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冠軍專訪]體操冠軍黃旭:實力就像慣性

2000年9月18日,在悉尼舉行的奧運會男子體操團體決賽,黃旭和李小鵬、楊威等隊友在預賽意外受挫的情況下,淋漓盡致地發揮水準,黃旭四度上場次次成功,最終全隊以領先烏克蘭隊1.613分的明顯優勢奪冠。站在了第27屆悉尼奧運會男團冠軍的領獎臺上。

[冠軍專訪]體操冠軍黃旭:實力就像慣性

午後的烈日,炙烤著地面,還有室內的一切。

在這樣一個體操房裡,一群五六歲的小孩,打著赤膊,吊在雙杠上,雙手垂直,圓圓的小臉憋的通紅,手臂向上拉時,細的青筋也清晰可見。小小的身軀散發出讓世界動容的力量。

那些熟悉和認真的面孔仿佛就在眼前。而黃旭,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後來才變成現在我們眼中的世界冠軍,前國家男子體操隊隊長。

今日的冠軍專訪,我們就隨著眼前這個已經成熟穩重的退役隊員,回望他的體操生涯。

[種下冠軍的種子]

五歲時就開始練習體操的黃旭並不能算是普遍意義上來說的好苗子。身形微胖,這和體操要求的美與舒展有些相悖。而努力似乎是成就夢想的必經之路。

從體操的啟蒙,一直到省隊,再到國家隊,黃旭一直是個特別刻苦的隊員。後開始師從國家隊的黃玉斌教練。

誰都知道,進入黃玉斌教練的組是什麼概念。世界冠軍組。進入了這個組,說明你的一隻腳已經邁向冠軍領獎臺了,而另一隻腳就是,勤奮與努力。

那個時候,還是中國體操的“李寧”時代,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讓李寧,這個體操王子在黃旭心中變得神聖無比。他開始懷揣奪金的夢想,還幼稚地問過媽媽,自己能不能改名叫“李寧”,他說,這是很早之前,在他心中種下的一顆“體操冠軍”的種子。

[個人努力與隊長職責]

有件奇怪的事就是,從小到大,無論在地方的啟蒙隊裡,還是在後來的國家隊裡,黃旭都擔任隊長的角色。這也或許是讓他現在看起來更為成熟穩重的原因。

小的時候就是因為自己胖,看起來壯,教練才讓他當隊長,有責任感人又憨厚,這個獨特的小男孩在體操隊裡有他獨特的優勢。1999年進國家隊之後,他認識了李小鵬,楊威等人,他在國家隊中,又一次當選隊長。

如果說第一次的當選是臨危受命,是偶然,那麼這次一定不是。與楊威,李小鵬相比,或許他是缺少了一點名氣,但是始終保持樂觀狀態的他,是隊伍建設中最需要的。隊長這個職務辛苦,壓力也大,是團隊內的一個需要兼顧各方的角色。隊伍中不同的隊員性格鮮明,加之訓練中必有的惰性,以及其它日常的瑣碎,隊長所需承擔的並不少。

協調各方,統領全域,但黃旭說,他們只是為同一個目標努力,互相鼓勵,一同前進。

[初始悉尼,兵敗雅典,回歸北京]

奧運會是所有運動員的終極嚮往,對於黃旭來說也是如此。參加悉尼奧運會之前,黃旭告訴自己,不要把它想成多大的比賽,就踏踏實實完成就好。可賽場上的氛圍讓他覺得緊張有慌張。

他說:“其實我是個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好的選手,平時不太會緊張,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那次,我能聽到我心跳的‘砰’‘砰’聲。”他坦言,其實在進入奧運村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有這種緊張的感覺了。

深呼吸,看遠方,舉手,放手,所有動作結束的刹那間,好像結果就已鎖定。在裁判示意黃旭的個人比賽時間開始的時候,那些實力仿佛像慣性一樣,傾泄而出。他完全將訓練時的水準發揮出來了。

而男團的預賽似乎並不圓滿,出現了諸多失誤,但也在預賽結束之後位列第二。這個成績不但給男團的小夥子們提了個醒,同時也帶給他們信心和鬥志,只要再努力一點,細緻一點,這枚金牌就穩拿了。最後,小夥子們果然不負眾望,他們渴望戰鬥,最終贏得了男團的冠軍。

2004年的雅典似乎沒那麼幸運了,男團在比賽中受挫,失誤連連,在所有運動員的巔峰時期,他們只拿了團體第五的成績,與獎牌都無緣,黃旭個人也只拿到了鞍馬第四,這支“摔跤隊”在賽後經受著所有媒體的負面報導,他們將他們失敗的黑白照片貼在體操房門口,激勵著自己,準備著2008年的回歸。北京奧運,黃旭以雙杠最高分,和在其它項目上穩定的發揮,幫助中國隊拿到團體冠軍,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而北京奧運之後,這個老將退役了,屬於他的體操之路就此結束。

感知美,收穫美,綻放美——這或許就是體操在某種層面的魅力。它可以拋開一些桎梏,直擊原始的生命力,又帶給人一份信念、一種希望。而體操隊員們似乎一直在做著改變,又似乎從未脫離最初的模樣。我們作為看客,看著黃旭和體操的昨日今日,一切如常,看著他與體操相互邂逅,又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