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勝收!在南京看“自逍遙—姚媛畫展“
展覽名稱:自逍遙—姚媛畫展
展覽時間:2016年10月21日14:30分—2016年10月27日
展覽地點:江蘇省美術館一號展廳,南京市長江路333號
自逍遙——姚媛個展
姚媛近幾年的繪畫呈現出一種“暗自”的收緘方式,與幾年前強調語言與觀念的對抗性建構有些不同,她努力將某種“裂變”式的語法融合成一種自覺的狀態,並越來越內化這種自覺,以至於形成一種向內的逍遙。
而且這種逍遙恢復了她的“本性”,一種與她生活節奏越來越一致的自我觀照的“本性”。這種本性正是莊子“逍遙游”中的自然性,一種精神的自然遨遊。對姚媛而言,這種遨遊既是繪畫的外在形式,也漸漸成為自我存在的內在要求,因此,姚媛的繪畫在此處有一個從形式到精神的潛在轉折。
當代藝術所秉持的思想與觀念在語言上的結構化理念,不是從姚媛的繪畫中退隱了,而是轉換成一種對自我生成的自然性姿態,或者更深一步說,就是用一種“大道”的中國文化經驗重新審視她在裂變、互斥思維方式下用繪畫對當代處境的描述和言說,無疑這是一種可能的文脈追溯,只是這種追溯對姚媛而言是對“自我”的自覺應答與唱和。
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認識新的姚媛:
1、自我個性的深入。
個性對繪畫而言主要是獨特性,就是姚媛在建構自身獨特的精神訴求、思想態度、語言方式等層面上,越來越注重其深入的能力。這裡有一種精神的深化與語言的難度要求。在原有山水花鳥人物交織的物象關係中,將原有的裂變與互斥方式埋入更深的境象中。
2、自身傳統的內化。
自身傳統在姚媛那裡更是一種精神傳統,或者明確地指向一種文脈認識,在這個層面上,她傾向於以內化的方式重鑄傳統“人與自然”的關係,並且這種關係實際上與當代物質現實和精神現實有著必然的牽扯。姚媛越來越懂得如何讓這種牽扯成為自我內化的“行動”或“行為”。
3、女性身份的自省。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有關“女性主義”的話題介入了藝術範疇之後,一直爭議不斷,姚媛並不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出發,而僅僅從女性身份的角度出發,從自我出發,逐漸獲得一種有關繪畫語言的視角,它作為女性理解當代中國精神現實的一種途徑,在姚媛那裡已經成為自覺的部分。
4、對話語言的自覺。
語言與物象的建構與呈現一直都是姚媛極為擅長的能力,近期,她越來越明確地將一種“互斥”性表述方式轉化成一種“對話”式表述方式,以贏得語言的自覺生髮,其中既強調語言自身的“逍遙”,更強調自我精神的逍遙。
5、生存介面的自知。
姚媛是一個在生存層面上早已自知的畫家,她懂得如何在一種工作的艱辛與愉悅中,確立一種自我逍遙的精神欲求,這實際上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6、藝術生態的自理。
有關藝術表達的結果,姚媛常常有一種“慢下來”的趨勢,其實,這種“慢”是一種態度,屬於生態的自然變奏,姚媛希望自己的“力”在這種自覺的“慢”中獲得更為強大的張力,以呼應自己精神的“逍遙”訴求。
總之,姚媛在對自我的重審中漸漸呈現出一種“自逍遙”的狀態,這既是一種繪畫在文脈和當代處境中的立場,更是她對生活與人生的自然領悟,我們有理由期待她的一切。
作品欣賞
(麻紙鏡芯)自在飛花 34cmx34cm 2013年
2012--秋33cmX44cm 2012年
巴黎之殤66cmX66cm 2015年
碧桃春 2012年
春江花月夜132cmX35cm 2015年
風華旖旎景深處49cmX50cm 2011年
浮生若夢264cmX66cm
國香春霽50cmX50cm 2014年
花露春深 2015年
花月靜好 2015年
滿庭芳45cmX46cm 2011年
夢花園之二230cmX80cm 2009年
它山之石180cmX185cm 2014
唯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130cmx42cm2013年
曦暉朗曜210cmX180cm 紙本彩墨2016年
豔夜 50cmX50cm 2014
隱遁2013年138cmX35cm
遊園驚夢之二2013年188cmX93cm
玉華幽夢32cmX96cm 2011年
雲嶺煙靄138cmX35cm 2015年
每個時代都有相似的情境,花開花落總相似,青山依舊,人卻不同,我們描繪的物象可以是一致的,而古人的情緒無論我們怎樣領略和企圖接近,我們都只能從人性的共通性及文化教養上去理解,古今同異, 可以差相仿佛,也可能大異其趣,大可不必苛求,我要表達的也只是我自己,我和古人面對同一座山,一枝花,即使心境相同,轉化成畫面時也可以完全不同,所差者,倒是古人的筆墨技法和經綸滿腹了。——姚媛感言
姚媛
1971年出生于浙江諸暨,1994年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畢業後留校工作,曾任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後調入南京書畫院。現為第十三屆南京政協委員,中國女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中國花鳥畫藝委會委員,南京市“五個一批”人才,南京書畫院(金陵美術館)院委會委員兼山水畫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