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怎麼辦
小兒厭食症是消化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常常碰到家長訴說孩子對一日三餐的粥飯、各種蔬菜,甚至對香噴噴的雞、鴨、魚、肉都不感興趣。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小兒長期厭食後果是很嚴重的,不僅會引起營養不良,貧血,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低下,經常生病,影響小兒身體正常發育。
今天我來探討一下小兒厭食的原因及對策。
小兒厭食原因可能有:
● 輔食添加不及時
小兒6-7個月是對食物質地敏感期。有的家長添加輔食過早或過晚,則容易導致小兒發生厭食症發生。
● 生病
小兒出現發熱、感冒、咳嗽、腹瀉等症狀時影響胃腸道消化酶活性,容易出現胃口不好,不過這是暫時的。
此外,孩子患兒腸胃炎、消化道潰瘍、蛔蟲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時也會影響胃口。
● 藥物影響
有時孩子生病吃太多藥物也會引起食欲不振。
那句玩笑話“光吃藥就吃飽了”從某種角度來說,倒還有點道理。
此外,阿奇黴素及硫酸亞鐵常常會刺激胃腸道,引起食欲下降。
● 缺乏缺鋅等微量元素
缺鋅影響舌頭味蕾細胞的敏感性,影響胃腸道消化酶的功能,導致食欲下降。患缺鐵性貧血時,也可能引起孩子食欲不好。
● 氣候變化
天氣炎熱時,胃腸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很容易出現小兒厭食。有時候休息不好也會影響寶寶胃口。
● 飲食習慣不好
現在獨生子女多,家長容易溺愛,導致孩子飲食沒有節制,吃太多含糖分、蛋白質過高的食物,從而影響了食欲。飲食沒有規律,導致該吃飯時沒有胃口,不到吃飯時間又餓了,破壞了胃腸道消化消化吸收的正常規律。
● 家庭、環境因素
如果家長常常有意無意的在孩子面前評論自己喜愛的食物,這個食物不好看,那個食物不好吃,久而久之孩子容易發生厭食挑食。
家庭暴力、家長對孩子過於嚴格或者漠不關心,都可能影響孩子大腦的進食中樞,導致神經性厭食。
與此相通的是,國外做過動物進食相關試驗,每到小狗進食時間給予一次電刺激,久而久之,即使停止電刺激,小狗到進食時間也不會去覓食。所以家庭、環境因素與小兒食欲關係密切。
● 精神心理問題
有的孩子厭食症屬於精神問題引起。如出現神經性厭食、自閉症、悲觀、焦慮等情緒,也會食欲下降。
小兒厭食對策:
● 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增加科普知識,按時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太早,容易引起食物過敏腹瀉,太晚,則可能導致厭食症、營養缺乏等。
世界衛生組織通過新的嬰兒餵養報告,提倡前6個月之內純母乳餵養,6個月以後在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添加輔食。
但是輔食添加時間並非一成不變。
6-7個月添加稠粥,可吃蒸雞蛋。
7-8個月可以逐漸增加各種食物的不同質地。
9-10個月可以給輔食加量,種類再多些。
11-12個月可以吃軟飯、煮的比較爛的菜、及比較容易消化的點心。
國際上認為,及早讓孩子接觸多種質地、口味的食物,對避免以後的挑食有幫助。
當然,如果添加輔食時,對某種食物有過敏表現,應該停止添加該輔食,及時到醫院就診。
● 推拿按摩
平日可以把手心放到孩子肚臍周圍順時針輕輕按摩,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增加食欲。
● 多運動
小兒要適當多運動,加快體內新陳代謝,增加食欲。游泳、跑步、郊遊等戶外運動都比較合適。
● 治療原發病
如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食欲下降,需要治療呼吸道感染,如屬缺鋅引起的厭食,則需補充賴氨葡鋅或甘草鋅等,而非盲目服用健胃藥物。
● 家庭進食環境改善
近年來發達國家越來越推崇家庭為基礎的治療措施。建立溫馨的家庭環境,營造好的進餐氛圍,孩子進食時與其建立良好的互動,使孩子心情愉快的進食,對改善兒童厭食症很有幫助。
● 個體精神指導
屬精神問題引起的厭食症,則需要到心理科、精神科就診。
● 綜合進食行為指導
兒童進食方式、家長餵養方式、餵養態度、兒童輔食添加進程等,都很重要。需要建立正確的綜合進食行為指導氛圍。
總之,小兒厭食症原因多,處理方法不一樣,如果厭食症持續存在,建議最好到醫院就診,找到原因,促進儘早恢復健康。
文獻參考:《諸福棠兒科學(第8版)》
感謝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保科張凱峰副主任醫師對本文的幫助。
作者介紹:黃志恒 主治醫師·兒內科,擅長小兒腸胃道疾病的診治,特別在小兒厭食、腹瀉等診治方便有較多經驗。
文章來源於媽咪知道。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媽咪知道平臺致力於為媽媽、寶寶提供最專業的移動健康管理服務。一鍵諮詢,三甲醫院兒科、產科醫生線上免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