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語言發育要從嬰兒抓起,1歲以後就晚了

說起語言,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是1歲以上孩子的事情,在0-1歲時是不需要費心的,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

很多家長並不知道,除了我們通常所說的“口頭語言”、“文字語言”和“身體語言”外,語言也可以分為接受性語言和表達性語言。

接受性語言的能力是我們能理解多少語言,這涉及對單詞句子的瞭解,可以是口頭接受性語言,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書面或者軀體等)。而表達型語言能力則指我們能通過不同形式表達多少語句和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說,嬰兒從一出生就開始在發展語言。比如,新生兒出生時就對人類語音更敏感,一個月的時候就能區分不同的言語聲音是誰的。而且接受性語言的發展往往是後期表達性語言快速發展的基礎。

在接受性語言形成時期,孩子所體驗的語言背景越豐富,接觸詞彙量和發音方式越多,在相同年齡裡能聽懂的語句越多,往往後期表達性語言的爆發越快。

那麼除了早期的語音辨識以外,0-1歲寶寶語言發展的特點是怎樣的呢?我們根據具體的年齡來看。

一、寶寶6個月齡的時候

這個時候的寶寶會發出各種不同的,往往也是愉悅的聲音,這種聲音我們稱之為“咿呀學語”(babbling)。

1. 喜歡笑出聲,並和熟悉的人互動,發出“哦,哦,哦”的聲音;

2. 對各種不同的聲音(音量大小、生氣或是友好)有不同的反應;

3. 對新奇的聲音好奇,會轉頭去看;

4. 會希望通過發出咿咿吖吖的聲音引起大人的關注。

二、 寶寶8個月齡的時候

1. 對自己的名字以及鏡子裡自己的有反應;

2. 能夠發出4-5中不同的聲音;

3. 經常喜歡使用的音節是“ba,da,ka”;

4. 會對自己的發聲感興趣,一邊發聲,一邊仔細聽,反復實驗的過程;

5. 對別人的聲音很感興趣,開始嘗試模範。

三、 寶寶10個月齡的時候

1. 可能會發“mama”和“baba”;

2. 大聲喊叫以吸引別人的關注;

3. 這個時候的咿呀學語像是真正的語言,但並不是;

4. 喜歡玩“躲貓貓”(peek-a-boo),對遊戲時的聲音很感興趣;

5. 可以說一個音節,或者一串重複的音節。

四、 寶寶12個月的時候

1. 知道自己的名字;

2. 會指向自己想要的物體;

3. 除了“mama”he “baba”外,能說2-3個單詞;

4. 模仿經常聽到的詞語;

5. 理解簡單的指令;

6. 能將常見物體的名稱和物體實物聯繫起來。

以上這些分齡表現只是一個大概的參考,並不能每一條都精准套用到每一個孩子身上。就像大運動發育一樣,有的孩子10個月會走路,有的孩子12個月會走路,語言的發育也一樣有個體差異的存在。

但是如果你的寶寶在6個月以上,還沒有明顯的眼神對視和社交性微笑,也沒有咿咿哦哦的發聲,還是需要引起重視,諮詢專業人士。

那麼,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來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呢?

1. 對寶寶的各種發音給予積極的反應。比如,當寶寶發出“咿咿呀呀”、“哦,哦,哦”或者其他聲響時,媽媽及時回應,就像孩子真的在和你說話一樣。

每次孩子的語言嘗試都被積極回應,就必然會激起孩子對於發聲和語言交流的興趣。回應和互動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著寶寶的眼睛,爭取和寶寶有眼神互動。

2. 當個“話嘮”,其實孩子沒有反應。在日常活動中和孩子說話,可以描述你們當下的狀態,也可以是其他的一些內容。語言不用太複雜,儘量用簡短的句子。

3. 繪本是個好工具。媽媽們可能都有感覺,每天和孩子說話,好像說來說去語言的內容都差不多啊,怎麼可以擴大孩子多聽到語言的多樣性呢?繪本是個好辦法,可以給媽媽更多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素材,自然也提供了更多更廣的詞彙。一開始可以使用簡單的硬殼書,內容可以是簡單的實物圖片,也可以是相對簡單的小情景。

4. 和大人的熟視無睹不同,寶寶對生活中聽到的任何聲音都表示好奇。關門開門的聲音、水龍頭放水的聲音、門鈴聲、炒菜的聲音、下雨的聲音……發現孩子仔細傾聽這些聲音的時候,家長不妨立即就這些聲音和孩子互動。

比如,抱著孩子按門鈴,嘴裡也模仿門鈴的聲音,“叮咚,叮咚”;比如下雨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看雨,一邊說:“嘩啦啦,嘩啦啦,下雨啦!小草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

5. 韻律簡單,重複數次的兒歌也可以很好地磨耳朵。媽媽也可以多哼唱這些兒歌。話說,我現在要是有機會去KTV,已經基本只會兒歌了……

參考資料來源:

Fletcher, P., & MacWhinney, B. (Eds.). (1996). The handbook of child language. Wiley-Blackwell.

https://childdevelopmentinfo.com/child-development/language_development/

作者介紹:徐桂鳳 主治醫師·兒童心理科,就職於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擅長兒童心理及行為保健,正常兒童生長發育指導,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評估。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媽咪知道】平臺致力於為媽媽、寶寶提供最專業的移動健康管理服務。一鍵諮詢,三甲醫院兒科、產科醫生線上免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