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臍部護理不當,小心新生兒敗血症!!!

在新生兒科,每天都會遇到黃疸寶寶。

但前些天遇到的一個黃疸病例有些特別:寶寶是個出生六天的新生兒,家屬訴近兩天寶寶黃疸比較明顯,吃奶也有所減少,未出現發熱等其他不舒服。門診初步診斷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收入院。

入院後,我給寶寶查體,發現他哭聲較弱,面色略蒼黃,動作少,腹部還纏了一條白色紗布。家屬解釋是怕肚臍進風,所以用紗布保護。

由於這種行為經常遇到,我也就不覺得奇怪了。但糟糕的是,當我們把紗布打開,發現寶寶肚臍周圍紅腫,還有黃色分泌物。

問及有沒有進行臍部護理,家屬說沒有——那麼臍部感染幾乎是肯定的了。我們更擔心的,是細菌已經通過臍部入侵血液,引起寶寶全身感染。

接下來,查血常規,顯示白細胞升高明顯,且炎症指標很高。主管醫師向家屬交待病情時告知了患兒目前的診斷為1.新生兒敗血症;2.臍炎;3.黃疸。

寶寶的奶奶一聽就嚇哭了——原來奶奶把“敗血症”誤以為是類似“白血病”的不治之症,以為沒法兒治療。

實際上,“新生兒敗血症”聽著可怕,但它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新生兒敗血症指的是新生兒期,細菌或真菌侵入其血液迴圈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禁☆感染。其發生率為活產嬰兒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八,寶寶出生體重越輕,發病率越高。

經過醫生詳細解釋,家屬也漸漸理解寶寶病情。

後經血培養提示寶寶葡萄球菌感染,也證實了我們診斷是正確的。經過12天的抗感染治療,寶寶黃疸消退,吃奶情況轉好,體重增長好,炎症指標也恢復正常,最後痊癒出院。

這就是一個新生兒敗血症的病例。

其實,在新生兒科,我們經常會遇到敗血症的患兒,只不過表現各有差異。正由於新生兒敗血症的表現不典型,也缺乏特異性,所以常被家長忽視。

新生兒為何易患全身感染敗血症呢?

● 出生前感染:如在母親妊娠後期存在感染,如絨毛膜炎、泌尿道感染,可直接導致寶寶宮內感染;

● 出生時感染:寶寶出生時,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或是接生時消毒不嚴,均可導致出生時感染;

● 出生後感染:生後感染因素較多,常見的有

a.臍部感染侵入血源;

b.皮膚感染,如膿皰病、軟組織感染、肛周膿腫等,細菌可擴散進入血液;

c.挑馬牙、擠乳☆禁☆頭、擠癤腫、刮豬毛風等不良民俗導致感染;

d.長期動靜脈置管、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

e.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住院時間長患兒由於免疫力低下易發生感染。

由於以上易感因素,導致新生兒敗血症發病率高、危害大,部分患兒將發展成化膿性腦膜炎,引起腦積水、硬膜下積液、腦膿腫等嚴重併發症,最終導致患兒抽搐、智力低下、運動發育落後等。

而新生兒敗血症的臨床表現不典型,缺乏特異性,常有少吃、少哭、少動、面色不好、精神反應差等表現,如為體壯兒常見發熱,可早產兒、體弱兒又大多體溫正常。有的寶寶還會有黃疸迅速加重、呼吸急促、心率加速,甚至驚厥等表現。

雖然,新生兒敗血症的表現缺乏特異性,但臨床診斷該病並不困難,治療效果絕大多數也是良好的,關鍵是儘量根據血培養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且抗生素的劑量療程要足夠。

為了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避免產生休克、腦膜炎等不良後果, 建議新生兒父母有以下幾點需注意:

● 保護和護理好寶寶的臍部,預防感染的發生。每日用碘伏清潔臍部,保持乾燥直至臍部殘端脫落。

● 摒棄挑馬牙、刮豬毛風、擠乳☆禁☆頭等不良民俗。

● 若寶寶有皮膚軟組織感染,請及時就診!該病進展迅速,極易引起全身感染;

● 平素健康的寶寶如果出現不吃、不哭、不動、面色不好(可能伴發熱或體溫不升)時了,請及時就診!

● 母親妊娠後期如有感染,或是出生時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需警惕;接生物品需嚴格消毒;

● 在親屬探望摸寶寶前,要求其洗手,少親吻;大人感冒需與寶寶相對隔離。

● 勤洗澡、勤換衣、常消毒奶具、講究個人衛生,做到有問題早發現。新生兒敗血症表現可輕可重,輕者可完全治癒,重者甚至產生感染性休克、死亡!所以,希望新生父母閱讀此文後,能對初生嬰兒給予更專業細心的呵護!

作者介紹:余珍珠 副主任醫師·兒內科,擅長兒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療,尤其在新生兒疾病的診療有較豐富的經驗。

文章來源於媽咪知道。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媽咪知道平臺致力於為媽媽、寶寶提供最專業的移動健康管理服務。一鍵諮詢,三甲醫院兒科、產科醫生線上免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