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男人怎麼樣算硬,看完它才懂(不是「鋼鋸嶺」)

這個週末好過癮,一下上兩部奧斯卡級別的大片——《血戰鋼鋸嶺》和《薩利機長》。

同樣的真男人、真熱血。

建議兩片連刷,能硬一整天。

不過,相比《血戰鋼鋸嶺》的火爆,《薩利機長》有點叫好不叫座。

Sir當時在電影院看完後,完全沉浸在震動中……後來還是清潔阿姨用掃帚把Sir掃出去的。

在這裡,Sir要為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個86歲的硬老頭,好好鼓鼓掌——

《薩利機長》

Sully

美國上映兩個月,反響意外地好。

爛番茄新鮮度85%,觀眾喜愛度高達87%。

故事改編自美航1549號班機事故。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的1549航班起飛僅兩分鐘,就意外遭到鳥群撞擊,兩台發動機都停止工作。

這時飛機爬升的高度還很低,底下就是人煙稠密的紐約市區,情況萬分火急,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簡稱 薩利)不得不將飛機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上……

從遭遇鳥群襲擊,到迫降哈德遜河面,整個過程留個薩利機長的時間——

只有208秒。

最終結果是,機上155人全數生還。

媒體稱之為航空史上的“哈德遜奇跡”,而機長薩利也成了美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CBS影像資料

影片就圍繞這個事件展開。

湯姆·漢克斯扮演薩利,一頭白髮、西裝革履、風度翩翩,想不出比他更合適的人。

這題材、這班底,好像又是一部美國主旋律英雄電影?

是,又不是。

薩利的確是個英雄,但這部電影特別就在於:它不是樹立英雄,而是捶打英雄。

好多人不知道,就航空安全來講,飛機在不得不迫降時,選擇水面迫降是下下策。

薩利機長,恰恰就冒險地迫降在哈德遜河,而沒有按照塔臺指示,返回機場降落。

這個選擇有多冒險?

塔臺指揮人員聽到薩利要迫降水中時都嚇哭了,專業知識告訴他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薩利成了民眾心中的英雄,但是一心認為飛機可以順利返航的保險公司和航空公司,卻覺得薩利讓他們賠了大錢。

他們想找到薩利鋌而走險的原因:喝酒、嗑藥、情感問題……或是純粹想逞英雄?

於是,拯救了航班上所有人性命的薩利,還是受到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曠日持久的內部調查。

電影中,一次次咄咄逼人的盤問貫穿始終,就是想披露英雄的背光面。

湯姆·漢克斯扮演的薩利,幾乎全程都處於一種難以承受的緊張和壓抑之中。

媒體和民眾追捧他頭頂的英雄光環,但是這背後的四面楚歌,只有英雄自己知道。

剛接受完苛刻的調查,和副機長走在街頭,他無比憤懣地說:

滑稽的是,我40年來運送了上百萬的乘客

可到最後,208秒就給我蓋棺定論了

面對記者採訪,他出言謹慎,不敢多說。

想到酒吧喝杯酒,透透氣,也被崇拜他的人認出,所有煩心事都湧上心頭。

不是他不願意吐露心聲,而是很多事,無法向外人說清。

當時飛機的狀況,只有他最瞭解。

事後,他也拿不出確切的證據,證明當時的決定最正確。

我不得不依賴自己這四十多年來

從上千次飛行中積累下來的,對高度和速度的掌控體驗

我目測了一下,我決定豪賭一把

這場豪賭必要嗎?

他是拯救了所有乘客的英雄,還是拿別人生命豪賭的嫌疑犯?

隨著盤問的深入,不利證據接連浮出水面,薩利也不禁動搖了信心。

想當英雄,難。沒想到當上了英雄後,更難。

很明顯,導演想展現的不是薩利救人的英雄壯舉,而是他如何經受住爭議和質疑的錘煉。

電影用三重插敘,挖掘了薩利在迫降成功後的內心掙扎。

一,是他的後怕。

開篇就是薩利的飛機墜毀在紐約街頭的驚險場面。

隨後他驚醒,發現原來是一場噩夢。

這樣的心理負擔沒有被時間沖淡,反而愈演愈烈。

從做夢變成了“白日夢”,光天化日之下也出現飛機撞毀的幻覺。

第二重插敘,是薩利對事發當時的回憶。

在回憶中,薩利克服了心理障礙,表現出一如往常的專業和冷靜。

他對每個細節都記得準確,層層深入地為觀眾還原了遇險時的狀況。

有機艙內緊張到窒息的迫降準備。

也有爭分奪秒的搜救過程。

最後是重現駕駛室內,機長和副機長兩人的臨場反應。

事情的真相逐層被剝開,也把整個電影一步步推向高☆禁☆潮。

第三重插敘筆墨不重,但同樣不可或缺。

那就是在調查的間隙,薩利神遊回青年時期,想起了曾經開過農用飛機和戰鬥機的經歷。

這簡單帶過的一筆,卻讓我們得以瞭解薩利機長的過去,知道他為什麼把一輩子的名節看得那麼重要。

導演伊斯特伍德對薩利並不是一味地拔高,而是從多個側面,挖掘出一個更真切、更立體、更平凡也更偉大的英雄形象。

伊斯特伍德的電影最精彩的,還不是激勵人心的故事。

而是其中強烈的抒懷言志的意味。

《薩利機長》中,英雄有看得見的光榮,也有背後孤獨的堅守,和永不屈服的精神力量。

仔細想想你會發現,這個形象不就是導演自己、那個硬了一輩子的西部牛仔嗎?

《紐約時報》這樣評價道——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太有底了,電影帶著自傳體色彩,張力十足。

年輕時候演硬漢。

老了也不服老,專拍硬漢電影。

只要他擔綱,豆瓣保底都是8.3。

看這手漂亮的成績單

2010年,IMDb評選出近20年來,20位頂尖的導演。

第一位是斯皮爾伯格,第二位就是他。

這麼多年,不管是《老爺車》還是《百萬美元寶貝》,他的電影給予觀眾的快感,從來不在於一瀉千里的酣暢淋漓,而在於按捺住高☆禁☆潮的回甘。

他懂克制。

就像真正的英雄,不會過多誇耀自己的豐功偉績一樣,伊斯特伍德的電影向來是硬而克制。

有淚點,也有燃點,但是統統點到為止。

薩利在醫院檢查時得知全員獲救,含著淚不由自主地默念著155這個數字。

聽證會後走到走廊,把無比激動的心情,只告訴最信任的副機長一個人——

我就是特別自豪。

簡簡單單,但會讓你激動得渾身戰慄。

Sir覺得邁入耄耋之年的老東木,沒有衰退,而是越老越老炮兒。

這樣的老炮兒,不是自視甚高、看不起年輕一代、一言不合就幹架的老流氓。

看過《薩利機長》你會發現,裡面沒壞人。

即使是嚴格調查薩利的委員會,也只是奉公辦事;薩利對待他們,也永遠只有說服,沒有對抗。

就連他上脫口秀,主持人說個葷段子,他都配合地傻笑。

說實話,論動作場面,《薩利機長》的迫降戲份遠比不上《血戰鋼鋸嶺》的熱血戰場來得刺激。

但它描畫出的,是一種不必犧牲生命、就在我們身邊的英雄。

就像薩利接受電視臺採訪所說:

我不覺得自己像英雄

和別人一樣,我只是做好本職工作而已

在這個英雄越來越少的年代,科幻大片不得不創造出眾多獨力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來滿足我們的“英雄夢”。

但是那些英雄有什麼鬼用,放下了爆米花,才看得見真英雄。

TA可以是開飛機的薩利,也可以是演牛仔、拍電影的東木。

也可以是每一個我們。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娜塔莉波特大、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