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手打牛肉丸——千錘百煉下的脫胎換骨

牛肉丸很少單獨提及,前面大都帶著地名的首碼。潮州汕頭一帶鐘意吃牛,開發了牛肉火鍋,還有上到電影、出現在眾多美食家筆下的手打牛肉丸。

大部分外地人是從《食神》裡領略了爆漿瀨尿牛丸的威力。事實上,好的潮州牛丸的確可以做到如乒乓球般的超級彈跳力。如果要達到如此的Q和彈,非手打不可。

成品牛丸

在深圳某潮汕牛肉火鍋店,每隔一天的現場手打牛肉丸,是許多客人期望一睹的風景。雖然所有人都知道牛肉丸可以“手打”可以“機制”,但直徑超過一米半人高的原木根砧板,以及正宗的打牛丸鐵棒,估計沒有幾人看到過。只有百年樹齡的粗大原木墩,才禁得住3個人6只手臂手輪鐵錘的擊打。

新鮮黃牛肉

牛丸必須用最新鮮的牛肉才打得出,新鮮到什麼程度。帶著溫度,看得清肌肉還在跳動,手指輕碰一下,可以感覺得到肉表面的微微黏性。如果差一個小時,打出來的牛肉丸口感已經不同。

牛腿肉用刀把筋去掉,切成大片,放在大木砧板上。在肉上縱橫淺淺的切上若干刀。之後手持兩把3斤重的鐵棒,有規律的上下捶打,捶打時要用足肩膀力氣,打出規律的啪啪聲。

上千次捶打

10斤重的一塊牛肉,1個小時之後,就可以捶打成泥,裡面不見一點纖維。捶打好的肉漿,就要用力摔打和拍打,直到抓起不掉落為止。

用手把肉泥擠成肉丸,放入90度左右的熱水中,慢慢浸透。這個過程可以讓肉丸結實成型,浸泡半個小時之後牛丸就可以撈起,按照常規下火鍋了。

對於潮汕牛肉丸的淵源,比較一致的說法是來自客家,但最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客家人捶打牛肉丸,是用菜刀的刀背,因為力度不夠,影響打出的肉質粘性,潮州人便改用兩根特制的“鐵鐧”,每根3斤重呈長方形的特製鐵錘,雙手輪流捶打,左右開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漿。

同時客家人煮肉丸用清水,潮州人更為精細考究,改用牛骨熬湯來煮牛肉丸,這樣就保證煮牛丸時,肉味不會滲透到湯水中,而且保證了牛肉丸更濃厚的牛肉味。

看看打牛肉丸的特殊武器——3斤重一根的“鐵鐧”,一頭大一頭小,實實在在的鐵錘。在潮汕一帶,如果打牛丸,必備2樣傳統工具。一是幾百斤的巨型原木砧板,另外就是鐵鐧2根。輪圓胳膊,一棒下去,牛肉就會筋骨盡酥。而這樣動作,要持續一兩個小時。

一個個呈獻出倔強的不規則圓形,就是手打牛肉丸的痕跡。機器製作的牛肉丸外形整齊劃一,有一模一樣的切口。新鮮打制的牛肉丸,一口下去全是緻密而香脆的牛肉,本色的牛肉香氣立刻鮮活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