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我們的困境被拍成近期最好的電影

最近Sir挖到一部神奇的電影,產地冷門,卻似曾相識。

升學難、看病難、走後門、找關係、婚姻危機……

好像除了霧霾問題,中國人的集體焦慮,都被這部電影給說盡了。

你說發生在中國或者中國導演拍的我也信……@Mumu

不信,你試著把背景換成中國,整個電影照樣成立——

畢業會考

Bacalaureat

來自一個你平常很少聽說的東歐國家,羅馬尼亞。

別看這個國家的電影名不見經傳,《畢業會考》能從不起眼的地方走向國際,必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爛番茄新鮮度94%。

外媒《Time Out》評論它:

誠實得殘酷

不多說,開扒。

畢業會考是故事的導火索,引出的是一個人和整個國家的中年危機。

電影的主角是一名叫羅密歐的醫生(阿德里安·蒂蒂耶尼 飾)。

名字很浪漫,現實很不堪。

微謝頂、大肚腩、滿臉橫肉,這很中年。

他最掛心的是女兒伊萊紮(瑪麗亞·維多利亞·德拉格斯 飾),馬上要參加畢業會考了。

好多家長,考前比孩子還焦慮。

都是因為想得太遠、太多。

好在女兒平時成績優異,已經拿到了劍橋的獎學金,只要畢業會考過線就行。

羅密歐在送女兒去學校的路上,察覺到女兒有一點備考不積極,忍不住念叨外國大學生活真好。

朋友,你在大學裡可以交到新朋友

你不能為了你的朋友留在這裡

做對你最好的事

字幕來源:奇遇電影字幕組,下同

(這論調你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

然鵝,天不遂人願……

就在會考前一天,伊萊紮卻突然遭受了匪徒襲擊,還差點被強☆禁☆姦。

在防衛的時候,右手骨折,到醫院打了石膏。

明明知道答案,可是手不聽使喚啊。

第一科考下來,她估計只有8分。這意味著接下來的考試,必須門門考10分才行。

本來畢業會考好好的一道送分題,就這樣變成了奧林匹克競賽題。

事情發展到這個份上,就不再是女兒一個人的考試了,更成了羅密歐的社會關係大比拼。

接下來,影片就生動地展現了“拉關係”的各種場景。

求主考官通融通融。

可是和主考官不熟怎麼辦?

正面攻不下,就從側面拿下他。

先是找到警察局的朋友。

朋友介紹了一個需要做肝移植的高官。

高管說這有何難,我的救命恩人,不就是一通電話的事。

高官給主考官打了招呼。

對方說,讓你女兒在試卷上做好記號,剩下的交給我們。

你看,繞了一大圈,警局、醫院、官場、考場終於打通。

看似相互獨立,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裙帶關係。

好一個官場現形記。

但,又不完全是。

相比之下,《我不是潘金蓮》在官場諷刺上著力更多,李雪蓮作為一個穿針引線的角色,帶出官場上的生旦淨末醜,戲都走在他們身上。

李雪蓮自身是符號化的,她多年來告狀上訪,私人生活幾乎是一片空白。

而《畢業會考》中,官場潛規則只是羅密歐的中年考試中的一道難題。

讓他焦頭爛額的煩心事,還多著呢。

這邊和妻子約定,女兒出國後就離婚。那邊情人已經在催促自己快點公開地下戀情。

年事已高的母親患有心臟病,每天都朝不保夕的樣子。

女兒還交了個不靠譜、沒前途的男友,隨時給她的出國拖後腿。

所有的事情,都在女兒畢業會考期間同時出岔子,讓他的生活幾乎分崩離析。

影片用頗有意味的細節呈現出羅密歐的四面楚歌。

比如構圖上,他和妻子在醫院既疏遠又對峙的坐姿,顯示出夫妻關係的隔閡和名存實亡。

勸說女兒作弊時,父女的不同面向也顯現出他們理念的背道而馳。

在公園休息時,畫面中秋千和蹺蹺板也不斷搖動著羅密歐內心的天平。

這些別具匠心的設計,來自羅馬尼亞的新生代電影大師,克利斯蒂安·蒙吉。

他的電影總是帶有史詩氣質。

獲得金棕櫚大獎的《四月三周兩天》,講的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時期,女大學生違法墮胎的故事。

參與導演的短篇集《黃金時代的故事》,則描繪了過去荒誕的烏托邦。

《四月三周兩天》《黃金時代的故事》

他的電影常常刻畫的是一群人,一個時代,還有整個社會。

《畢業會考》中,蒙吉把目光聚集到當下。

我覺得現在是一個人們非常容易感覺到失望的年代。

電影中父親向女兒解釋了,為何這麼多年逼她上補習班、出國留學。

他和妻子當年滿懷希望,從海外回來建設祖國。

你也知道,91年的時候,你媽和我決定回國生活

這是個糟糕的決定

我們以為事情會有所轉機 以為我們可以力排眾難

結果我們什麼也沒改變

這麼多年過去了,結果呢?

國家沒有走向動亂、崩潰,但也沒有了最初的希望和生機勃勃。

它就像個中年人一樣,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疲軟了。

一開始朋友讓羅密歐去作弊、走後門的時候,他是搖頭歎氣的。

因為這些是他一向看不慣的。

但身邊的人都已經習以為常。

他看到女兒遇襲的錄影,發現當時附近就有人,卻沒有一個上前阻止。

叢林法則嘛

競爭太激烈了,先生

員警告訴他,西方國家也一樣亂。

早年旅居海外的羅密歐,卻堅持不是這樣。

沒那麼多,他們更文明

他回國時的期待很簡單,就是希望有一個守規則、講文明的環境。

可是沒想到多年後,他自己和他的國家,都陷入了中年的怪圈,渾渾噩噩,一成不變。

看不到希望,只想著出逃。

羅密歐和妻子想逃出他們婚姻,希望女兒逃出羅馬尼亞。

但,最無奈的是,他想讓女兒逃出潛規則橫行的社會,必須要通過潛規則才能實現。

那麼他一直教導女兒的正直、誠實,又算什麼呢?

所以在家庭風波的背後,還有著導演更深的隱憂。

這場畢業會考,不僅在考學生、考家長,也在拷問社會良心。

Sir之前曾經說過,這部電影似曾相識。

因為我們就活在逃不掉的人情社會當中,甚至好多特有的詞語,都無法直譯成英文。

關係、紅包

《畢業會考》的考卷,也是我們的真題。

明規則跑不過潛規則,檯面上辦事沒有檯面下容易,業務過硬不如後臺過硬。

好多東西,看不慣,還得照辦。

因為在一個人人講關係的環境中,沒關係就相當於裸考。

就算你自己不在乎,也沒法不為孩子打算。

電影中,羅密歐想到的終極解決方案是留學、移民。

女兒不理解父親的焦慮,而父親不理解女兒的反叛。

父母怪孩子不懂用心良苦,孩子怪父母不尊重自我的選擇,這在中國也是再常見不過的家庭關係。

有時候真的好難說清楚,誰對,誰錯。

《畢業會考》暴露出社會危機,但好在它不厭世、不憤世。

它告訴我們,在重重矛盾中,還有理解之道。

比如父女雙方,彼此抱怨自己不被理解。

其實隔閡遠沒有那麼明顯。

父親在經過一個路段總會按喇叭,女兒已經猜到,這附近是他情人的家。

而女兒壓力太大時,父親也告訴她,可以抽支煙。

原來他一直知道。

《畢業會考》留下一個開放的結局。

或者,導演不信每個人都會被一成不變的社會同化,有天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中年人。

你是誰,答案在自己手上。

換言之,畢業之後,人生的考試才剛剛開始。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字幕翻譯來自奇遇電影字幕組

想看的,A站B站都有汁源

編輯助理:吳孟達達殺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