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6種“辣”,趕走小病小痛
提到吃“辣”,你會想到什麼?口舌生瘡、腸胃不適、口幹上火……其實,辣並不代表著不健康。辣椒、洋蔥等辣味食物特別適合冬季養生,餐桌上早該備好這些天然“好醫生”。
《生命時報》邀請營養科專家,為你推薦一份“辣味食物清單”,並從成分、功效、吃法等多方面解讀,值得對照食用。
辣椒:促進新陳代謝
冬天吃辣椒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暖身,對受寒導致的腹痛、腹瀉有緩解作用。
辣椒還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手腳發涼、容易貧血的人可以適當多吃。
吃辣要量力而行,不能吃辣的人,在炒菜中加點紅辣椒或青辣椒絲、剁辣椒即可。
冬天過於乾燥,嗜辣的人也別大量吃,吃辣湯火鍋、毛血旺等,一個月別超過三次;有胃潰瘍、痔瘡等疾病的人要慎吃辣椒。
白蘿蔔:止咳化痰、促消化
白蘿蔔是冬天的當家菜,“蘿蔔白菜保平安”這句民諺有一定的道理。
冬天是感冒的高發季,蘿蔔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有助緩解感冒症狀。
大家在冬天偏愛大魚大肉,白蘿蔔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欲、加快胃腸蠕動等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和胃腸功能較差的人,要避免生吃白蘿蔔,否則容易腸胃不適。
洋蔥:提高免疫力、保護心血管系統
冬天需要增強免疫力,以免細菌乘虛而入。
洋蔥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化學物質,能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還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對鏈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洋蔥還對神經、心血管等系統有保護作用,能降低膽固醇,增加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
洋蔥生吃或熟吃皆可,既可以作為一道菜裡的主角,也可甘當配角。
比如,用切碎的生洋蔥拌牛肉、豬頭肉、大拌菜,或者與雞蛋、肉類等炒著吃,或者在酸湯牛肉等菜肴裡做點綴,都是不錯的吃法。
胡椒:溫脾健胃
冬天來一碗羊肉湯,放一些胡椒,讓胃部從裡到外都暖暖的。胡椒性味辛熱,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較強。
白胡椒相對更辛辣,溫脾健胃功能更強,適合腸胃虛寒、經常在冬季腹痛的人食用。吃羊肉湯、胡辣湯、酸辣湯、燉肉等,都可以用白胡椒調味。
黑胡椒溫補脾腎的作用明顯,而且更適用於對肉食進行調味,比如黑胡椒牛排、鐵板牛柳等。
需要注意的是,胡椒熱性高,每次別超過1克。
生薑:祛寒排汗
薑有很好的祛風寒作用,一碗紅糖薑茶就能緩解冬天常見的風寒感冒症狀。
做菜的時候放一兩片薑既能提味,又有健康好處。姜湯、薑茶也是很好的選擇。
注意事項:生薑皮最好不要去掉,可保持生薑藥性的平衡;口、眼、鼻、皮膚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的人要少吃薑。
大蒜:抗病毒
冬天是流感病毒肆虐的季節。研究表明,大蒜所含的多種化學成分(如大蒜素)有抑菌抗病毒作用。
大蒜中的活性成分比較“怕熱”,一旦遇到高溫,抑菌抗病毒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但是,大蒜素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吃過多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長期過量食用還容易造成眼部不適。
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每天最好別超過1瓣;腸胃好的人,最好每天2~3瓣。▲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