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看圖元,手機拍照畫質好壞還得看這些
手機拍照已經是一個被說爛了的話題,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無論是用戶還是廠商都非常注重手機的拍照功能,上至旗艦機下至百元機,有事沒事都要吹一通自己的拍照屌炸天、吊打友商之類的。更有廠商宣稱他們的手機可以拍星星!而華為和摩托羅拉這樣有實力的大廠更是找到了徠卡和哈蘇等老牌攝影器材廠商進行合作。更誇張的甚至連千元機都開始使用雙攝像頭了。
然而,手機拍照的成像畫質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不是一味的靠高圖元或者廠家吹一通,貼牌加個LOGO就能提升畫質了。小雷就來談一談除了大家熟悉的圖元之外,影響手機畫質的幾個決定性因素。
單位圖元尺寸
在上文,小雷已經提到,一味的追求高圖元未必能得到好的畫質,甚至對於現階段的手機而言,高圖元只會適得其反,原因就出在單位圖元尺寸上。手機感測器的面積是非常有限的,和微單、單反動則全畫幅的圖像感測器相比,手機的CMOS簡直小的可憐,甚至不及普通的卡片機。那麼在圖像感測器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太高的總圖元就必然導致單個圖元面積的縮水,單位圖元尺寸就不可能很大。這樣,最直接的劣勢就是每個圖元對光的接收能力以及敏感度下降,最終導致暗光拍攝畫質下降,噪點增加。同時在白天大光比環境下也會出現寬容度不足的問題。
許多廠商都不會表明單位圖元尺寸,小雷這裡給大家簡單說一下,目前在手機上單位圖元尺寸最大的為1.55μm,代表機型有Google Pixel系列和小米5s等,其次是1.4μm的三星Galaxy S7系列和 vivo最新推出的xplay 6。大家比較熟悉的iPhone 7系列為1.22μm。至於大多數千元機的單位圖元尺寸普遍在1.1μm左右。總之機友們記住,單位圖元尺寸是越大越好。
圖像感測器的大小
儘管手機適用的CMOS圖像感測器普遍都不大,但是要細分的話還是有區別的。圖像感測器也是越大越好,在攝影發燒友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底大一級壓死人!說的就是這個。可見大尺寸的CMOS是多麼重要,不然為啥全畫幅單反這麼貴呢?大尺寸圖像感測器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容納更多的圖元,或者在同等圖元的情況下獲得更大的單位圖元尺寸。各位機友可以留意一下,iPhone 7、三星Galaxy S7和Google Pixel同為1200萬圖元,但三者的單位圖元尺寸各不相同,原因就在於它們的CMOS大小不同。
目前,手機上最大的圖像感測器為索尼的IMX378,面積達到了1/2.3英寸,這個大小已經追平了主流的卡片機了。三星Galaxy S7所採用的IMX260為1/2.5英寸,也比較大了。今年主流的IMX298為1/2.8英寸,而iPhone 7則為1/3英寸。
防抖技術
防抖技術,在單反和微單相機上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了,但手機上的防抖技術至今尚未完全普及。現在,大多數的手機依舊不帶防抖,防抖分為電子防抖與光學防抖兩種。電子防抖的原理是通過軟體演算法來彌補手機產生的抖動,其效果有限,小雷主要說說光學防抖。光學防抖主要是通過移動鏡頭的鏡片對抖動進行反向補償,從而達到抵消抖動的目的。由於鏡片組可移動的幅度較大,其防抖效果比電子防抖要好。
光學防抖的好處在於可以抵消拍照時產生的手抖,避免照片模糊,從而大幅提高了成片率。另一方面,因為有了光學防抖,使用者可以使用更慢的快門速度以延長曝光時間獲得更加充足的曝光。這在對夜景拍攝時尤為重要。根據小雷的經驗,搭載光學防抖的手機最慢快門速度可以達到1/4秒,而沒有光學防抖的手機,最低快門速度普遍在1/17秒左右,這樣算的話,在極限環境下曝光量相差了整整2檔,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注重拍照的機友儘量選擇帶光學防抖的手機。
光圈大小
光圈這個概念,稍微有點攝影基礎的機友應該不會陌生,光圈主要控制進光量的大小和景深的深淺。同等條件下,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景深越淺,背景虛化也就越明顯。鑒於手機的光圈是不可調的,而且手機的進光量相比相機本來就不足,何況在拍特寫和微距時,背景虛化有利於突出主體,所以小雷認為光圈也是越大越好。
目前手機的最大光圈為F1.7,代表機型有三星Galaxy S7和OPPO的R9s。iPhone 7的光圈為F1.8。一般來說,在手機當中,我們把光圈大於F2.0的稱為大光圈。現在不少注重拍照的手機都配備了至少F2.0的光圈。小雷推薦各位機友儘量選擇大光圈的手機。
對焦速度
小雷認為對焦速度對於以日常抓拍為主的手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對焦速度快的手機能捕捉到更多精彩的瞬間。前幾年,手機主要採用傳統的反差對焦方式,這種對焦雖然能夠保證精度,但缺點在於對焦速度慢,並不太適合以抓拍為主的手機。隨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相繼出現了相位對焦、鐳射對焦和全圖元雙核對焦等方式。它們各有優劣,廠商往往將它們混合應用。
相位對焦是通過在圖像感測器上集成對焦專用的圖元來事實檢測焦點的位置,從而加快對焦速度,但其缺點是對光線要求較高,一旦光線不足就會失效。鐳射對焦是通過專用的鐳射感測器發射一道鐳射來檢測焦點距離,速度也非常快,而且不受光線影響。但其缺點是鐳射發射功率有限,因此對焦距離受到限制,一般有效距離為2米左右。而全圖元雙核對焦可以說是目前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案,它可以被看作是相位對焦的終極版,其每一個圖元都能即時檢測焦點位置,同時又可以成像。對光線的依賴也大幅降低。三星GalaxyS7、OPPO R9s和vivo Xplay6都採用全圖元雙核對焦方式。
ISP影像處理器
這是一個很多機友都會忽略的因素,但事實上它會直接影響畫質。ISP影像處理器用於處理圖片或者視訊訊號。它一般被分為兩種:集成式ISP和獨立ISP。理論上來說並不存在孰強孰弱的分別,但從現在推出的手機來看,似乎獨立ISP的機型成像畫質更好一些。當然,集成式也有非常優秀的。
所謂集成式ISP就是把ISP影像處理器集成在手機CPU內部,這樣的好處是效率高,處理速度更快,有利於提高成像速度。其中高通驍龍821集成的Spectra ISP就是優秀的代表之一,大多數搭載驍龍820/821晶片的手機都採用了這顆ISP。而獨立ISP則是單獨的一塊晶片,其優點是處理能力非常強悍,可調教的餘地更大,蘋果的iPhone 7和三星Galaxy S7都採用了獨立的ISP晶片來保證成像畫質。其中Galaxy S7的ISP出自三星半導體LSI之手。
軟體演算法優化
說到演算法和優化,這玩意兒聽著有點玄學,因為普通用戶看不見也摸不著,甚至很難感覺到軟體演算法和優化的作用。但通過仔細的觀察其實就不難發現,演算法的作用無處不在,拍照時的白平衡、曝光和HDR等參數都是通過軟體演算法來調節的。小雷下面給大家看兩張照片:
左邊為S7拍攝,右邊為一加3拍攝
這兩張照片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分別由三星Galaxy S7和一加3拍攝,通過對比拍攝參數,小雷發現,三星Galaxy S7採用了更慢的快門速度和更低的ISO感光度。而一加3的快門速度則比較快,同時為了保證曝光充足,把ISO感光度提高到了6400。雖然,兩者最終效果看上去區別不大,但明顯採用了不同的演算法。三星Galaxy S7採用低快門速度和低ISO的演算法明顯更好,噪點更少。
左邊為S7拍攝參數,右邊為一加3拍攝參數
說了這麼多決定拍照畫質的因素,機友們大概已經發現,凡是拍照效果比較出色的手機至少同時做好了其中的兩三點。例如三星Galaxy S7同時擁有較大的單位圖元尺寸、較大的感測器去、具備光學防抖、最大的光圈、極快的全圖元雙核對焦、強大的ISP和優秀的軟體演算法。也難怪三星Galaxy S7的拍照畫質一騎絕塵了。
小雷提到的這些參數一般的廠商並不會刻意宣傳,有些參數廠商甚至隻字未提,但它們確實對畫質影響很大。其影響遠大于很多機友關心的圖元數。小雷建議,以後機友們在衡量手機拍照水準時多參考這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