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哪些孕媽咪需要安胎?安胎方式大公開

懷孕未滿37周分娩,被稱為早產。早產的發生率雖然僅占5%-10%,但是曾經早產的女性,再次發生早產的概率就相對更高。由於早產兒發育不全,出生後須要面臨許多健康考驗,所以醫生會建議孕媽咪儘量安胎。

安胎對胎寶寶有何好處?

安胎的目的,就是在胎寶寶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在適合的周數出生、擁有足夠的體重,歸根到底就是讓胎兒足夠成熟、足月出生。

早產新生兒的死亡率可高達80%,妊娠37周前,胎兒出生越早,通常面臨的問題就越多。對於早產低體重出生兒來說,在子宮內多待5天,存活率就可增加10%,所以安胎顯得尤為重要。

哪些孕媽咪需要安胎?

早期破水、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開始規律收縮、前置胎盤或產前出血、患有糖尿病或子癇前症的孕媽咪。尤其是大齡的孕媽咪。

住院安胎VS在家安胎

什麼情況下需要住院安胎?什麼時候只要在家休息即可?這些需要醫生來判斷。但如果在家安胎是遇到一些突發狀況,孕媽咪須學會判斷何時要果斷決定就醫。

1、在家安胎

子宮收縮不嚴重,程度比較輕的孕媽咪多為在家安胎,之後的日子裡就要注意在家精心呵護孕期的衣食住行,讓安胎效果得以繼續保持。與住院期間飲食起居都有專人料理與協助不同,在家安胎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必須就醫安胎的情況包括:

持續感到下背酸痛或腰部酸痛;下腹部有下墜及悶痛的感覺;陰☆禁☆道有壓迫感;陰☆禁☆道分泌物增加;陰☆禁☆道分泌物夾雜紅色血絲;陰☆禁☆道流出多量透明、清澈的水樣液體;如同生理期的腹痛,但更強烈;每隔10分鐘一次陣痛;每次陣痛長達1分鐘左右。

孕期不同的時間段,安胎都有哪些必須注意的重點呢?

1、孕早期:提升黃體酮

因為黃體酮的分泌可以增加胎兒與子宮內著床的穩定度,所以在懷孕早期的階段,安胎藥物或安胎針都是用來提升母親體內黃體酮的含量。除了藥物外,孕媽咪也要多臥床休息,安胎期間必須避免性☆禁☆生☆禁☆活。

△△△澳洲Elevit孕婦複合維生素葉酸,備孕+孕期服用,提高受孕改了,緩解早孕反應,不含VA,配方安全,孕育健康聰明寶寶。

除了這些外,孕早期要適當補充葉酸、鐵元等物品,讓孕媽更健康。

2、孕中期&孕晚期:抑制子宮收縮

這個階段,無論是安胎針還是口服錠,逐漸增加劑量,等到子宮收縮受到控制後,再減量。通常安胎針的藥效比口服藥強,也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多為噁心想吐、血壓降低等。

孕期安胎,都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1、飲食

應儘量清淡,不吃辣的、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引起腸胃不適。

不要攝取過多熱量,因為安胎期間活動量極少,在缺乏運動的情形下,吃太多會造成體重直線上升,胎寶寶也可能過大,較難娩出。

少吃高鹽分的食物,以免水腫情形過於嚴重。

少吃容易脹氣的食物,比如發酵食物、豆類、土豆、地瓜等。

△△△美國進口Culturelle孕婦LGG益生菌,孕婦使用,不含乳製品,不含麩質,不含過敏源,大量活菌,健康安全。

多吃高纖維蔬果,預防便秘。如果便秘3天以上,須告知醫生。

多攝取水分,最好每天喝水2000毫升。

進食時細嚼慢嚥,少量多餐,並以均衡飲食為原則,少吃過甜的食物。

多補充高鈣食物,比如小魚幹、鈣片等。

△△△德國奧適寶DHA,孕婦專用綜合維生素,葉酸黃金素益生菌,促進胎兒大腦,視網膜發育,增加寶寶免疫系統,全棉強化母體體質,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補充魚油,也可幫助避免早產,因為魚友中富含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抑制與早產發生的前臉腺素分泌。

2、穿衣

須儘量選擇寬鬆、舒適的衣服穿著,別穿太緊的衣服以免造成腹部的壓力。

△△△孕婦裝針織衫,中長款孕婦裙,打底上衣。冬天打底,春季單穿,兩用。織連衣裙,採用的假V領的設計,完美的撞色設計,給人一種視覺的錯覺,衣服的彈性很大,胖瘦的寶媽都可以駕馭。

儘量不選擇胸部勒得較緊的衣服,以免衣物與身體摩擦時刺激到乳☆禁☆頭而引起子宮收縮。另外,貼身衣物、內衣護墊都要勤換。

3、環境

所處的環境要保持通風,並且要有足夠的光線。如果在陰暗的空間待久了,心情也會容易低落。

居住環境儘量保持清潔,還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否則可能導致羊膜發炎、早期破水,一旦有干擾你,就會刺激子宮收縮。

4、行動

儘量不走路、不去戶外活動。狀況穩定時,可以在家裡散散步,但不能太疲勞。

產檢仍須按時去。

△△△歐赫曼托腹帶,專用透氣,產前孕期挎肩式拖腹,護腰保胎、子宮托。

不可提重物,腹部肌肉也要儘量放鬆。肚子越來越大,可以使用托腹帶,減去腹部壓力。

可以清洗外☆禁☆陰部,但不能灌洗陰☆禁☆道。

5、心理準備

心理壓力影響到生理狀況,想要子宮不提早規則收縮,安胎藥物只能扮演輔助的角色,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媽咪的身體與意志力。唯有心情放鬆,才能讓子宮的收縮明顯減少,安胎效果當然也會比較好。

歸根結底,懷孕是個自然的過程,即使是安胎的媽咪也不是一個病人,注意生活作息並注意安全即可,無需過於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