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約伯斯手上的精工,差點就把瑞士表幹掉了

「唯物論」:每期講述一個產品背後的故事

最近,約伯斯戴過的一隻精工拍賣了30多萬人民幣。

這一期《時代週刊》封面已成為經典,是一張約伯斯戴著它跟蘋果初代Macintosh的合照。

他對這只Seiko CZK050石英表的喜愛程度,堪比那件黑色的三宅一生毛衣,人在哪裡表在哪裡。

一隻日本石英表為啥能入約伯斯法眼?

告訴你一件更令人吃驚的事:當年的精工,差點就幹翻了瑞士的機械表。

大家都知道,手錶剛被造出來那會兒,作用只有一個:看時間。

好不好看不重要,走時准才是王道。

自己說的當然不算,全球公認的最高標準,是瑞士Neuchatel納沙泰爾天文臺的比賽。

從1866年起,各品牌的參賽手錶要經歷長達45天的變態測試,最後按照精准度進行排名。

像百達翡麗、勞力士、歐米茄,年年拿獎拿到手軟,不僅給自己打了免費廣告,手錶銷量更是好得做夢都會笑醒。

反正幾十年來,排在前面的清一色全是瑞士品牌。

直到1963年,日本精工帶著石英鐘(不是手錶)出現。

剛開始的戰績慘絕人寰,除了第一年拿了個小型石英計時器項目的第10名,之後連續幾年都在100名開外。

看到日本選手表現這麼渣渣,瑞士人輕敵也很正常。

但到了1968年那年,比賽卻一下子發生大逆轉。精工一舉包攬比賽的第2、第4,第8名,而且參賽用的還是機械表。

瑞士人嚇得菊花一緊。畢竟是靠手錶發家的,哪裡丟得起這個臉,情急之下竟然停辦了所有天文臺的比賽。

甚至連上面提到的名次,也死皮賴臉拖到第二年才肯公佈。

精工看這邊沒法玩兒了,又跑到隔壁的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繼續挑戰高手。

但萬萬沒想到,日內瓦天文臺竟然臨時改變比賽規則,讓機械表和石英表同場競技。這簡直比耍流氓還耍流氓。

Beta21

然而,這次的臉打得更疼。

說到這,不得不提石英表的工作原理。

其實石英表的計時原理很簡單,石英晶體暴露在電流下會產生可預測的震動,所以它的計時天生就比機械表可靠精准。

除了瑞士CEH電子鐘表中心的石英表Beta21拿到前3名,第4到第10名全都是日本精工的機械表。

故事真正的喜劇式發展,發生在1969年。精工在這一年推出了一款載入史冊的石英表:

Seiko Quartz Astron

請自行腦補一下瑞士人見到這貨的表情,用嚇尿來形容,絕不為過。因為從來沒有人能將石英晶體做得那麼小,但卻被亞洲人實現了。

精工竟然能把它藏在腕表裡,震驚了整個瑞士表界。

重點是,它比當時世界上所有的表還要精准100倍以上,電池續航能力超過一年,是大多數機械表的250倍。

它的優勢是碾壓性的:走時准,耐用,關鍵是便宜。

在當時,能夠精確掌握時間,比你現在買輛超跑還奢侈。

70年代的精工表

但Seiko Quartz Astron的誕生卻顛覆了這一切:任何人都可以掌握時間了。

這對瑞士機械表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行內人將這次事件稱之為石英危機。

瑞士機械表根本無力招架這種性價比max的石英表,鼎盛時期90%的全球出口總量,一直下降到了40%,30%……

簡單來說,完全慘敗。

70年代,精工更是一舉擊敗以奧運會官方時計為榮的歐米茄,終結了他們獨佔17次奧運會計時權的歷史。

後來的瑞士機械表沒有死絕,反而風生水起,全靠Swatch集團創始人,這個叫尼古拉斯•海耶克的男人。

今天瑞士機械表賣這麼貴,全拜他所賜。

海耶克做了兩個相當重要的選擇。

首先,生產平價石英表對抗日本。他研發了出一種比日本石英表還少100個零件,只需要51的零件的石英表,大大降低故障率和製表成本。

於是有了後來的平價時尚Swatch。

在高端領域,海耶克也迅速改變行銷策略,開始向地球人洗腦:機械表不是單純的日用品,它不需要更換電池,它講究工藝、品牌和傳世。

他先後收購歐米茄、寶璣、寶珀、浪琴等歷史底蘊深厚的名表,對於機械表來說,品牌價值的重要性已大大超過手錶本身價值。

同樣機智的勞力士,也是堅定不移走高端路線。

他們不跟卡西歐和精工之流的日本表拼售價,而是講情懷講手工講歷史底蘊。

還將品牌鋪向最高端、最講求時效性的場所——機場,把目標對準經常在這裡出入的名流和富人。並全力投入預算贊助高爾夫、馬術、滑浪風帆、維也納音樂會這類高端消費場所。

90年代,瑞士機械表慢慢復蘇繁榮,神話就這麼被造出來了。

就像某經典廣告語: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一樣,瑞士人重新定義了手錶的價值。

機械表從此成為了彰顯身份的奢侈品,無數人都願意命中減少幾秒多買一隻表。

大多數人早已被成功洗腦,手錶最無用的功能就是看時間。

哪怕日本石英表做到誤差為億萬分之一秒,也淪為廉價、毫不性☆禁☆感的工具屬性。

不是日本表不夠屌,只是行業規則的話事權,已經被瑞士老大哥給控制了。

所以不想吐槽男人為啥做夢都想要一隻百達翡麗了,這跟女人想要一隻鴿子蛋在本質上沒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