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孩子心中排第幾? 敢說第一的都進來
言情男主常說的一句話:我的心很小,容不下兩個人。其實孩子的心也很小,能夠走進他的內心深處的人真心不容易。
小侄子今年5歲,每週都會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列出全家人在自己心中的排名順序。前幾天,他家的排名榜又更新了,奶奶還是穩居第一名,爺爺第二,媽媽排最後一名(原因是打小侄子的屁屁了)。表姐無力地向我吐槽道“我算是知道了,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媽媽的位置都被奶奶給代替了,我也不求在他心裡我是最好的,只要長大之後別恨我就謝天謝地啦。”
本來我以為這是小孩子無聊搞出來自娛自樂的東東,可是後來當我把這件事當做笑話告訴朋友的時候,她的一席話讓我震驚不已。
朋友說有一次,讓班裡的學生以“我最愛的一個人是XX”為題寫一篇作文,結果一半以上的孩子寫的是奶奶,只有極個別寫媽媽的。評講作文的時候,朋友問孩子們為什麼在這麼多人的心裡奶奶最好,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每天上學、放學都是奶奶來接送我,回家之後也是奶奶給我做飯,做錯事的時候奶奶從來都不凶我,不強迫我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不難看出,孩子的世界很簡單,誰對他好,誰陪伴他的時間長,那麼在孩子的心裡分量肯定會高於其他人。奶奶對於許多孩子來說是最溫暖的港灣,在這裡可以隨性地玩鬧或者尋求心靈上的慰藉。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是很不正常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通常情況下孩子會選擇媽媽作為自己的重要他人,然後才是爸爸或者家裡的老人。可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出現這些異常現象呢?是什麼原因把孩子從我們身邊逐漸推開的?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生活壓力的增大,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很多父母無奈地選擇了加班出差,陪伴孩子的時間相當有限。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會變得比較淡薄,以至於很多家長偶爾想和孩子來一場心靈交流,卻尷尬地不知道從哪句話開始。所以陪伴很重要。
我有個同學,每年孩子放暑假的時候,她都會請半個月的假,帶著相機和孩子,暫時放下眼前的工作,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她說帶孩子出去真的不是為了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或者提高英語水準,只是覺得有條件帶孩子出來玩玩,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就是一種愉快美好的經歷。至於旅途中看過什麼風景遇過什麼人碰上什麼事都不重要。
我見過她家孩子,懂禮貌、活潑開朗、在學校也很優秀,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陪伴的作用,但至少不能否認母親穩定平和的陪伴確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