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勝景,共用和諧」我的北歐紀行
一直嚮往北歐。
本來計畫在今年 5 月前往北歐,然而因故不能成行,只能順延到 8 月。嚴格來說,這個月份應該已稱“初秋”,但據旅行的當地導遊介紹,北歐的秋天特別短暫,與其說有初秋,不如說是“晚夏”更確切。前往北歐(冰島不保證)比較好的季節反而是 3、4 月份和 7、8 月份,前者柔風細雨、山花爛漫,後者則一派草木蔥蘢,生機勃發。9 月以後一些高寒地區的道路封閉,萬物肅殺,除非是特意循著極光和聖誕老人而來,否則對於北歐大部分地區而言已是淡季。
首次在旅行版發文,有點不安,第一次做這樣的總結,實在不知從何起筆。一般,許多驢友習慣于從國內的機場開始介紹,D1、D2……一直記錄到“結束旅程,回到溫暖的家”。按照時間軸記敘,固然有全景式的展示整條線路和整個過程的好處,但也容易把本欲反映的一個個整體性的元素肢解割裂。我決定按照物件或題材整理照片。
風光 SCENE
相對于童鞋們比較熟悉的西歐、中歐或南歐線,北歐相對而言在人文景觀上是比較貧瘠的。丹麥、瑞典、挪威、芬蘭這些國家不但在地理上偏居極北一隅,在歷史上也從來不曾佔據過歐洲史的中心地位,加之人口少之又少(全部人口不及腐國一半),所以在人文上是較為羸弱的。不過,這反倒也凸顯出了在風光上的瑰麗奇絕之處。這其中的擔當非挪威的峽灣莫屬。
峽灣 (fjord): 海侵後被淹沒的冰川穀。冰川穀的一種特殊類型。在高緯度地區,大陸冰川和島狀冰蓋能伸入海洋,冰川穀進入海面以下,繼續深掘,拓寬冰床,冰期後海面上升,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沒,受海水影響,形成兩側岸壁平直、陡峭、穀底寬、深度大的海灣,即峽灣。海面上升淹沒前的槽谷地形,可以曾是沿構造破碎或岩性軟弱地帶發育的河谷。 —— 《辭海》
挪威素有“峽灣之國”的美譽,峽灣之旅也是本次旅程的核心。挪威的四大峽灣:松恩、哈當厄爾、蓋朗厄爾峽灣、呂瑟峽灣。一般的跟團遊都至少都會前往四大峽灣之首的松恩峽灣,這也說明去了其“最長”、“最深”的顯赫地位。筆者的線路是飛機至貝根,再搭乘 2 個小時的大巴前往 flam,從這裡做船遊覽。無奈遊船出發時,滂沱大雨而至。前半段給觀賞帶來不便。幸而雨後雖不霽但霧散,一副水墨田園風光豁然開朗。
次日,前往著名度僅次於松恩峽灣的哈當厄爾峽灣,運氣依舊很差,甚至還不及前日。大霧像面紗將這位夫人遮掩起來。
冒著大雨所攝的 flam 小鎮上的高山瀑布。峽灣周圍高聳的山體發育的無數溪流卻成就了許許多多壯麗的瀑布。
亞寒帶地區稍高海拔就呈現出苔原地貌,遠處終年不化的雪山。
峽灣地區沉悶抑鬱,不代表北歐的天氣都是這般糟糕。實際上,詭吊的是:在挪威地區都是整日陰雨綿綿(與我八字不合?),而在其他三國都是風和日麗。
這張攝於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的遊輪上,傍晚的芬蘭灣沿著海岸線的空中出現了晚霞的耶穌光,溫柔地撫摸著靜如池水的波羅的海。
天藍·雲白·海無波紋,站在市政廳前眺望“北方威尼斯”的天際線。
瑞典南部的草場,金黃色讓人歡欣愉悅。
斯德哥爾摩皇后島皇宮前的林蔭小道,夏與秋的交匯。
丹麥的厄勒海峽。對面是瑞典,這邊是丹麥。國境線上千帆過,北歐人民休閒忙。
城市 CITY
① 赫爾辛基(
Helsinki
)
“千湖之國”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是本次旅行的第一站,這座世界第二北的首都坐落在波羅的海芬蘭灣的灣底,與塔林隔海相望,與聖彼德堡也相去不遠。因處連接歐亞距離較短的北方航線歐洲一端,赫爾辛基也是重要的歐亞人流和物流中轉站。
連綿不絕的湖泊消失在赫爾辛基遠郊的地平線上。
赫爾辛基標誌——大教堂。因在舉行法事活動,當天無法入內參觀。
這座路德宗的大教堂也反映了該國八成以上信奉新教的情況
大教堂前的參議院廣場中央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像。在一個新教國家首都的最核心位置樹立著一尊東正教國家元首的銅像,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芬蘭與俄國(蘇聯)那愛恨交織、激情四射的歷史。有興趣的尾巴可以去瞭解一下……
市中心雜貨市場附近的俄國紀念碑。芬蘭是東西方文明對撞的橋頭堡,也是聯繫的引航站。
喜歡芬蘭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可愛的芬蘭原創動漫形象—— Moomin。國內也有 Moomin 的改編話劇,不妨帶孩子去看看。
Moomin 是由 Tove Jansson 及 Lars Jansson 於 1940 年創作的故事,原本 Tove 是想創作出一個醜陋古怪的精靈來取笑她的弟弟 Lars,想不到她們逗趣而可愛的模樣贏來了滿天滿地的 Fans。
我最早對赫爾辛基發生興趣是小時候在對奧運史的閱讀當中,1952 年奧運會使不知名的赫爾辛基成為北歐唯二舉辦過夏季奧運會的城市(另一個是 1912 年的斯德哥爾摩)之一,也是北歐距今最近的一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我覺得赫爾辛基是舉辦過夏季奧運會的城市裡知名度最低的),同時也是新中國第一次派團參加的奧運會。遊覽期間恰逢本屆裡約奧運如火如荼之際,路過這座半個多世紀前的奧運會主場館,當年的喧囂已往事如煙。
赫爾辛基的街道比較冷清,並沒有多少人和車。如果喜歡一種避世的寧靜和安逸,定居這裡我覺得是個不錯的選擇。
無數諾粉們心中曾經的聖地,赫爾辛基最有名的現代建築群(無誤)——前諾基亞公司總部大樓。我算是半個諾粉,畢竟人生的第一台手機是 N70,無情懷不感傷。倒下的是資本家,逝去的是 80 後的集體回憶。儘管這次出行這不是科技宅的聖地巡禮,但我之前特意做過功課。當巴士通過 E51 高速公路即將進入 Esbo 區時,我捕獲目標、摁動快門,記錄下這片見證過一家跨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最巔峰歲月的現代建築。
②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這是大名鼎鼎的北歐首席“大國”瑞典的首都,儘管打開度娘,輸入“斯德哥爾摩”,最先跳出來的結果居然都是跟某種精神問題相關,其實我早已經認識了這個名字讀起來 fashion feel 十足的城市。據聞瑞國斯城跟丹國哥城為爭鬥“誰才是北歐第一大都市”的頭銜,已經撕逼多年,甚至影響到鍵盤上兩國人民的友誼(看來地域爭鬥不是我國群眾專好),結果從如今的面積、人口、GDP、大企業等等因素比較下來,斯德哥爾摩似乎無懸念勝出。別國人民內部事務我不關心,但是百聞不如一見,斯德哥爾摩真心是一座古典和現代交融得比較好的北歐城市,也是一行下來,最稱得上雄渾大氣的北歐城市。
從赫爾辛基乘坐遊輪進入斯城,剛進城的時候,儘管雲層很厚,但城市的第一印象在氣勢上就完全壓倒赫爾辛基(原大瑞典帝國的一個邊境小城怎能跟帝都相比)。
瑞典老皇宮。與現皇宮一樣,由皇家衛兵駐守。
郊區的皇后島,也可以認為是現皇宮。這座皇宮擁有著應該是北歐最大型的皇家園林,充斥著凡爾賽宮式的炫耀。
斯德哥爾摩街頭的教堂建築。
斯德哥爾摩市中心 CBD,也是外國遊客可以血拼的好地方。這座城市有其現代時尚的一面,但不似奧斯陸那樣過於摩登,也沒有哥本哈根那麼過於小資,而是保持著一種老成的矜持。
諾貝爾獎遊一直北歐線不容錯過的亮點,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是諾獎除了和平獎以外,其他獎項的頒獎地。遊人在晚宴大廳可以稍微感受一下莫言、屠喲喲這些大咖邁向人生巔峰時候感受。
③ 哥德堡(Goteborg)
瑞典第二大城市,最大港口,工業重鎮,也是一位處於北歐三國首都中心,位置極好的城市。河流穿行老城區而過,與首都相比,似乎更加生活。
貫穿城區略顯陳舊的有軌電車,承載著當地人的記憶叮叮咚咚駛過。
哥德堡港內標誌性的口紅樓,我承認我覺得不怎麼像。
市郊高速公路旁邊的宜家,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宜家的主色調搭配就是瑞典的國旗色。北歐城市裡隨處可見的各類精緻的家居店、燈飾店讓宜家的設計在本國顯得廉價感十足。
哥德堡是瑞典工業重鎮,也是著名的 VOLVO 總部所在地。全城相當比例的市民在富豪上班,或從事相關產業。但即便如此,馬路上富豪品牌的小型乘用車也僅占到總數的不到三成。歐盟市場內的激烈競爭可見一斑。
④ 奧斯陸(oslo)
前面提到斯德哥爾摩和哥本哈根雙城撕逼,我想對於奧斯陸這樣中等規模,而且生世屌絲的首都恐怕只有吃瓜看戲的份了。挪威這個國家挺有意思,發現石油(北海油田)之前是北歐幾乎最貧困的,成為暴發戶(油價暴跌前人均 GDP 世界最高,去年跌出三甲)之後似乎是苦日子過慣了,開始拼命存錢(挪威主權財富基金)……
不過有一點是特別值得一說的:這個國家的人民不管貧窮還是富裕都有很硬的骨氣,二戰中是唯一沒跪元首的北歐國家,今天即便面對強權也不屈服。
從市區眺望奧斯陸峽灣,奧斯陸峽灣其實就是那幅著名的《呐喊》的背景……
說起《呐喊》,不說其本身的藝術成就,單是在網路力量的推動下,幾乎已經是當下影響力最大的經典美術作品,也是挪威鎮國級的名畫。挪威皇宮前大街上也掛滿了宣傳小旗(看不懂內容)。行程倉促,否則我一定會前往奧斯陸市中心的蒙克博物館,《呐喊》原作的四個版本中有兩個收藏於此。
奧斯陸摩登前衛的象徵——國家歌劇院。
奧斯陸的現代建築設計別具一格,讓人懷疑這裡是否是建築設計師的天堂?幾乎沒有兩幢外觀相似的樓房。
諾貝爾獎線的第二站——奧斯陸市政廳,每年的諾獎和平獎即在此頒發。建築規模小於斯德哥爾摩市政廳,但本身卻也透著一種詭異的壓抑,也許是這個獎項充滿了太多爭議的緣故吧(諾大叔果然腹黑,壞鍋甩鄰國)。
晚宴廳也跟斯德哥爾摩的風格迥異,充滿著抽象主義的格調。
⑤ 貝根(Bergen)
卑(bei)爾根是挪威的故都,現在的第二大城市。相比首都的現代摩登,貝根仿佛還想盡可能留在過去。
這裡是開啟峽灣的地方。
著名的貝根 「彩色房子」(漢莎商人舊址、世界遺產)話說要是大晴天,又有帆船停著來一張就贊多了。
貝根有名的漁市場,價格不忍直視,800 元吃一盤淡菜牡蠣。江浙沿海人士表示不能忍。
從纜車坐上 Floyen 山的山頂,整個城市盡收眼底。(HDR 繪畫風格)
貝根街頭的機車。
這裡提別要提一下在貝根下榻的酒店,外立面的線條非常有意思。
⑥ 哥本哈根(Copenhagen)
知乎上有篇形容北歐各國氣質的帖子,總結“瑞典人傲裡傲氣、丹麥人洋裡洋氣、挪威人土裡土氣、芬蘭人傻裡傻氣”。丹麥人之所以洋氣,恐怕是因為身處白德蘭半島,算是個歐陸國家,靠近歐洲中心,能接觸到先進和時尚的東西比較多。據介紹,丹麥絕對稱得上是個“小確幸”國家,“小確幸”是這麼來的:14-15世紀的極盛時期依靠卡爾馬聯盟控制了整個北歐地區,儼然北方一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該國的歷史後來比較悲催,戰敗、肢解、衰落成為主旋律,從北方大牛衰敗成了彈丸小國。“丹麥人常常懷疑自己擁有某種種族天賦,總是恰到好處地在錯誤的時刻選擇錯誤的對手”一路悲催下來到了近代只能靠一些兒童讀物在江湖上混名氣了。不過,輸多了嘛,國民心態自然就淡定了,寵辱不驚,樂享當下,幸福指數爆棚,大家不是愛喝啤酒、愛吃冰淇淋就是愛搭積木。
女皇夏宮,“媽媽!我看到會走的藍罐曲奇!”
傳說中的哈姆雷特堡。樹上的英美文學愛好者,你們好嗎?
哈姆雷特堡是個棱堡,我這個軍事宅對此很有興趣。
棱堡是古代堡壘的一種,其實質就是把城塞從一個凸多邊形變成一個凹多邊形,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面(通常是2-3個),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
小美人魚銅像。在丹麥“不看此像非好漢”,太爛俗了,就不多說了。
富足的丹麥人民又壕了我一臉。
腓特烈堡宮很好詮釋了丹麥人淡定的心態。正前方的這尊銅像真身實際上在前面介紹過的瑞典皇后島皇宮前面,是瑞典為炫耀擊敗丹麥的武功而劫掠至斯德哥爾摩,心大的丹麥人之後又淡定地鑄造了一尊複製品,擺放在原位……(丹麥眾:“NND,咱能不提打仗的事成麼?”)所以,提高自身修養,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很重要。
腓特烈堡宮的彩繪玻璃,投下最美的一束光。
安徒生廣場(我就不拍我國遊客排隊留念中的安徒生像)。
繁華的步行街,地廣人稀的北歐有點不習慣這樣熱鬧洋氣的街道。
小確幸的哥本哈根人堅持 6 點關店回家圍坐吃燒鵝(參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優良“傳統”(大誤),因此哪怕是樂高這樣的土特產商店也早早打烊。於是,我這樣的歪果仁來的稍晚,只能隔窗哀歎自吃閉門羹了。
人&生態 PEOPLE & ECO
美景天成,但城市的建立卻有賴於人的生存、人的生活和人的品性。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生活的人們是在一種高度發達卻又與世無爭的恬然狀態下,去建立一種人與生態和諧共處的文明圖景。
波羅的海邊悠然自得,享受晚夏陽光的划艇愛好者。
與沙特相反,挪威既是歐洲(俄羅斯除外)最大的產油國,也是全球油價最高的國家。圖為路邊的加油站,上排汽油,下排柴油,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價格均為挪威克朗,相當於 80% 的人民幣匯率)
挪威政府以極大的熱情鼓勵電動汽車,BMW i3 此類新能源車輛屢見不鮮。圖為奧斯陸阿克斯胡斯城堡旁的道路,兩側佈滿了充電樁。
地大物博的北歐同樣非常重視其他清潔能源的發展。
丹麥人民的好朋友,強身健體無污染(再有人說騎自行車的是窮逼,就請用丹麥人民的例子糊他一臉)。
“歡迎中國朋友!不好吃不要錢”
游輪穿梭於海峽和半島之間,這是酒精和籌碼愛好者共同的狂歡地。
富裕並非萬能,人口老齡化和穆斯林難民潮是北歐所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
最後,感謝各位能看到這裡,看完這篇冗長的紀行。本篇按照個人洗好梳理了所攝的部分照片,並吐了點槽,水準有限,絮叨略多。以後還有機會,我還是希望能去補完缺漏的北歐國家——“冰與火的國度”冰島,繼續攢錢吧。
* 本文列舉的景點僅僅是游程的片羽,大量個人印象重複的景點並未列舉。如需要瞭解更多關於北歐線路的景點或特色,請進一步上網或諮詢旅行社。
* 部分照片因隔車窗所攝,品質下降在所難免,請見諒。
* 照片使用 Sony A7RII、FE 16-35mm/4、FE 70-200mm/4、FE 35mm/1.4 拍攝,部分使用了 GND 和 C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