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的“戀母情結”因爸爸缺席?

一般來說,孩子在小時候都有 “戀母情結”,但有的依戀母親的心理正常,而有的孩子對母親則表現的過分依賴。後者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處處都離開母親,小時候與母親總是寸步不離,長大後母親不在身邊好像無法生活。而且這樣的孩子,很難與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少年時期會出現自閉心理的傾向,長大後還會形成性格障礙,從而嚴重地影響正常的生活與發展。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戀母情結”是因爸爸缺席,孩子只能與母親的共生關係引發的。

原來,孩子在一歲之前非常依戀自己的媽媽,但到了一歲多之後,他們就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時為了有利於發展個性,為了獨立領域的擴大,他們就需要漸漸離開媽媽的庇護,而尋找另一個可以依賴的人,而爸爸這時候就是他們所尋找的可以依戀的最佳對像。

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意識到:如果自己擁有父愛,建立了對爸爸的依戀關係。以後,就可以放心地渲泄對媽媽的不滿,使自己變得越來越獨立。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爸爸不在他們身邊,或是對他總是漠不關心。那麼,孩子初次產生的心理依戀的物件轉換,就無法正常的完成。這時候,他們只好仍然依戀自己的母親,變得更加離不開媽媽,而且對媽媽的“共生融合”特徵會持續會延長。而且,不管媽媽的行為舉止是否正確,他們都會粘住媽媽相信媽媽,並與媽媽更貼心。因為他們害怕媽媽也會像爸爸一樣消失,所以,他們不敢像那些有爸爸“撐腰”的孩子那樣惹媽媽生氣,

然而,由於父愛的缺失,孩子一味的與媽媽“恐懼”共處,也就給正常的心理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所以,作為爸爸,在孩子小的時候應適時地參與,擔當起養護者的角色階段。就能緩解孩子的粘戀媽媽情感,也能更好的培養與孩子的父子依戀,從而給孩子更健康合理的童年。