90Hz刷新率的AMOLED螢幕,包括控制器Steambox主機和4個需要固定和校正的鐳射定位器,內置陀螺儀、加速度計和鐳射定位感測器,需要配合高性能主機使用。HTC vive的體驗只能用“用過都說好”來形容了,實際延遲低,視野角度大,體感遙控追蹤精確,是非常適合遊戲和教育用途的未來設備。它最大的限制是連接頭盔和主機的粗壯線纜,以及無法走出鐳射定位器的掃描範圍。

AR/MR增強現實:微軟Hololens

微軟Hololens在2015年1月的Build 2015 開發者大會上發佈,直到16年的初才開賣,售價高達3000美元。和VR設備重新渲染整個視野不同,AR/MR只是在現實畫面中疊加數位介面。除開特殊的顯示技術,它的核心是通過機器上眾多的攝像頭進行的SLAM即時定位與實景地圖構建技術,用於讓數位渲染的物體能固定在真實的空間中。

渲染量的差別,讓Hololens無需連接主機,579g的整總裡就已經包括了螢幕、Atom CPU(Atom x5-Z8100)、記憶體、電池、6個攝像頭和眾多感測器,運行的是win10的一個分支Windows Holographics系統。

根據用途,它的續航可以達到3-6小時,沒有室內室外的空間控制,也不會有線纜牽扯。除了顯示角度小、操作方式有點生硬、頭盔偏重外,它的完成度和上手震撼度比vive還高。10年後回憶2015/2016年,體驗過的微軟Hololens的人或許已經記不起雙攝的iPhone 7 Plus、記不起爆炸的Note7,但肯定會記得HoloLens。

智能駕駛:特斯拉Model X

智慧駕駛領域包括了車載攝像頭、後視鏡、篩檢程式等眾多產品,但真正的技術難題還是在智慧駕駛上,從年初NVIDIA發佈的DRIVE PX 2終極處理器,到Google、百度、寶馬等廠商那些還在實驗階段的自動駕駛設備,現在也就只有特斯拉已經在量產接近級別的產品(雖然2016年出現了首例自動駕駛導致用戶喪生的悲劇)。考慮到有自動駕駛而且有全自動泊車功能的法拉第FF91最快也要2018年量產,2016年的智慧駕駛代表還是交給特斯拉的Model X吧。

Model X是特斯拉首輛SUV,其發佈會在2016年2月舉行。但其實Model X的發佈時間是2012年,原定在2014年量產,但其後跳票了整整兩年多。Model X身上有眾多夢幻配置:一直延伸到駕駛位上面的全景擋風玻璃、可以電動開啟並自動感應兩側空間,從而控制開啟次序和角度的鷗翼車門、0-100加速只需3.1秒的狂暴加速性能(而0-60英里/小時則為2.9秒,部分國內媒體誤把這個數位當做0-100加速時間),而特斯拉“傳統”的17寸中控大屏和450公里以上的續航能力肯定不會落下。更重要的當然是,它已經開賣了,國內售價96.1萬起。

相機:佳能5D4

相機不像手機和電腦那樣每年更新,佳能的5D系列更是保持著奧運會一樣的4年一屆的更新週期。2016年非常榮幸地“遇上”了佳能、尼康、索尼、富士等多家廠商一起更新旗艦產品。縱然佳能也在擠牙膏,同年發佈的索尼A99II、尼康D5都有各路粉絲支持,但佳能畢竟是第一相機大廠,我們最後還是把佳能5D4作為2016年的年度相機代表。

佳能5D4在2016年8月發佈,有效圖元3040萬,61點對焦,最高每秒7張連拍,搭載DIGIC6+處理器,15萬圖元的RGB+IR對焦模組,最高支援4K30幀和1080P60幀的錄影,國行售價26599元。5D4的最大特色在雙圖元CMOS對焦系統和全圖元雙核RAW優化技術。全核雙圖元對焦技術最早在佳能70D上使用,其後索尼在手機上的IMX260感測器跟進(三星S7 edge上那顆),可以大幅提升對焦速度和成功率。

而雙核RAW優化技術主要用處在於後期處理,5D4拍攝的每一張RAW格式照片都記錄了雙倍的資訊,可以提供其包括解像感補償、減輕鬼影、虛化偏移功能。雖然對焦速度還略輸A99II,動態範圍/DxOMark評分雙低,但勝在實際表現均衡、豐富的鏡頭群和充足的群眾信仰。

音訊設備:64 AUDIO tia Fourté耳塞

在音訊領域,2016年的趨勢是頭戴式平板耳機(俗稱“大耳”)越來越多,標誌性的是美國廠商和國內的HIFIMAN越來越多的平板耳機產品。其中,AUDEZE(奧蒂茲)推出的 iSINE10和iSINE 20甚至把平板單元塞到了可擕式的耳塞上。另外一個趨勢與iPhone 7和部分手機取消3.5mm耳機介面有關,一些耳機/耳塞產品開始自帶解碼晶片,例如上面說到的iSINE 10/20耳塞都有codec,而且有採用lighting介面的線材。

tia Fourté

至於傳統的入耳式高端耳塞的天花板,就肯定是64 Audio 在2016年11月底推出了三動鐵一動圈耳塞產品Tia Fourté ,它使用了自家的高頻單元和tia技術,讓耳機內的單體不經過導管從大口徑的聲學通道傳遞,省卻常見的多導管結構。

A18

此外,64 Audio也一起推出了全球最多單元耳塞的A18和U18(定製版),它們的單元數目增長到18個(1高1中高8中8低)4分頻。當然,這塊“天花板”的價格也很感人,A18售價達到2999美元(約合20800元人民幣),tia Fourté售價高達3599美元(約合25000元人民幣) 。

除了64 Audio,同樣在近年來大力發展高端定制耳機的Empire Ears也推出了全新的XR以及Adel系列的產品。XR系列是在耳機面板上加入開關,可以允許使用者切換兩種不同的聲音風格(不同的分頻處理)。

Zeus-XR Adel

Adel顧名思義就是使用了Adel技術,即在耳機上增加副鼓膜來吸收耳塞所產生的有害氣動壓力,以提供更安全更好的音質體驗。其中頂級型號是Zeus-XR Adel,它同時帶有XR開關以及Adel技術,本體是一個14動鐵單元8分頻5導管的頂級耳機,價格也高達19000多人民幣。可以看出,今年的旗艦入耳式耳機,都不只是在拼單元,更多地是在發展自己身的黑科技以及增加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