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讓我們猜猜,中秋過後又會扔掉多少月餅

【導讀】如今,月餅對生活的影響已經超越了健康領域。不少人最擔心的不是月餅的高脂肪、高含糖量會帶來哪些疾病,而是送與不送的人情矛盾:送吧,怕人家不愛吃;不送吧,又怕人家挑理。所以大多數人都在硬著頭皮送。據香港環保團體“綠色力量”的調查顯示,僅在香港一地,去年中秋後就丟棄了285萬個月餅,疊起來相當於270幢高420米的國際金融中心。生命君不禁要問:今年又會扔掉多少“人情月餅”?這種不必要的“中國式浪費”怪圈,何時能停止呢?

中秋節吃掉6000多棵樹

“買月餅的人不吃,吃月餅的人不買。”昆明曾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市民家中的月餅來自贈送,其餘四成為單位發放,只有一成左右是自己購買的。至於送月餅的目的,浙江有調查顯示,46.2%的人為了禮尚往來,36.5%的人孝敬長輩,11.1%的人求人辦事,還有6.2%是為了聯絡感情。《生命時報》記者進行的一項隨機調查也表明,20位受訪者中,平均每家去年收到2.4盒月餅,最多的為12盒。其中14人表示,中秋期間家裡月餅成災,會把吃不完的轉手送人。

月餅生產過剩似乎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告訴記者,全國生產月餅的企業共有四五千家,另外還有四五千家生產、銷售月餅的酒樓、飯店。2009年,全國月餅總產量25萬噸,銷售額超過120億元。有人算了一筆賬:從產量上看,這意味著全國每5個人要分吃將近1公斤月餅;從銷售收入看,如果120億元是25萬噸月餅全部賣完的收入,每公斤才相當於4.8元,連最普通的散裝月餅售價都不到,更別說銷售收入中還包括大量高價禮盒月餅所得。所以無論是從產量上來看,還是從銷售收入上來分析,每年生產的月餅中肯定有相當一部分沒有賣完。

沒賣完的月餅哪兒去了?一家大型食品企業負責人透露,剩下的月餅通過正規管道處理無外乎3種:一是在保質期之內的,低價銷售,或者從一線城市市場轉移到二、三線城市市場銷售;二是內部處理,送給客戶或低價賣給職工;三是集中銷毀或賣給回收站做豬、雞等牲畜家禽的飼料。轉眼間,原來價值上百上千的精裝月餅,一下子成了幾塊錢的飼料。

一塊月餅,做得再精細,選料再考究,成本也就幾元錢。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銷售普通月餅的毛利只有15%—30%,而豪華月餅的毛利卻能達到百分之幾百。因此,豪華的月餅包裝成為各企業盈利的主要手段。國家三令五申,要求這類月餅“瘦身”,甚至對個別品牌勒令下架停售,媒體上也紛紛對它們口誅筆伐,但個別現象依然存在。據瞭解,每年用於月餅包裝上的費用高達25億元。“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開支最終要由消費者來“埋單”。這還不算由此造成的環保浪費:每1000萬個月餅包裝盒需要耗費400至600棵樹木,以此類推,一個中秋節要“吃掉”6000多棵樹,有人因此驚呼:“中秋夜,我們砍掉了一片森林!”

月餅帶來六大“愁”

送月餅不僅造成了客觀上的浪費,從主觀上來說,也讓不少人一到中秋,就面臨著幾大最發愁犯難的事。、

送月餅愁。“我算體驗了人情消費的厲害。一盒月餅起碼一兩百,送來送去,一個月的工資就搭進去了。”在某機關工作的鐘小姐說,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現在成了她“最怕過的日子”。

收月餅愁。“每年過了中秋節,家裡都還剩下五六盒月餅!”在某中學教書的趙老師很無奈:“通常,我們只留下一兩盒,其他的就送給親朋好友,但送來送去,家裡的月餅卻總不見少,因為大家都互相送,最後就又送回來了。”

吃月餅愁。“我爸媽老捨不得把月餅扔掉,天天拿它當早餐,過了節還得吃上個把月。這東西又甜又膩不好消化,真擔心時間長了他們吃壞了身體。”鐘小姐說。她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棗泥、五仁等常見月餅,每100克就含400—450千卡熱量。這意味著吃上一個2兩的月餅,等於喝了近兩瓶可樂。

賣月餅愁。不少酒店和商場從每年五六月份就開始準備一年一度的月餅銷售方案,緊接著進行“月餅銷售總動員”,攤派銷售任務,並且還與獎金掛鉤。某酒店銷售人員向記者抱怨:“每年中秋幾天,月餅像一座大山,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快遞公司愁。記者從某快遞公司瞭解到,過去兩周,該公司業務量上漲50%,每天超過1000筆,其中一半以上的單子是送月餅。一位投遞員透露:“每年中秋前後,辦公室裡都有堆積如山的禮品月餅,有時中秋過了都送不完。所以,我們一般中秋節前一個星期就終止寄遞業務了。”

打掃垃圾愁。月餅節前身價高貴,節後卻與垃圾為伍。北京市朝陽區某社區的清潔工告訴記者:“每年中秋節過後,我們工作量都挺大的。經常發現垃圾桶裡有被扔的月餅,有的月餅只咬了一口,有的甚至連包裝都沒打開。”

百姓需要健康月餅

“中秋送禮之風應該刹刹了!”著名社會學家、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孝正向《生命時報》記者呼籲: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不能忘,但應杜絕“人情月餅”、“天價月餅”搭售,儘量減少企業之間的攤派和饋贈,甚至應該明文禁止:處級以上幹部不能收月餅!動員消費者只在親朋之間送,而且儘量買既新鮮又便宜的散裝月餅,或者選擇水果等健康食物來替代。

“其實,從2006年6月1日起,月餅就已經開始‘瘦身’了。”朱念琳告訴記者,今年4月1日《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開始實施,要求商家做到月餅禮盒包裝不超過三層,包裝成本與零售價之比低於20%,月餅包裝空隙率低於60%。所以,今年中秋市場的月餅可能會有很大改觀。

中秋節不能不吃月餅,但如何讓老百姓的月餅吃得健康、吃得舒心、吃得有滋有味,是個需要社會和企業共同思考的問題。中國有3億多家庭,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生產月餅的企業不應把目光只盯在一小部分拿來做人情的豪華月餅上,蜂擁而上、盲目生產。中國市場學會專家、食品行銷專家韓亮表示,企業應該多生產真正能滿足老百姓需求的健康月餅。比如很多人反映月餅塊太大,吃不了,商家不妨改成小包裝的;中老年人覺得月餅太甜太膩,就應多生產無糖、低糖月餅。

對於中秋過後吃不完的月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教了大家幾招巧妙應對:可以把剩月餅製成其他美食,比如切成片夾在粗糧中食用,或者拿廣式月餅的餡來做甜品。棗泥和豆沙月餅的餡混在八寶粥和燕麥粥裡,或加在自製的刨冰內,味道也不錯。

月餅作為傳統節日的一個象徵,無疑有非常溫情的一面。專家們最後提醒,千萬不要讓過分的商業行為將這溫情變了味兒。消費者也應儘量根據實際需要購買月餅,不要再讓“人情月餅”繼續氾濫下去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