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淡定媽媽從接受一場“舒適”的吐奶開始......

這個場景你一定不陌生

當媽就是被逼成了百科全書

每個新手媽媽都是提著泥菩薩過河的感覺,這個感受我太懂了,甭管是不是專業人士,一當媽立馬傻眼了。

是什麼讓我們從沒心沒肺變成了謹小慎微的菜鳥?有些人說是荷爾蒙水準在體內的改變。但是,這種改變是可以精准調節到棒棒的位置的,就看你做不做了。沒錯我說的就是皮膚接觸。美好的當媽生活一定要從完美皮膚接觸開始,因為這跟母乳餵養成功機會密切掛鉤,也跟你的母性直覺和能否更坦然接受寶寶的各種狀況有關。

寶寶吐奶不管是聽上去還是看起來都好可怕對吧。

我第一次看到自己懷裡的小寶寶將一口熱氣騰騰的鮮奶噴出來時,那個心疼和焦慮啊。腦子裡萬種險境電閃而過:

-萬一嗆到肺裡整出吸入性肺炎怎麼辦?

-萬一不是在媽媽懷裡而是躺著時候被噎著喘不過氣來怎麼辦?

-呀,吐了這麼多,該不會很快又餓了吧?

-呀,才吐這麼點,是不是我母乳不夠啊???

好嘛。我今天是來告訴大家一些好消息的。

吐奶沒啥慌,只要喂母乳

母乳裡有各種活性抗感染物大家都知道吧,什麼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白細胞、溶菌酶……其實在寶寶一口真氣噴奶出來的時候,這些好東西正好順便被機智地再次塗抹到了消化道的表面,有一種反復洗刷浸淫的感覺,於是食管、咽喉這些部位得到了非常棒的二次免疫滋潤,甚至,在你很擔心會不會被嗆到的氣管口也被美滋滋地潤洗了一遍,超賺的好不好。簡直就是加強免疫防護的利器之一啊![這是傑克紐曼大爺教的……]

對於絕大多數寶寶來說,在吐奶時難免會有極少量的乳汁誤入氣管,看到我們上面說的母乳免疫活性物質的洗刷,媽媽可以安心不少吧?如果是配方奶餵養,這個福利就木有了,只剩下對是否出現吸入性肺炎的擔心……

當然了,寶寶的咽反射保護機制也是很強烈的,真要入了氣管,一頓猛咳少不了,順便也就把訪客噴出去了。

媽媽們應該都明白寶寶每天吐點奶是個稀鬆平常的事,小吐怡情:)為什麼呀?別人的小腸小肚還沒發育完善,胃的袋子口關不緊,蕩漾點食物出來是需要被理解的。也是可以安然處之的。我家皙咕嚕就轟轟烈烈吐滿半年才開始慢慢放緩了。

美國的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指出:吐奶現象傾向於在4個月達到頂峰,大多數寶寶在12月齡以前會慢慢停止這個現象。因為胃的賁門括約肌終於長結實了呀。

只要作為媽媽的你,看到寶寶吐完也沒特別的不適,一般都是沒啥問題,這裡面很多人喜歡調用“母性的直覺”來把握寶寶的狀態。可是,如果你不是一個可以安心照顧寶寶的媽媽,或者你的母性激發正在被某個強力而“能幹”的幫手弱化(比如月嫂 ),這種直覺也會相對弱化,所以這個指標的漂移性還是蠻大的。

想過胃容量很小不?

一般說來,沒有過度餵養的情況下寶寶也有機會吐奶,但是過度餵養了是必然要吐啊~

怎麼跟吐奶打交道

餵奶後保持頭部略高的體位大約30分鐘。不要等到寶寶很餓了才餵養,哭鬧時寶寶會吞下更多的氣體。母乳餵養完一側乳☆禁☆房後輕拍嗝後換邊再喂,半空的胃更容易排出氣體,而滿滿的胃則容易直接頂出一大口奶。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

小傢伙遠遠不是縮小版的成年人哦,謹記:)吐奶是個典型案例。

首先,小傢伙的胃是橫著的,並且胃這個袋子口的繩子還紮不緊,這樣的條件隨便裝幾毫升奶就可以蕩漾上來是不是天經地義了?!所以只要孩子吐奶完後沒有不適,生長發育趨勢良好,媽媽都不要擔心,這樣的寶寶我們也稱作"快樂噴子(happy spitter)" 。

再則,溢奶或者說吐奶並不是完全沒意義的,一個母乳餵養的寶寶經由吐奶,可以使母乳裡的免疫活性物質在食道和口咽部往復塗布,這對寶寶的免疫防護是有積極意義的,配方奶餵養則沒有這樣的好處。

最後,小傢伙的胃容量確實很小,通常,不是採用母乳親喂的方式都有極大可能在不斷挑戰這個小小的胃容量。

所以能喂母乳的不喂配方奶,能追奶的追奶,能母乳親喂的不擠出來喂。尊重孩子的發展階段規律,靜待花開是我們一直希望能送給孩子的溫柔呵護。

參考文獻:

1.http://dxline.info/diseases/spitting-up#prettyPhoto

2.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library/conditions/pediatrics/gastroesophageal_reflux_disease_gerdheartburn_in_children_90,P01994/

3. http://www.mayoclinic.org/

作者介紹:劉瑩 主治醫師·兒童營養科,擅長各階段人群營養,在孕產哺乳、圍手術期及危重症患者營養支持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媽咪知道】平臺致力於為媽媽、寶寶提供最專業的移動健康管理服務。一鍵諮詢,三甲醫院兒科、產科醫生線上免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