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虎撲測評| NIKE Kobe A.D

測評對象:KobeA.D

主要參照物:ZK5,ZK8,ZK11

球鞋老司機,喜歡打球吃宵夜喝酒寫球鞋故事直到天亮

身高172,體重65KG

投手,憑藉定點投籃、繞掩護後的擋拆與拋投搶分

不擅長組織大局,身板又不夠打前鋒,自稱“得分後衛”

追求鞋子的場地感、抓地力與鞋面貼合度,不注重科技的堆砌

測評打分:

A項 占20分;

B項 占20分

C項 占30分

D項 占30分

共100分

寫在前面:

筆者大概是此次活動中唯一的非科密,而ZK系列卻佔據了球鞋生涯不少的一部分

印象最深的大學最後一場球賽穿的ZK3,沒有投中絕殺卻收穫了一顆堅韌的心

這也是筆者的第一雙ZK球鞋,開始了漫長的與Kobe系列糾纏不清的歲月

或者這就是矛盾,就像科比本身:

讓人懼怕又信任的隊友,讓人顫慄卻又可敬的對手;

一直以反派的形象示人,像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考第一名的學霸成為聯盟的公敵,在老司機和小鮮肉的球隊面前,扮演著關底Boss的角色;

江湖流傳的曼巴精神,一如他的十八般武藝,一次一次撕碎你的希望

說是恨,大概也不為過吧?希望自己所熱愛的火箭太陽凱爾特人可以痛扁他一頓

卻又想變得和他一樣強,買他的簽名鞋,或許是想發現鞋子裡是否藏有變得更強大秘密

可是有一天,他就這樣轟轟烈烈地離開了,留下一句瀟灑的“ManbaOut“

如果一個夥伴離開了,或許可以好好收拾心情獨自前行

但當一個你恨透的人憑空消失了,卻頓時覺得失去了最強大的假想敵

為了打敗對手而存在的動力,似乎也被瞬間抽離

或許餘生也不會再有力氣,去為另一個人咬牙切齒了

科比布萊恩特的第33643分,伴隨著雷阿倫的2973個三分球,姚明的486場比賽,納什的19個賽季,一如洛杉磯淩晨四點的星光,逐漸定格

A.球鞋背景:

縱觀如今的簽名鞋,LBJ和KD在球隊裡的打法越來越偏向空間型四號位,鞋子上搭載的科技也愈加複雜,走上了重型武器的道路。至於歐文,則憑藉多元化的外觀,牢牢把持著中端外線鞋款的市場(推測:即將推出的喬治系列也是如此)

唯獨是科比系列,象徵著目前最好的低幫球鞋的水準,身上所肩負使命不言而喻

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就像科比打敗了姚麥時期的火箭,復仇了雷阿倫的凱爾特人,以及與納什雙MVP時期太陽的恩恩怨怨,都成了癡迷於籃球的我們青春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筆者鍾愛的球員取得的成就,也因為有了科比布萊恩特這樣偉大的對手而更顯璀璨

對於一雙鞋,同樣理當如此。就低幫鞋而言,Adidas的CLB2016老是掉鞋;哈登1代號稱限量1000雙卻已經在貨架上吸塵,有待考究;UA庫裡系列的低幫版本無論性能與市場都遠不如高幫版本;KD系列在經歷了失敗的6、7、8代之後決定轉型大巧不工的風格。在筆者的眼中,其他靠譜的低幫球鞋,近年只有Nike的RunTheOne,HD16Low,UA的Drive2Low(“靠譜”以自留常用為標準,例如Drive2筆者一共有三雙,“曼巴精神”裡面的“決絕”二字完全用在買鞋子上了)

所以說,ZK系列真正的對手只有他自己

得分點:

幾乎全部的分,給到了AD所代表的可能性上面

只是目前談“超越“二字言之過早,扣去2分。

最終得分:18

B.外觀

如果有科比的鐵粉,以下段落當我沒說,反正你是一定會買的

外觀非常重要。外觀非常重要。外觀非常重要。老規矩,得說三遍

鞋子合適與否要試了才知道,而高端簽名鞋的水準一向不差。作為癡迷於籃球鞋,擁有100+雙鞋子的筆者,外觀往往是購買新鞋的決定性因素

其實ZK系列出到11代(AD到底是不是ZK12有待考究,測評的最後會談到),大家或多或少是有點審美疲勞的。自4代開始,ZK系列進入低幫時代,每一代的改動其實並不大(例如ZK6,更被視為了ZK5的弱化版)

更多時候,ZK系列成為一個圖騰,“曼巴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

無論愛他或者恨他,他也教會了我們堅韌與無畏

言歸正傳,AD的線條比較鈍,沒有5,8代極強的速度感,倒是和11代有點像

中底外側採用了光滑的淨色TPU,和鞋底渾然一色,連防翻側的部分看起來也不突出,難免有點太“素“的感覺

或許唯一的好處,是鞋底氧化了的時候不那麼顯眼?

單論外觀,後跟是唯一的亮點,不過類似的結構在M10和KDTrey上也出現過,並不稀奇

鐳射效果加分不少,只是很容易刮花,尤其下樓梯的時候要分外小心咯

至於鞋底,在出現了ZK5的“心電圖“這種設計感與實戰性能都是頂尖的鞋底之後,已經達到一個無法超越的高峰,AD的存在像是前掌ZK10後掌ZK6的結合,只能說是不過不失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綜合來看,AD原色像是FTB系列的延續,撇開高幫的幾個不談,大概只有ZK8和ZK11的顏值可以與之一拼吧?

此處額外吐槽一下FTB系列:如果不是資深的Sneaker,面對一套樣子色調都差不多的4567代,大概也會是一臉懵逼

兩個值得注意的細節:

勾子的材質比其他正代顯得更為結實;

鞋頭其實還可以再加強一點,防止被同場競技者踐踏

得分點:

撇開高幫的ZK不談,5、8、11屬於第一集團,其次4和9,至於6、7、10筆者都不喜歡

而AD可以排在4的後面,屬於中間區域,給出10分

後跟加1分,下文會提到的另一個細節再加1分,賣個關子

最終得分:12

C.腳感&緩震&啟動

科比退役一戰過後,筆者問身在英國的小夥伴,為什麼你要去高價收一雙ZK11FTB?

他沉默,時間如靜止了一般

筆者仿佛看到他在異國他鄉的馬桶上四十五度角仰望天花板陷入了星空般的迷思

過了許久,他回復:科比的最後一場,信仰吧。畢竟陪我長大的正是曼巴精神

作為非科密的筆者表示出恰如其分的尊重

所謂情懷,可以是人們心底的那份信仰,一不小心就支撐著你邁過又一道坎

而這次測評的目的,是希望更多對球鞋仍然抱有熱情的人,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這雙AD,而不是單純為情懷而埋單

抱歉又跑題了,去片~

腳感是比較直觀的,上腳試穿便知

粗略試穿,AD的中底較為厚實,但是和ZK11各穿一腳進行對比,高度上是沒有差異的,應該和緩震單元的放置為止有關

從拆解圖得知,此次的緩震單元採用了全掌Lunar結合後Zoom,中底內嵌了TPU片

典型的“很Kobe“的配置,卻也終於到了一個乏善可陳的尷尬境地

前掌Lunar需要適應,一開始穿著壓馬路和熱身,有強烈的腳酸感,到賽後也沒有明顯改善,有待磨合(這一點像極了HD2012,同時期的FlyWade2則明顯貼地許多,有效緩解了腳酸感)

除了ZK8Elite和ZK11,筆者並不喜歡科技在鞋墊上的鞋,例如LBJ4和天噴Skyposite(超級腿酸,受不了),AJ2011和LBJ11(鞋墊的受力點不合腳,卡住腳弓部位,筆者也並非扁平足)。偏偏這些鞋墊的科技,都是高端鞋子的噱頭——所以,腳酸屬於“富貴病”

如此看來,AD可謂是沒有尖端的命,還得了尖端的病

發力的時候啟動不慢,但缺乏一腳到底的通透感覺

可能是前掌處Lunar較厚,導致場地感也並不突出

對比,筆者還有一處推測:腳底的TPU片較硬,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Lunar的底板,有著加強反彈的作用,而TPU的長度並沒有覆蓋到前掌末端,所以缺乏了一些機械性的回彈

(借用一張ZK3的拆解圖,前掌搭載碳板除了加強抗扭轉能力,還會有顯著的腳感提升。同理,AJ23的碳板+Zoom感覺也是異常軟彈)

從外觀上看,外側三角形區域正好是zoom氣墊的大小,難道是傳說中的CageZoom重現江湖?(此處長度約為105mm)

好不容易掀開鞋墊一看,發現還是熟悉的配方——一枚長度約為52mm的鵝蛋Zoom

就像被潑了一盤冷水,不,開水!

筆者雖說不是一枚配置控,但心裡還是不免會有從饅頭到旺仔小饅頭的落差感

實際穿著中,Zoom的感覺不明顯,回饋性中規中矩

得分點:

腳感,及格,6分

緩震,全掌Lunar的舒適度還有提升的潛力,目前腿酸扣3分,7分

啟動需要扣3分,7分

最終得分:20

D.鞋面舒適度&穩定性

舒適度:

上腳基本不需要磨合,包裹很好

標準的“ZK碼數“,買大半碼無妨

鞋面是筆者最關注的地方,值得稱道

除了採用了工程網面,還有厚實的內靴

腳趾頭向上頂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不適,這一點超過了ZK8(8代需要磨合),達到甚至超過了ZK11Elite的水準!

有利必有弊,內靴的厚度必然讓鞋子的透氣性降低

加之在燈光下觀察AD的鞋面,基本上是密不透光,在夏天的時候應該會受到真正的考驗

(作為對比,ZK8的兩側看起來都是通透的)

靈活的低幫鞋多了去了,而兼具優良穩定性的則寥寥無幾

“穩”,是這雙鞋的重中之中,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逐層剖析

第一,鞋幫結構

AD擁有很不錯的鞋舌以及後跟。鞋舌的厚度,比5,8,11三代都要厚;至於後跟,通過一組資料對比可見一斑:鞋幫離地高度AD 124mm,ZK11 102mm,ZK8 107mm ZK5110mm,表示AD的後跟高度遠高於其他ZK鞋款

同時,AD的後跟具有厚實的填充物,並且在內襯加入了一個防滑條,以蛇形紋路呈現。是鞋子為數不多兼具了美觀與實用的亮點。這樣的結構,像一個夾子穩定住腳踝的,在急起急停的時候獲得更高的穩定性;

至於腳踝部分的左右兩側稍硬,熱身時候進行大幅度拉伸會覺得有點卡腳,需要扣一點分

第二,外側的環抱式TPU

上文提到過,AD採用了全掌Luanr搭載後掌Zoom,而這次的TPU與後跟的鐳射部分以及鞋底連成一體,對中底作出了三個方向的立體包裹

第一眼看到這樣的設計,馬上聯想到的是Adidas的CrazyExplosive,可能品牌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借鑒”吧?

(順帶一提,發售價高達1599的CrazyExplosive鞋幫存在不穩定的隱患,再次印證了AD的鞋幫真的非常突出)

這樣的材質也更容易清理,畢竟外側是最主要的接觸視線的一面,保持適當的整潔還是必要的

第三,後掌Zoom的細節

細看之下,後Zoom的水平面是低於其餘區域的,相應地,鞋墊的後跟有著微微的坡度作為配合。對比了同樣極其穩定的ZK5,並沒有這樣的設計,也算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細節(畫外音響起:你有沒有想過是不是Zoom太薄了?)

筆者平常以跳投為主,除了防守卡位搶籃板的時候,在進攻端身體對抗並不多

有一段時間嘗試了一些“文化鞋”,比較突出的有Huarache2012Bball,Penny系列的Zoom Go LWP和FlightOne

這幾雙球鞋有一處共同點,就是腳感場地感出色,穿著跑動跳投簡直是一種享受

但是缺乏鞋面的支撐,突破與橫移防守就覺得力不從心了

測評當天是氣溫較低的戶外,手有點冷,筆者被迫改用面框突破和背身單打

期間因為上文提到腳酸的原因,步伐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對抗逐漸提升的同時,AD在作出各樣的步伐,面對來自不同方向的受力,都有著穩穩的表現

作為同系列的對比,ZK5的穩定性幾乎無出其右,ZK8的鞋面和ZK11的後跟偶爾會出現一些狀況,而AD基本上達到了ZK5的穩定性,這一點是讓我非常驚訝的

相信在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合,讓腳掌適應Lunar之後,AD會成為一雙實戰利器

得分點:

舒適10分,透氣性扣去1分,給9分

穩定性20分,值得給高分,細節加1分,腳踝兩側扣2分,給19分

最終得分:28

關於耐磨性,筆者基本上不碰水泥地,不同場地使用的鞋子分得很細,而且輪換的鞋子很多;

關於性價比,主要是看個人接受能力;

故不對以上兩項作出測評

總分: 78

後記:

此次測評時間較為倉促。17號公佈名單,鞋子從美國調回,25號到手,跳過了當周所有常規的球局。26號週六雨天,27號臨時湊了一支隊伍去跟場,29號淩晨完稿,圖片是最後補充的

回到這雙AD身上,無論用從鞋面EM工程網面的採用,還是僅僅為160美刀的發售價,筆者認為他並不像傳統意義的正代,而鞋子的水準,也超過了當前Kobe的所有支線鞋款,或者只有早期的DreamSeason一代可以與之媲美

從此以後,也許不再有ZK12,不再有夢幻賽季,毒液,Kobe系列以往的輝煌,終究是畫上了一個句號,明天又是一個新的篇章

(曼巴精神作為低端系列,更多的是一個圖騰,相信還是會存在的)

至於他會像多年前的ZoomGeneration一樣開日後LBJ系列的先河,還是像AJ2009-AJ2012成為一個迷失了四年之久的殘局,筆者不得而知。但這一份不確定性,也正是這雙鞋子的內涵所在,讓人有更多的期盼與想像空間

彩蛋:AD以及幾雙參照鞋款的襪子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