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新華古琴藝術展吸引二石攜《不得知音聲不切》

近日,南京江東中路新華傳媒廣場上的新華全媒體藝術館琴聲悠揚,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江蘇新華文化藝術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新華古琴文化藝術展”在這裡以別樣的形態悄然開幕。來自古琴、昆曲、書畫、詩歌、傳媒、企業等各界的專家學者100余人彙聚一堂,聽琴、論琴,賞書、觀畫,闡述古琴歷史的淵源,交流古琴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國書協副主席孫曉雲為本次展覽題寫展名“清秋古調”。

藝術館裡,數字大屏滾動著古琴、昆曲、書畫、詩歌等文化元素,50餘把古琴與30多件古琴題材的書畫作品交相輝映,有斫琴名家馬維衡為昆曲藝術家龔隱雷斫制的“隱雷”琴,有古琴大師劉少椿後人劉揚為國家領導人演奏的“遺風”琴,有揚州民間斫琴高手吳亮明為新華古琴社特製的“新華古韻”琴;還有傅二石、言恭達、孫曉雲、徐善、李嘯、王衛軍等22名書畫名家,根據唐詩宋詞裡的古琴題材創作了一批書畫精品。

傅抱石之子、著名國畫家傅二石先生已是80高齡,在夫人陪伴下冒著高溫趕到現場聽琴。他說,古琴是人間最美妙的聲音,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很多傳世的名畫裡,都有攜琴、撫琴的圖像,中國文人對古琴有著很深的情感,直到今天,我們的國畫創作依然離不開古琴。他聽說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成立了新華古琴社,特意和老伴從自己80歲藝術展的畫集裡挑了一張《不得知音聲不切》的作品捐給藝術館,希望新華古琴社經常開展活動,他也能經常來聽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顧問言恭達先生專程從外地的中國書協培訓班上趕到現場。他說,他的家鄉常熟也是滋養古琴的風水寶地。看到揚州、南京、貴州、陝西的古琴家和斫琴家聚集在新華全媒體藝術館,十分欣喜。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用現代傳播形式為古老的藝術推廣服務,肩負起了時代的責任。言恭達在論述古琴與士風時說,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都能找到很多關於古琴的詞句,古琴不是一個簡單的樂器,他包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哲學思想,比如修身、齊家、平天下,再比如養浩然正氣、釋天地情懷。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胸懷大志的人,能從琴聲中汲取力量,也有很多一時失意的文人,攜琴而行,回歸自然,成就了另外一番大美人生。

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周躍敏在致辭中說,古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早在2003年,中國古琴藝術繼昆曲之後,入選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從此,古琴藝術的人文價值得到了世界公認。近年來,古琴熱重新興起,反映出物質生活豐富以後,人們對精神生活更高層次的追求,特別是對經典傳統文化的追溯和嚮往。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舉辦古琴文化藝術展,就是要利用全媒體的傳播平臺,讓優秀的文化藝術和精神產品得到廣泛的傳播,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分享文化、分享藝術。周躍敏社長在致辭中感謝各界藝術家對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的一貫支持,並要求新華全媒體藝術館的工作人員策劃更多的經典文化藝術活動,展示更多精湛的藝術作品,一如既往地做好為藝術家服務的工作,共同為江蘇的文化強省建設盡心盡力。

在專家學者論談古琴的間歇,來自南京、揚州、貴州等地的古琴名家,彈奏了《廣陵散》、《流水》、《梅花三弄》、《神人暢》、《酒狂》、《憶故人》等古琴經典名曲。中國古琴協會理事許雙應還以古琴演繹了《吐魯番的葡萄熟了》,贏得一片掌聲。

當天,由新華古琴社與揚州斫琴名家吳亮明合作研發、並由中國書協顧問言恭達題名的15把“新華古韻”琴,在開幕式上舉行了首發儀式。同時,第二批研發的全手工古琴“清秋古調”開始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