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秦淮燈彩照亮新年 江蘇非遺傳承人

曹真榮製作完成的荷花燈

紮框子

紮花瓣

貼花瓣

做花頭

原題:秦淮燈彩照亮新年(我們的廟會)

“不到夫子廟等於沒過年,到了不買盞燈等於沒過好年。”這是南京的一句老話。古往今來,秦淮花燈和金陵燈會,都是南京必不可少的傳統文化元素和民俗文化活動。

延續和傳承著金陵民俗的秦淮花燈,怎麼製作呢?日前,記者採訪了73歲的江蘇省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曹真榮。

曹家紮制花燈,到曹真榮時已經是第三代。受家學影響,他從小就迷上了紮燈,花燈事業一做就是60多年。在那雙佈滿老繭的手上,還有一道道清晰可見的傷痕,那都是他與花燈相伴的歲月留下的痕跡。曹真榮的彩燈廠坐落在老門東大油坊巷75號一座四合院內,房子雖然陳舊,但每年都有1萬到2萬盞花燈從這裡誕生,走向絢麗的節慶舞臺,成為“萬星爛天衢,廣庭翻人潮”的盛會主角。

“秦淮花燈的製作,基本上有四大元素:直條、圓、半圓、感嘆號。我們就以荷花燈這種秦淮花燈中最經典、最基本的樣式為例吧。”曹真榮介紹,先是紮框子,這是花燈的“筋骨”。古時候,人們採用篾匝編菜籃子的下腳料竹黃做材料,現在也可以用鐵絲代替,彎成圓,上口是圓、下口也是圓,上下口之間的距離在5釐米左右,底部有四個豎著的半圓,形成一個碗的形狀。其後是打底子裱糊,也就是在框子上部糊紅色玻璃紙,以下糊白紙打底。元素感嘆號則多用在兔子燈上。

下一個步驟也十分關鍵,就是紮花瓣。粉色的花瓣、綠色的葉子,怎樣才能栩栩如生?曹真榮介紹,首先是將白色的拷貝紙,剪成豆腐塊一樣大小,500張或1000張一起,浸泡在顏料水的染缸中。“具體浸泡時間,根據製作者對色彩深度效果的需要來確定,一般兩三分鐘即可。”曹真榮告訴記者,泡好後要晾乾,而這也講究,只能陰乾、不能曬乾。一般來說,春夏之交的黃梅雨季不能晾曬,否則容易發黴;夏季蒸發快,適合大批量晾曬,但紫外線照射又容易褪色;秋冬季節氣候乾燥,比較適宜。

紙張幹透後,還需要壓模,形成花瓣、葉子上的一道道“筋絡”。這個過程一開始是手工簡單的模具來壓模,費時費力效率低下,曹真榮根據手搖繞線機的方法,增加了氣泵,製成壓模機進行大批量的操作,以便使紋路更加清晰,效果更理想。

為了體現出立體、半浮雕的效果,紮花瓣時要先進行捲曲,然後用膠水黏貼在框子上。不同的燈,大小不一、層次不一,花瓣的片數也不同。一般來說,小的有30張、中等的40至50張,大型的需要7層56張。

荷花燈離不開花頭。每個花燈共有6個花頭,上部4個、下部2個,製作方法和花瓣基本類似,底部還有蓮蓬、荷葉等裝飾。這樣,荷花燈就做好了。裡麵點上蠟燭或放上LED燈,用筷子或鉤子挑起來,就算完成了。

生肖雞燈,是農曆新年的主打。曹真榮的製作,從觀察開始:“很多朋友知道我要製作生肖雞燈,早早給我發來了各種資料,包括徐悲鴻的雞畫、民間的絹花雞,甚至發來了鄉村中的公雞照片;我就存在手機裡,平時坐車等人不時拿出來看看,揣摩各家之長,再加上自己的特點,利用民間手法,以寫實為主。”放眼這間不大的工作室,到處都擺滿了製作好的、正在製作中的生肖雞燈,有張嘴的、有閉嘴的,有提燈、有站燈,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都充滿了靈氣。

曹真榮坦言,有老百姓的喜愛,還有政府的保護,彩燈工藝就不會失傳。為了傳承和發展,一方面,他吸收附近的下崗工人和農民作為“徒弟”,在彩燈廠學習和製作。

眼下,曹真榮就已經在悄悄勾勒生肖狗燈了。儘管花燈一般在正月三十起售,但製作的過程幾乎貫穿了整整一年。正月十八開始,下一年的花燈就開始正式製作了。

■小貼士·秦淮燈彩

每逢春節及元宵節,南京夫子廟地區可謂“燈如海,人如潮”,呈現出“銀燭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燈人”的盛況。秦淮燈彩多用竹、木、藤、綢、布、麥秸、金屬等材料手工製作。其作品采南北花燈之長,造就了色彩上的瑰麗明快,造型上的簡約大方,品位上的大俗大雅等特點。傳統上的秦淮燈彩主要分大型燈組和手提的雜耍花燈兩大類,儘管均為手工製作,費工費時,但現在都完好地繼承下來。

秦淮燈彩歷史悠久。東吳都城建業(今南京)延續了漢明帝“表佛”的做法。特別是東晉、南朝時期,城區沿秦淮河兩岸的達官貴人逢年過節張燈結綵,“煌煌閑夜燈,修修樹間亮”。亮燈、賞燈的活動逐漸影響到民間,形成一種風俗。

來源 | 人民日報

編輯 | 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